兴平抗战:热血儿女的不屈抗争
冯家才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中华大地处处都燃烧着反抗侵略的熊熊烈火,兴平,这座位于关中平原的小城,也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抗战胜利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杨法震:永济城头的热血丰碑
兴平庄头镇仪空村北庄,走出了一位抗日英雄——杨法震。他自幼勤奋好学,心怀报国之志 。1924年,考入中华武昌大学的他,本可以在知识的殿堂中继续深造,然而面对动荡的时局,毅然投笔从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并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虽历经波折,却始终坚守信仰,在隐蔽战线默默为党工作。
“七七事变”后,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杨法震大声疾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华北危机,吾辈军人岂能等闲视之!”1938年,他调任西北军十七师一〇二团副团长,驻防韩城。同年4月,他率部东渡黄河,与地方抗日游击队紧密配合,夜袭日军据点,一举收复荣河县城,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同年7月,日军妄图突破黄河防线,进犯永济。永济城作为守卫风陵渡的前沿要塞,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杨法震率一营兵力在虞乡、寒暑村、曾家营、北古城一带侧击敌人。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和疯狂的进攻,毫不退缩。7月15日,日军分三路包围了杨法震所在部队,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他腿部、左额、右脑多处受伤,简单包扎后,继续率领全营士兵与敌人殊死拼杀。全营官兵在他的激励下,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给予日军沉重打击。然而,终因敌众我寡,除少数突围外,其余士兵壮烈牺牲,杨法震也因伤势过重,捐躯疆场,年仅33岁。
杨法震牺牲后,西安易俗社以他的英雄事迹编演了秦腔现代戏《血战永济》,轰动西安,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三秦大地。其夫人方向知化悲痛为力量,用政府发放的抚恤金和各界人士的捐款,在仪空草堂寺创办了“法震学校”,以示纪念。这所学校不仅承载着对英雄的缅怀,更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阵地 。
张克俊:看押战俘的幕后英雄
在兴平市南位镇南韩4组,有一位抗战老兵张克俊。1925年出生的他,在1941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怀着朴素的爱国之心,报名参军。当时,兴平县城西关的关帝庙是招兵处,和他同村的就有3人报名。由于村子贫困,先后当兵的人较多,参加过抗日的近10人。
张克俊被分派到中央军事委员会第3特务团。随后部队到西安训练50天,便赴牛头山(秦岭)站岗,后又换防到宝鸡太寅村,执行一项特殊而艰巨的任务——看押被俘虏的日本军官。在那里,他们看守着约30个日本军官,令这些战俘打窑洞。他所在的特务团二营,下辖手枪连、步枪连和迫击炮连,他在手枪连,每天要执行4小时的看押任务,白天2小时,晚上2小时。这些日本战俘饭量大,每顿能吃6个大馍,而每年日本天皇生日这一天,他们还会绝食,尽显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本质。
1944年,张克俊请假回家,不久日本投降,国民党部队裁军,他便一直在家务农。虽未在正面战场与日军激烈厮杀,但他在看押战俘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为抗战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样值得人们铭记 。
平尔鸣与刘玉章:战场硝烟中的兴平骄子
兴平大阜村人平尔鸣,字德言,是黄埔四期的优秀毕业生,官至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他的军事生涯充满传奇色彩,1926年参加北伐,开启了他在战火中淬炼的征程。抗战期间,他先后参加了长城抗战、保定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每一场战斗中,都身先士卒,浴血奋战。1941年,他参加中国远征军,在滇缅越边境与日军血战四年,为保卫祖国的西南边陲,立下赫赫战功。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奉命进入越南,接受被占领土日军的投降,见证了侵略者的覆灭,彰显了中国军人的荣耀。
兴平庄头白家空的刘玉章,字麟生,少年时就热爱武术,学习少林拳术。1925年,他和兴平同乡平尔鸣、申及智等人一同考入黄埔四期。1933年,他参加长城抗战,在与日军的激战中,展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七七事变”后,他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升任少将指挥官。1945年,他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后驻防东北。在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里,平尔鸣和刘玉章以兴平儿女的热血与担当,在战场上书写着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成为兴平人民的骄傲 。
在抗日战争中,兴平人民以各种方式投身抗战,除了这些奔赴前线、浴血奋战的英雄,还有许多普通民众在后方默默支持,捐钱捐物、送子参军、组织宣传队鼓舞士气等。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响亮的名字,但他们的付出同样不可或缺。兴平,这座小城在抗战的烽火中,用热血与牺牲,展现出不屈的民族精神,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激励着后世子孙,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作者简介
冯家才,兴平市人,曾在兴平市商业系统工作,现兴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参与编写《兴平县商业志》曾在《微视兴平》、《醉美新兴平》、《风尚兴平》、《长安文苑》、《槐里书苑》、《陕西法制网》、《中华冯氏网》、《兴平文旅》《金秋文学》,中华诗经阁《都市头条》等平台发表过多篇文章,同时《腾讯网》、《百度网》、《搜狐网》、《新浪新闻网》等各种媒体转载过多篇文章。在各种媒体发表文章计叁拾万字。
编辑制作:侯五爱
文字审核:惠玲玲
美编:惜缘
总编:瀛洲居士
图标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朱红兵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