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赏贺文诗词之美,亦品生活烟火气
文/李好飞狐
《 三苏文学迅》 2025年6月23日上午,眉山市老年书画研究会诗词组在眉山东坡名人大酒店二楼东坡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交流活动。近30名诗人在此相聚,共同聆听诗人贺文创作的十二首诗歌,沉浸在诗词的芬芳之中。
活动在诗组组长刘文东的主持下有序展开。首先,贺文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分享了他创作这十二首诗歌的体会。他谈到,每一首诗都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是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细腻捕捉与深情表达。在创作过程中,他常常在静谧的夜晚,望着窗外的月光,让思绪自由驰骋,将内心的波澜化作灵动的诗句。他的分享让在场的诗人们深刻感受到了诗歌创作的魅力与艰辛,也让大家对即将欣赏的诗歌充满了期待。![]()
随后,四位“诗词美女”登台,用她们清脆悦耳的声音颂美诗。她们或婉约,或豪放,用不同的情感诠释着贺文诗歌中的韵味。当她们朗诵到“山间云雾绕,溪水潺潺流”时,仿佛真的将大家带到了那如诗如画的山间;而当读到“人生多风雨,且行且歌谣”时,又让大家感受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四位美女郎的精彩朗诵,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图片]
在评诗环节,诗人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有的诗人称赞贺文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仿佛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有的则从诗歌的韵律和结构入手,分析贺文在创作上的独特之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就在大家热烈讨论之际,一位老诗人提议:“咱们刚才品贺文的诗,细腻优美,韵味悠长。其实,诗词这东西,不光要追求那个‘雅’,有时候还得有点‘土’,有点‘接地气’,那才真叫活色生香!”此言一出,引得众人会心一笑,纷纷点头。于是,有人提议,何不引入几首不同风格的诗,来个对比品读,感受一下诗词的另一番风味?
于是,在一片期待中,朗诵环节继续,但这次,内容有了变化。首先登场的,是那首充满现代军人气息的《渔家傲 ● 从军(四首选一)》:
“跳伞如梦飞天情景异,低头俯看深无底。一跃将身赴大地,还悬起,伞花相与飘云际。飒爽英姿加武器,虽然绝美非儿戏。百炼成钢怀大志,生死以,保家卫国从军意。”
朗诵者声音铿锵有力,将跳伞战士的凌空英姿、紧张刺激以及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首词,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从“跳伞如梦”的奇特感受,到“低头俯看深无底”的紧张,再到“伞花相与飘云际”的优美与“百炼成钢”的坚韧,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接地气”。它描绘的不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风花雪月,而是当代军人的真实生活与内心世界,这种源于生活、贴近现实的创作,让在场的许多老同志也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担当与风采。一位退伍老兵更是激动地表示:“这词写得好!写出了咱们当兵时的那股劲儿,实实在在,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紧接着,风格一转,朗诵者刘文东用略带乡音的亲切语调,带来了《行香子 ● 忆家乡(二首)》:
“一一在高堂,便忆家乡。竹林中、祖辈村庄。山环水抱,田野风香。只灾年多,丰年少,过年慌。鸡鸣三县,崎路深长。有欢乐、只在伦常。敲锣打鼓,垒灶烧汤。助东邻娶,西邻嫁,四邻忙。”
二
久在高堂,更忆家乡。最难忘、集体农庄。记分种地,抬秤分粮。苦耕时累,读时困,食时荒。斗争不断,运动无疆。谁是谁、没处商量。胡须渐长,空梦连场。叹去年已,今年又,明年茫。”
这两首词,更是将听众直接拉回了那个熟悉而又有些遥远的年代。第一首描绘的“竹林村庄”、“田野风香”、“鸡鸣三县”以及“助东邻娶,西邻嫁,四邻忙”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那种邻里间的守望相助,那种简单而真挚的快乐,正是许多老一辈人共同的记忆,朴实得就像家乡的泥土一样亲切。第二首则更深入地触及了集体农庄时期的生活细节,“记分种地,抬秤分粮”、“苦耕时累,读时困,食时荒”,还有那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斗争不断,运动无疆”,都写得真实不虚,饱含着对过往岁月的复杂情感。这种不加掩饰、直白道来的叙述,正是其“接地气”的精髓所在,它没有回避生活的艰辛,反而因为这种真实而更显动人。一位老诗人感慨道:“这两首词,就像邻家大哥在跟你唠家常,平平常常的词句里,却藏着大时代的印记和最真切的人生滋味。”
[图片]
最后,朗诵者声音变得低沉而充满敬意,吟诵起《念奴娇 ● 追思焦裕禄》:
“当年瞻仰,墓碑前,一景见存心底。文革当中谁敢跪?一跪即成奇异!结队乡亲,却偏跪了,这位焦书记。真真耐看,好官身后民意!未料荣幸三生,也曾衔命,五载图相似。但过即深怀愧疚,反省知差多矣。大任难逢,逢当抖擞,不惧犹荣死。而今怎样?必须追赶雄起!”
这首词,以追忆焦裕禄为主题,切入点独特,通过“文革当中谁敢跪?一跪即成奇异!”这样极具冲击力的句子,引出乡亲们对焦裕禄的真挚情感,深刻揭示了“好官身后民意”的道理。词中既有对焦裕禄的崇敬,也有自我反思与激励(“五载图相似。但过即深怀愧疚,反省知差多矣”),更有对当下“必须追赶雄起”的呼吁。这种将个人情感、历史反思与现实关切结合起来的写法,同样不尚空谈,而是立足现实,有感而发,也体现了一种深入生活、关照现实的“接地气”。
这三首诗的加入,无疑为本次诗词交流活动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它们与贺文先生细腻优美的诗歌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和互补。诗人们再次展开热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好的诗歌,固然可以有阳春白雪的雅致,但也不妨有下里巴人的亲切。这三首诗,无论是军营生活、乡土记忆,还是历史人物的追思,都因其贴近生活、情感真挚而显得格外动人,这种“接地气”的力量,恰恰是诗歌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它提醒着每一位创作者,诗词的根,终究要扎在生活的土壤里,才能开出最鲜活、最芬芳的花朵。
此次诗词组活动,不仅让诗人们欣赏到了贺文优秀的诗歌作品,也通过这三首不同风格的诗作,引发了对诗歌创作方向更深入的思考。眉山市老年书画研究会诗词组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各类诗词活动,让更多老年人感受到诗词的魅力,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诗词组将继续举办更多精彩的活动,为眉山的诗词文化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也鼓励大家创作出更多既有艺术性又不失生活温度的作品。![]()
贺诗三首:
其一 (七言绝句 · 清新活泼)
东坡厅里聚群贤,
清音朗朗诵诗篇。
唇齿余香论雅韵,
笑语融融意未眠。
其二 (词 · 采桑子 · 豪放中带感慨)
高堂雅聚诗声起,字字珠玑。句句生辉。声情并茂动心扉。老来意气尤轩昂,妙语争鸣,各抒己见。余音绕梁醉忘归。
其三 (现代诗 · 深情哲思)
阳光,斜斜地
洒在东坡厅的窗沿
像一首温柔的诗行
四角低垂的帘幔
藏着我们
轻轻的,又热烈的,回响
声音,是另一种花朵
在空气中绽放
时而如溪流,时而如山岗
我们听见了
竹林的风,伞花的飘荡
还有焦裕禄碑前
那份沉甸甸的重量
我们不再只是读者
我们围坐,如同古老的部落
用目光和语言
编织意义,丈量光芒
那些关于“接地气”的谈论
像种子,落进心房
长出新的渴望
时光,悄悄爬上鬓角
但此刻,我们年轻
在诗的河床里
我们找到了彼此
也找到了
流向更远地方的
那股暖流和力量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