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在丁香树下
文|张书成
这个周日上午,我在商州区金凤花园小区一棵花团锦簇的丁香树下,重逢了38年前相识的商洛教坛上著名的石云祥老师,他依然精神爽朗,依然谈笑风生,站在美丽的丁香树下,我们相见如故,握手之间,我感受到了真挚的友谊,感受到了真诚的温暖,之后,我俩携手而行,来到他简朴温馨的客厅,和他侃侃而谈,三十多前相识、相知的往事,又清晰地涌上我的心头。
1988年6月,我受商南县张家港中学代课老师朱盛其邀请,去商洛学院采访正在数学系进修的朱盛其,采访结束后,朱盛其向我介绍了他十分崇拜的石云祥老师,并和我一起去当时在地区教研室主编《商州教坛》的石老师。石老师家住商中路的市教育局家属院,院子里一排正在开花的丁香树,花繁叶茂,清香袭人,石老师住在一楼,家里满是书报杂志,充满了书香气息,在他家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石云祥老师,他热情好客,和我一同品茶,一同聊天,谈文学,谈人生,谈教育教学,并对我撰写朱盛其的文章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回丹凤以后,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写出了长篇通讯《小星在这里闪亮》,并把稿子递给了石老师。不久,稿子就刊登在《商州教坛》上,石老师又加了编者按,对文章进行了高度评价。这对于一个当时还是偏远乡村当代理教师又潜心研究高等数学的朱盛其来说,是多么大的支持鼓励啊!他干劲十足,毕业后又夜以继日地研究高等数学,相继研究撰写了2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刊上,并在全国第二届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上交流了“关于数学家费一哈不等式的推广”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陕西日报》以《大山深处的陈景润》为题,进行了长篇专题报道。并在石云祥老师、商洛日报总编张中山等名人的多次建议下,商南县政府给朱盛其转了公办老师,将其调到了县教研室进行数学研究,同时,一位漂亮的姑娘也青睐了这位才华横溢的数学小星,与他结为夫妻……
之后,朱盛其多次到丹凤教育局感谢我,买了一篮子又大又红的苹果,亲手削皮递给我;送我一套《资治通鉴》(精装本)让我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学修养……我也常常写信,鼓励他再接再厉,攀登新的高峰……
日月如梭,人生短暂。几十年过去了,我虽然一直关心朱盛其,但彼此相隔数百里,多年未见他人,也打听不到他后来的消息。直到这次见了石老师,才知道朱盛其因操劳过度,已经在五年前病逝,留下了人生的最大遗憾和不尽的伤痛!
石老师告诉我,人生,先要生存,先要吃饭,并要健康,然后才能谈理想,谈事业,朱盛其就是只顾了事业和理想,而忽视了健康和生命,过早的离开了世界,离开了我们……唏嘘之余,眼里含满了泪水。
我俩年龄相差二十多岁,他是1936年生人,和我是乡党,丹凤商镇人,毕业于陕师大中文系。也算是大作家,大教育家。著有《日月情长》《商山悟道》等散文集,主编过几十年的《商洛教育》《商州教坛》《教学研究》等刊物,他并且告诉我,后悔当时没有把我调到市教研室,和他一起编辑刊物……
在他简陋朴实的家里,我看到九十一岁的老教育家石云祥老师还在著书立说 ,他告诉我,自己一直用散文,用诗歌,用心灵世界去引导人、 教育人。他在《忆母》一诗中写到:糖菜化乳乳婴婴,婴暖娘怀娘遮风。为儿洗衣手冰冻, 为儿穿鞋锥穿绳。娘心似火太阳红,儿在娘心闪闪星。母恩未报母亲去,夜梦年年泪声声。这首诗十分感人,看着读着我已情不自禁地眼含热泪,激动不已。
他用自己的日记本,给我写了一句赠言:“沽名钓誉不眼气,比寿比智比业绩”,我如获至宝,双手接过,装入兜里,珍藏在心里。
不知不觉中,我们见面叙谈已近两个钟头,我怕影响老师休息,便告辞出门,老师拉着我的手,将我送到来时的丁香树下,一再叮咛常来常往,多打电话,并让我把自己写的书捎给他,多联系,多交流,活到老,学到老……
走出小区大门,回头望去,老师仍站在丁香树下,一直挥手致意,那身影,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