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忠魂
――记阳信中共地下交通站站长李尚忠
文/李玉德
时逢中元节,仍如往年,回老家祭祖。沿途走来,一派丰收的景象已酝酿成形。村口的几株枣树上悬挂的小枣已经半红,迎风送来甘甜的香味。见此情景,忽然想起“前人植树,后人乘凉”村言俗语。正如这现如今的盛世,莫不是先辈不惜流血牺牲打下的天下,后人自当珍惜。而在这七月十四传统的祭祖节里,不但是先祖,为中华民族,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更应受到后人的敬奉。今天的丰收,今天的和平,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有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由此我忽然想到,父亲经常提起的,我的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牺牲后却连一座坟头都没有留下。作为知情人,我觉得有一种义务,有一种责任,应该将此英雄的事迹如实地记录下来,以作后世对英雄的纪念。
1942年间,入侵山东境内的日军,在鲁北各县制造了一系列惨案,党组织和堡垒村遭到严重破坏。在当时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党组织派遣阳信籍的地下共产党员李尚忠到流坡坞附近的沙窝蔡以种菜为名,建立和恢复党的地下交通站,负责为大刀队和根据地提供情报,并负责联络、组织、恢复和建立阳信一带的党组织活动。地下交通站的恢复和有成效的工作,为阳信抗日力量提供了许多信息,有效地预防了敌人的破坏活动。
李尚忠被委派到阳信境内建立地下交通站的时候,阳信境内党的组织在敌伪的破坏下,工作已无法开展。所有的抗日力量和堡垒村几乎都在休眠状态。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李尚忠来到了阳信。展现在李尚忠面前的鲁北大地,是一幅多么残酷的景象呵!横贯阳信东西的交通大道,日伪的马队和装甲车来回穿梭;片片荒凉的村庄,在铁蹄下苦挣扎的民众,犹如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枯草。
困难和痛苦,仇恨和责任,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交通站站长的双肩。但是,李尚忠是带着党的指示,组织的重托,带着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来的。是怀着改变阳信的抗日局面,恢复党的地下交通来的。在这个贫苦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鲁北大地上有不屈的民众,有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烈士,有民众的抗日斗志。只要恢复党组织的活动,一时就有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能杀出一条血路来。到任的第二天,利用他是本地人,熟悉地形的优势,在沙窝蔡选好了地址,利用种菜园子作为掩护,联络已经和组织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逐渐恢复了党组织的活动。他到穷人的草屋里,田边地头,到集市,到客站,到县城,到敌人的眼皮子底摸情况。
在摸清了阳信境内敌我态势后,他向沙窝蔡地下交通站的同志们说:“阳信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我本来也是阳信人,是城西李王庄村的,对阳信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也比较了解,将来,这里可以作为我们党的战略大后方。可眼下的问题是,这里的党组织几乎被敌人破坏殆尽,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把党组织建立起来,把抗日的工作开展起来。这个时候,它更能激发大家的爱国心,更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爱国者要在对日的斗争中争当英雄,争取把日本鬼子早日赶出中国去!”
李尚忠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更加坚定了抗日信心。大家议论说,从延安学习归来的交通站长看问题高人一筹,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从不利的因素中看到光明。
自此,阳信的地下交通工作在李尚忠和同志们的努力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交通工作全面恢复,全县的抗日高潮迅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也迅速掀起。因此,日伪对交通站和李尚忠恨之入骨,欲铲除而后快。为此,流坡坞炮楼驻守的鬼子为专门对付地下交通站,成立了夜袭队。夜袭队队长由铁杆汉奸李延和担任。李延和是李尚忠的同村人,为人心狠手辣,又死心塌地地为鬼子卖命。而且熟悉当地情况,比较了解李尚忠的活动规律,所以,鬼子选中了此人,用来专门对付李尚忠和地下交通站。夜袭队的成立,给交通站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对抗日工作带来极大的破坏。
敌人的疯狂反扑,使得抗日斗争的开展日益困难。在困难中李尚忠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从延安带回来的一本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和斗争意志。讲述阳信的革命斗争史,在残酷的武装斗争年代,阳信的干部和人民,同敌人英勇搏斗,前仆后继,去年在一个月内曾经有三个区长为革命牺牲。几个区长被敌人破腹后,肠子被拉出来挂在树上……李尚忠说:“阳信这块地方,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留下来的火种,一定要传承下去!”通过学习,大家坚定了信心,无论环境多险恶,哪怕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坚持斗争到底。几句话,深切地反映了当时交通站的决心,也是交通站全体同志向党和人民的一次庄严的宣誓。
几天来,全县抗日斗争的情景,一幕幕地在李尚忠的脑海里闪现,此时此刻,他常觉得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是多么重要!他决定继续拓展党的地下交通工作,交通站的同志们要灵活机动展开对敌斗争,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沉着。李尚忠同志为了开展对敌的有效斗争,他创书馆,走学堂,并先后在本村李王庄发展了两名苟玉华和苟玉德两名地下党员。他在工作中,询问着、倾听着、观察着敌人的动向,判断着形势。当他听到许多国人对日本鬼子的怨声载道和抗日的热情、呼声。使他受到极大地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斗争的信心。
1944年冬天,正当党阳信人民的抗日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敌人的反扑也更加猖狂了。李尚忠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处境也越来越危险了。有好几次,他都是机智地从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溜走的。而且敌人已经根据汉奷李延河的描述,给李尚忠张贴了画像。交通站的同志们劝他躲避一段时间,他笑着说:“敌人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如果你怕它,它就更猖狂。”李尚忠嘴上虽这么说,实际已提高了警惕。上级党组织为了李尚忠的安全,准备给他调动工作。他说:“交通站的几项工作安排好了离开!”那天,他和交通站的通讯员一同去李王庄执行任务,刚进圩子门,发现情况不对,李尚忠当即决定,让通讯员先行离开,立马去交通站通知同志们转移。他则利用对本村地理的熟悉,蹿房越脊,辗转到自己的哥哥李尚贤家中,隐蔽了起来……
当鬼子在铁杆汉奷李延和的带领下,寻着踪迹去李尚贤家中搜捕时,却扑了个空。见扑了空的鬼子汉奸沮丧地离开了,李尚贤媳妇一颗悬着的心算是落了地。急忙喊道:“尚忠!快点走吧,鬼子汉奸走了!”隐蔽在席筒里的李尚忠听到嫂子招呼,赶紧走了出来,从腰中拔出短枪,一个箭步冲出门口,机警地扫视了一下院子,然后闪身冲向了大门口……
然而,敌人是非常阴险的。冲向门口的李尚忠正准备离开时,早已潜伏在房顶和周围的敌人围了上来。李尚忠见势不好,便一个飞身上了院墙,窜过邻居家房顶,顺着胡同,向北圩子奔了过去……
当李尚忠越过圩子,向北一路狂而去。可当奔到马王村和周养蜂村半道时,被隐藏在这里的鬼子汉奸正抓个正着。
被捕的李尚忠被带回了李王庄,在大街上,光天化日之下,鬼子汉奸对李尚忠动以了酷刑。坐老虎凳,灌辣椒水……在种种酷刑的折磨下,李尚忠始终威武不屈,乡亲们亲眼看见了李尚忠在敌人酷刑面前的钢铁意志。李尚忠面对敌人的酷刑,始终没有透露一点党组织的信息。在敌人的酷刑面前,李尚忠始终保持着一个中国人的气节,一个共产党人的品格。当敌人发现酷刑对李尚忠毫无作用的时候。气急败坏的敌人怕犯了众怒,将李尚忠强行带走,最终将李尚忠残忍的秘密杀害了。李尚忠牺牲的时候,年仅二十三岁。他用他年轻的生命,崇高的信仰,坚强的意志,英勇不屈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谱写了一曲鲁北人民在日寇汉奸的残暴统治下不屈不挠的抗战史诗。
李尚忠的牺牲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热情,也有效地震慑了敌人的猖狂。
遗憾的是,李尚忠同志被敌人秘密杀害后,乡亲们连尸骸都没有找到。英勇就义的烈士,最后连一座坟墓都没有留下。有道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不还”,我想,他的忠骨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融为了一体,大地处处便是他的坟冢,处处有他的忠魂。
据说,在庆云县烈士陵园里,有李尚忠烈士的陵墓。倘若果真如此,也足慰烈士的在天之灵了。
写于农历二零一八年七月十五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