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束光、
特约作者:饶晓辉
题记:昨日参加小升初考试结束后,我问参考的孙女今年的作文题是什么?她告诉我:心中的那束光。于是,也想以此为题,便写下了此篇。
在这个喧嚣尘世,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束光。它或许是梦想的璀璨辉芒,或许是信念的炽热焰光,亦或是爱与希望交织的柔和暖光,照亮我们前行的漫漫征途。
我心中的那束光,源于儿时的一场邂逅。那时的我,犹如一只迷失在迷雾森林的小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迷茫。一个夏日的午后,蝉鸣如织,我独自徘徊在旧书店的角落。不经意间,一本破旧的诗集映入眼帘,封皮虽已泛黄,却透着一种神秘的吸引力。我轻轻翻开,那一行行灵动的诗句,如潺潺溪流,淌入我的心田;又似点点繁星,在我黯淡的内心夜空闪耀。从那一刻起,文学的种子在我心中悄然种下,那束名为 “文学” 的光,开始在我心底熠熠生辉。
此后,文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些孤独的夜晚,我与书中的人物相伴,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随鲁滨逊在荒岛上顽强求生,体会他对生命的执着与坚韧;和简・爱一同经历爱情的波折,领悟她对平等与尊严的不懈追求;跟随着孙悟空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降妖除魔,领略他的勇敢与正义。这些书中的故事,如同一束束明亮的光线,汇聚成我心中那片温暖而坚定的光海,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能够勇往直前。
然而,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心中的那束光也会遭遇阴霾的遮蔽。高二时期,学校分文理科班,因为心中始终怀揣着文学之梦,我便报读了文科班。高考那年,我梦想考上理想的中文系,然而发挥失常遭遇高考“滑铁卢”。后来,我弃笔从戎投身军营,那些曾经让我痴迷的书籍,被我束之高阁,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军营里直线加方块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与我文学的梦渐行渐远。我如同失去了色彩的画卷,心中的那束光,也在忙碌与疲惫中逐渐黯淡。
直到有一天,我在整理带来部队时的物品,偶然翻出了那本曾经带给我无数感动的诗集。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再次翻开,熟悉的诗句如同一股清泉,瞬间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文学的热爱。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心中那束光,虽已微弱,但依然顽强地闪烁着。我意识到,我不能再让这束光熄灭,我要重新找回那份对文学的热情。
从此以后,我试着重新步上了文学之旅。我开始利用训练之余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用心感受文字的魅力;我也尝试着写下自己的故事和感悟,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每一次阅读,每一次写作,都让我心中的那束光变得更加明亮。后来,我便试着把自己写作出来的一些文字投寄给军内外报刊。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第一次投到军区《前线报》的一篇小小说,在编辑老师精心润笔下发表在“战地黄花”副刊版。初战告捷,文学便成了我工作的动力和快乐,也再次成为我生活中的灯塔,指引我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 。一晃,我也从昔日的懵懂少年步入甲子之年,但心中的那束光,永远是我生命中的希望与力量。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坚持不懈地追寻,它就会重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紧紧握住心中的那束光,勇敢地走向未来,去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