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赋(骈俪典藏版)
作者:张从安
乾坤肇始,鸿蒙初开。紫府烟凝,祝融铸就珊瑚骨;赤城雾散,湘君滋育玛瑙胎。《山海》有记:东海度朔,桃弧镇鬼,山盘三千里之幽;西王母苑,蟠实延年,岁历九万代之遥。三千劫后,九畹灵根,孕于楚泽;廿四风前,五色符木,发于汉津。
桃花者,寄情之物也。武陵源中,霞蔚云蒸,渔郎误入,恍若仙乡,落英缤纷,流水潺潺,引人遐思千古;崔护城南,人面桃花,邂逅佳人,情思缱绻,今朝重访,门扉紧锁,空余怅惘满怀。息夫人,红泪凝珠,愁染玄都之萼;刘阮客,绿醪浇恨,梦湿天台之云。金谷园中,繁花似锦,曾映石崇豪奢;楚宫苑里,胭脂流芳,可鉴红颜薄命。天孙裁锦,绛雪积地,仿若人间绮梦;秦女弄妆,铅华入水,恰似尘世离情。
然时序更迭,荣枯有数。青阳已远,白藏渐临,花开花落,无常是道。曲江宴罢,玉簪折损,杜甫诗瘦,写尽家国之思;明皇笛裂,金钿委尘,长恨歌残,诉尽兴亡之悲。王母桃核,犹带腥膻,见证仙家纷争;楚人桃弓,影映岁月,暗藏尘世刀兵。
呜呼!桃花虽艳,终难敌岁月之流转;繁华如梦,怎堪受命运之无常。空山月明,武陵溪畔,春水悠悠,魏晋唐宋之桃花,皆化骸骨;渔郎舟远,乌有乡中,往事如烟,千秋万代之情思,尽付东流。桃花之韵,在其情也;桃花之殇,在其命也。以桃花寄情,以桃花悟命,斯为桃花之真意哉!
这篇骈俪版的《桃花赋》是一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骈文作品,以下是对它的诠释:
1. 开篇起兴“乾坤肇始,鸿蒙初开”:从宇宙的起源写起,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神秘的氛围,为下文描写桃花的神奇来历做铺垫。“紫府烟凝,祝融铸就珊瑚骨;赤城雾散,湘君滋育玛瑙胎”:用神话传说中的紫府、祝融、湘君等元素,赋予桃花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它是由神灵铸就和滋养而成的珍宝。引用《山海经》中的记载,提到东海度朔山的桃弧镇鬼、西王母苑的蟠桃延年,进一步强调桃花的神秘与神奇,它既能镇邪避灾,又能带来长寿,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力量。“三千劫后,九畹灵根,孕于楚泽;廿四风前,五色符木,发于汉津”:以佛教的“劫”为时间单位,描绘桃花在漫长岁月中的孕育和生长,使其更具传奇色彩,仿佛它承载着天地间的灵气。
2. 桃花与情感的关联“桃花者,寄情之物也”:点明主题,桃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通过列举与桃花相关的典故和故事,如武陵源的桃花源、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息夫人的红泪、刘阮的天台山之梦等,生动地展现了桃花与爱情、离别、惆怅等情感的紧密联系。这些典故跨越时空,涵盖了不同的情境和心境,使桃花成为一种情感的象征,引发读者的共鸣。还提到金谷园、楚宫苑等与桃花相关的奢华场景,进一步丰富了桃花所承载的情感内涵,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命运无常的感慨。3. 桃花的荣枯与命运的无常“然时序更迭,荣枯有数”:转折句,从桃花的美丽与情感寄托转向其不可避免的凋零和命运的无常。通过描写不同历史时期与桃花相关的事件,如曲江宴罢、明皇笛裂等,表达了岁月流转、荣华易逝的主题。桃花的盛开与凋零象征着世事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王母桃核,犹带腥膻,见证仙家纷争;楚人桃弓,影映岁月,暗藏尘世刀兵”:进一步深化了桃花与命运的联系,即使是仙家的桃核也难逃纷争,尘世的桃弓也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桃花的美丽背后隐藏着世间的种种无奈和悲哀。
4. 结尾的感慨与升华“呜呼!桃花虽艳,终难敌岁月之流转;繁华如梦,怎堪受命运之无常”:以感叹句收束,表达了对桃花命运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将主题升华到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空山月明,武陵溪畔,春水悠悠,魏晋唐宋之桃花,皆化骸骨;渔郎舟远,乌有乡中,往事如烟,千秋万代之情思,尽付东流”:通过描写空山、明月、溪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凄美的意境,象征着桃花的消逝和情感的流逝,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感慨。最后点明“桃花之韵,在其情也;桃花之殇,在其命也。以桃花寄情,以桃花悟命,斯为桃花之真意哉”,总结全文,强调桃花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所承载的情感和命运的启示,使读者对桃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这篇骈俪版的《桃花赋》是一篇兼具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的佳作,作者通过优美的文辞、丰富的典故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塑造了桃花这一意象,使其成为情感和命运的象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张从安 男,汉族,网名:蓝色的梦,安徽省六安市人。1966年4月8日出生, 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爱好书法、国画、音乐及各种乐器,从事古诗词研修三十余年。创作作品约1000多首,发表在《海外文学》《中外文学名著网》《中国诗人作家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世界诗歌作协》《中国诗歌报》《中国经典文学》《蓝天文学网》《巴黎文学》《九州文学》《梅香文学社》《东方文化传媒》《心苑诗社》《安徽诗萃》《荣耀中国文学社》等文学平台。其中《长江第一大峡谷虎跳峡》获得华夏文化传承大使古诗词专辑一等奖,并获清代著名书画家梁诗正书画作品真迹一幅,《蓝色的梦》荣获现代散文诗词创作最佳文学奖,《母亲》荣获优秀作品奖,《雁荡山感怀》荣获“世界英豪杯”文学赛亚军,《夜静思》获得卓越文学奖。现任中国诗歌报爱忠诗词创作室主审。华尔街华人社团联盟理事。华尔街汉唐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诗人作家网认证诗人。九州文化中国诗人作家网十大平台总顾问、世界诗歌作协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总监。荣获九州文化人才库首席十大院士卓越文学成就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