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的朋友抱有怀疑地问我:“陈总你是真的一点都不会英文吗?那为什么经常见你凭繁的这个国家飞、那个国家跑的?如果真不懂英文,是不是你有请了翻译呢?不然你在外面怎么跟人沟通的呢?”甚至有朋友更直接地表示不明白:“既然语言不通,那你怎么能在海外生活、甚至还能开展企业呢?”这是近半年多以来,许多人频繁问我的问题,也可能是很多人好奇的内容,也因此成了过往一些熟悉对我过去比较了解的朋友们对我产生敬佩的原因之一。
首先,我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我真的一点英文都不懂。我是出生在非常一个偏僻、贫穷的农村,文化程度仅有初中一年级。那个年代,在我们那种地方,几乎没有真正接触过英语。可以说,我那26个英文字母,我是在近十年里才勉强背会的,而且必须从A背到Z,打乱顺序我就完全认不出来。很多人听到这里都会愣住,但这就是事实。
其实,这些年来我也尝试过学英语,自学过、报过课程,也知道英语非常重要。但最终我还是学不进去。不是我不想学,而是因为我从零开始,基础太差,学起来非常吃力,再加上年纪、精力等多方面因素,最终都放弃了。可以说,我学英语的经历屡战屡败,而“彻底不会”也成了目前最真实的现状。
那么问题来了:我一个不懂英文的人,怎么敢一个人飞来飞去?怎么敢在海外生活、创业?没有翻译也能生存下去?这些在别人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我却实实在在地经历着。
我确实没有请任何翻译。很多人难以想象:在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一个人怎么可能活下来、办事、打交道?但我想说的是:语言的障碍固然是大的,但真正的障碍是内心的恐惧与退缩。
我在外面也会害怕,也会无助,尤其在外面的时候,怕坐错车、下错站、迷路、赶不上航班,几乎什么都遇到过。因为看不懂英语,我只能死盯着导航一个站一个站地对照路牌,有时紧张到全身冒汗。即使如此,我依然经常出错,包括这两天在新加坡我都又错了好几次。有时候实在没办法沟通,就用手势在那拼命的比划,实在不行就掏出翻译软件来对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说到底是靠着一股韧劲与求生本能在应对。
我常说,问题不在于“我敢不敢”,而是在于“我愿不愿意”。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不害怕就能做了,而是即使很害怕也要硬着头皮上。因为我早就没给自己留后路,我知道:如果我自己不向前走,那我就是等着原地灭亡。
很多人听我说出海是“九死一生”,也常常感到恐惧。他们说:“既然你都不懂英文,还能在外生活、创业,那到底出海是难还是不难?”我的回答是:最难的不是语言,也不是文化,而是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和决心。出海确实是极其艰难的,几乎每一步都可能摔跤。但真的迈出了那一步之后,才会发现,事情并不总是想象中的那般可怕。困难与痛苦始终存在,但当你选择面对、选择坚持的时候,路会慢慢变宽。
我之所以能坚持走下去,是因为我相信自己的核心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判断力和行动力。只要具备这些,即使语言不通,也能一步步解决遇到的问题。而这些年我走到今天,不靠翻译、不靠背景,可以说全靠自我突破。每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阶段,其实都是认知升级、勇气爆发的结果。
我发现,其实真正被困住人的不是语言,也不是环境,而是自己心中的“不可思议”。我们总以为“我不行”“我做不到”“总给自己找到理由”,其实那只是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限制。最难跨越的障碍,从来都不是外部的解决的,而是我们内心的观念、认知、恐惧与自我否定。
很多人问我:“你怎么就不怕?”其实说真心话我怕得要命。但我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从泥泞中翻身,才能让自己从愚昧中走出来,才能扭转命运。
人生中的每一次飞跃,并不总是靠能力堆积上去的,而是靠信念撑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懂了语言才有资格走出去,其实是我们早就被应该怎样的教育困住了。而真正的破局者,往往是那些明知不完美却依旧选择上路的人。我不是不怕失败,不是有多厉害,我只是没有退路,只能向前。
而当我们不再苛求完美、允许自己笨拙前行时,生命便会给予我们另一种回报:坚韧、成长、改变。请相信,一个连语言都不通的人都能在世界的夹缝中拼出一条路来,那你呢?你的不安、你的犹豫,也许只是你尚未迈出第一步的理由罢了。别被“不能”骗了自己,世界没有设限,设限的只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只要你愿意开始,最难的,永远只是迈出第一步。当自己真的清楚过什么的生活,什么样的人生的时候,自己就不会再找任何借口不向前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