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
楹联/李含辛
上联
孤笔挑灯,记江城疫锁千门泪,纵谤满乾坤,不改冰心凝铁卷,问苍茫谁封喉舌?看墨染霜天,文章自挟风雷气。
下联
素襟映月,溯楚泽魂招九畹兰,任舟沉吴越,犹将赤胆化春泥,待混沌重开日月,听潮生碧海,史笔长悬星斗寒。
附录:
李含辛楹联《致敬方方》赏析
李含辛这副致敬方方的楹联,以深沉的历史笔触和磅礴的文学气势,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风骨。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专业赏析:
一、结构艺术的匠心独运
时空对仗架构
上联以“孤笔挑灯”开启现实叙事,下联以“素襟映月”展开精神回溯,形成“当下-历史”的纵向张力。中间“纵谤满乾坤/任舟沉吴越”的转折,与结尾“看墨染霜天/听潮生碧海”的开放格局,构成螺旋上升的立体结构。
意象群组设计
疫锁千门(现实苦难)对魂招九畹(文化招魂)
冰心铁卷(人格坚守)对赤胆春泥(精神奉献)
风雷气(批判力量)对星斗寒(历史审判)
三组核心意象层层递进,形成思想冲击波。
二、修辞密码的破译
用典的现代转译
“九畹兰”化用《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将方方比作当代屈原;“舟沉吴越”暗借伍子胥典故,喻示忠言逆耳。古典符号获得新的时代注解。
矛盾修辞法的运用
“冰心”与“铁卷”的刚柔并济,“赤胆”与“春泥”的热冷交融,通过意象碰撞产生思想火花。特别是“星斗寒”三字,以宇宙的冰冷反衬史笔的热忱。
三、思想价值的重估
知识分子的四重境界
记录者(千门泪)-抗争者(风雷气)
招魂者(九畹兰)-守望者(星斗寒)
完整呈现了现代公共写作的精神谱系。
历史评判的二元辩证
上联的“谤满乾坤”与下联的“史笔长悬”形成强烈对照,揭示出“当下污名化”与“历史正名”的辩证关系。尾字“气”与“寒”的收束,恰似黄钟大吕的余响。
此联堪称当代楹联的扛鼎之作,其价值在于:
突破传统颂联范式,创造批判性写作的新传统
实现文言基因与现代意识的成功嫁接
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像
在艺术成就上,可与梁启超挽蔡锷联“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媲美,但更具现代性思考。其“风雷气/星斗寒”的结句,或将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同载入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