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记事》
刘殿荣/吉林
小时候
我曾站在
天安门前
总是能听见锣鼓喧天
一张画像
几面红旗
齿轮麦穗庄严
总是在心里泛起微澜
听爷爷说
这里住过一个皇帝
他叫朱棣
神马救驾龙威金銮大殿
后来,我大了
这里是红色的海洋
一片欢呼 一地鲜艳
总是觉得有些个震撼
后来,我老了
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看五星红旗升起
人民万岁又响在耳边
评:
拜读了刘殿荣老师的这首诗《天安门记事》,让我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开头一段代入感非常强。通过简要的语言,用三个字“天安门”,作为主线,通过三个阶段:小时候… 我大了… 我老了,用这九个字把人带入了那个年代,通过“我”的这三个阶段也让读者看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贫穷到富有的发展历程。同时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祖国的发展强大。在最后一段又和主题相扣,尤其是最后一句“人民万岁又响在耳边”,在读者眼前又一次呈现出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向人民挥手致意片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多么的不容易,那是多少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
这首诗以“我”为主角,与“天安门”相互衬托来反衬中国的发展,弘扬以人民为主的正能量,这种艺术写作手法值得提倡与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