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之际,2025年6月8日,第九届“大连(国际)海洋文化节”在大连城市规划展示中心隆重开幕。本次活动以“逐梦深蓝·海洋强市”为主题,旨在深入宣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海洋强国战略,推动大连市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
看到这条消息,笔者在兴奋之余,便对大连海洋文化建设如何走深走实有一些思考。

思考之一,应提高对海洋文化建设的认识,让海洋文化建设进入快车道
海洋文化是指由海洋所产生的文化,也是指人们利用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活动和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海洋文化其实跟海洋经济是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影响的,海洋文化能促进海洋经济的大力发展。大连拥有绵延2211公里海岸线、近3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大连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在海洋经济五大类28个细分产业中拥有26个,在15个海洋主要产业中拥有13个,在许多传统产业上都拥有优势。大连如能在海洋文化建设方面走深走实,对促进大连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决胜之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海洋文化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还能带动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大连旅游业所以长盛不衰,其主要因素是大连有海。每年有大批游客来大连旅游,而旅游的同时又是少不了吃、喝、玩、乐、住、行的,因此大连的餐饮业、酒店业、零售业、运输业、交通业、娱乐业等产业也因此而被带动了起来,这是一个连锁反应。海洋文化业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也就是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和产业。不管是餐饮业还是娱乐业,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海洋旅游业的兴起,给很多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思考之二,应加大海洋文化场馆建设的力度,让大连海洋文化真正立起来
大连不仅仅是通过举办海洋文化节来造势,还应把海洋文化场馆建设作为一项大工程,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如,大连海洋博物馆建设。虽然大连博物馆数量不少,其中也有贝壳博物馆,在自然博物馆中,也有海洋内容,但还没有一个完整、专业的海洋博物馆。还如,大连东关街恢复重建,海洋文化方面的植入好像欠缺,游客对海洋沉浸式体验也好像是少之又少。这些年,关于历史街区的恢复重建,各地都有动作,但大连的历史街区恢复重建,如果离开“海洋”,或者是“海”味不足,就太可惜了,就减损了价值和意义。大连的海洋馆等旅游场馆,都应在海洋主题上不断拓展。把“海洋”文旅的文章作足,大连海洋文化的特点才能凸显出来,大连文旅发展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思考之三,应大力开展海洋文学创作,让海洋文化成为大连文化强市之基
大连高校众多,特别是还有两所跟海有关的高校,据上网所查,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中,还没有设立完善系统的培养海洋综合人才的海洋文学课程。海洋文学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跟海洋有关的高校,如果缺少海洋文学的涵养,对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大连中老年诗词创作群体数量众多,队伍庞大,诗词活动更是好戏连台,但关于海洋的诗词创作或活动却很少见到。本人有好几个大连诗词微信群,但遗憾的是关于海洋内容的诗词几乎没有。远古时代的先民和古圣先哲所创造出的海洋文学,滋养了华夏文明,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大连文化建设中,如果缺少本应有的海洋内容,这应该是一种损失。因此,应该引起各方面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务实措施,通过多种切实有效的办法,形成海洋文学的创作热潮,推出一大批优秀的海洋文学作品。
思考之四,应把握好大连海洋文化建设的系统整体性,让大连更具综合竞争力
文化是作为系统整体而存在的,而系统的整体性,是大连海洋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要在充分认识到大连海洋文化生态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各种文化因子互为其它因子存在、发展的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全方位开展海洋文化建设。如,对龙王塘等特定区域的海洋文化生态进行挖掘、保护,对区域内保留的古帆船、渔具等海洋文化器物以及民间传说、宗教信仰、民风习俗、禁忌习惯等等进行保护、整理,并通过新闻媒体和自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讲好大连海洋文化的故事,就是讲好大连故事、中国故事。

与此同时,还应对大连旅游景点、海产品等方方面面进行文化包装和科技赋能,以提升大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海洋文化是大连人的精神家园,只有把精神家园建好了,大连才会更好。
2025年6月22日早
作者:卢祥云,来大连12年的勤于思考者、笔耕者,在报刊和网络发表千余篇文章。喜爱书法和《红楼梦》,现正用书法抄写第二遍《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