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了夏至
文/林水火(福建)
六月迎来了夏至的热烈
我把眼睛的欲望埋在阳光里头
窗外的路边列队老榕
便用一抹抹清凉塞满我心中的绿色
九年十二年的苗子拔节
从耕耘里来在耕耘中挥手律动光芒
有序步入六月的检阅
一场两场三场
我现在红色的牌子之下果敢地将喜鹊的音符愉快地省略
我不敢预判夏至之后的风雨秉性
来自天空的热度在于赤裸的阳光
大树乘凉的现实还在
信仰于大地小草信仰于天空的翱翔
似乎看不出有毫厘的彷徨
《迎来了夏至》点评:在时光与自然中淬炼的生命诗学
一、意象架构:自然符号与生命隐喻的交织
诗以 “夏至” 为时空坐标,构建了多重意象系统。
自然意象的情感投射:
“阳光” 作为热烈的初始符号,与 “老榕” 的 “清凉” 形成温度对比,前者是 “眼睛的欲望” 的载体,后者以 “一抹抹清凉塞满我心中的绿色”,将视觉与触觉通感,暗喻自然对心灵的治愈。这种对立统一的自然书写,既符合夏至 “阳极之至” 的物候特征,也隐喻生命在热烈与沉静间的平衡。
时间意象的生长叙事:
“九年十二年的苗子拔节” 以具体年限强调成长的累积性,“从耕耘里来在耕耘中挥手律动光芒” 将农耕意象转化为生命实践的隐喻,“列队”“检阅” 等军事化词汇,赋予成长过程仪式感,暗示时间淬炼下的坚定与秩序。
象征符号的隐晦表达:
“红色的牌子” 与 “喜鹊的音符” 构成视觉与听觉的跳跃性意象。“红色” 可能指向某种集体记忆或目标标识,而 “省略喜鹊的音符” 则暗含对表面欢愉的舍弃,转向内在 “果敢” 的精神自洽,此处意象稍显朦胧,需结合语境进一步解读。
二、主题内核:在季节更替中叩问生命信仰
诗的深层逻辑围绕 “变化与坚守” 展开:
季节隐喻的人生哲思:
“不敢预判夏至之后的风雨秉性” 直面未来的不确定性,而 “大树乘凉的现实还在” 以生存智慧呼应开篇的榕树意象,形成首尾呼应。这种对自然规律的接纳,暗合 “物极必反” 的哲学观,将季节更替转化为生命面对无常的参照系。
信仰维度的双重锚点:
“信仰于大地小草信仰于天空的翱翔” 以 “大地” 与 “天空” 为二元信仰载体,小草扎根土地象征务实的生存根基,天空翱翔暗示对自由的超越性追求。“看不出有毫厘的彷徨” 则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强调信仰在变化中的稳定性。
三、语言特质:诗性表达的张力与留白
通感与动词的创造性使用:
“把眼睛的欲望埋在阳光里头” 将视觉欲望物质化,“埋” 字赋予抽象情感重量感;“老榕 / 便用一抹抹清凉塞满我心中的绿色” 中 “塞满” 一词打破常规搭配,以强烈的动作感传递情绪的饱满。
节奏的跳跃与停顿:
“一场两场三场” 的重复短句加速节奏,模拟 “检阅” 的仪式韵律;“我现在红色的牌子之下” 的 “现在”(疑为 “站在” 笔误)形成语法停顿,使画面定格,增强场景的在场感。
留白与解读空间:
诗中 “九年十二年” 的具体所指、“红色牌子” 的象征内涵等未作明确阐释,这种留白虽赋予文本多义性,但也可能导致部分读者的理解偏差,需在意象连贯性上进一步打磨。
四、整体评价:自然诗学与生命叙事的初貌
这首诗以夏至为切入点,将物候变化、时间成长与精神信仰熔于一炉,展现出对生命历程的哲思。自然意象的细腻捕捉(如榕树的清凉、阳光的灼热)与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如 “耕耘律动光芒”)是显著亮点,而在象征符号的系统性与语言的精准度上,仍有提升空间。若能进一步梳理 “检阅”“红色牌子” 等意象与核心主题的逻辑关联,诗的思想深度与感染力将更具穿透力。
林水火,笔名绿帆,福建省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古雷港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漳州市作协会员,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作协理事,正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高级人才(C类)。其诗歌作品散见《八闽现代诗大展》《齐鲁文学》《青年文学家》《作家新视野》《微型诗选刊》《野果文学》《西北文艺》《诗路作家》等纸刊及中国诗歌网、中文诗歌网等网络平台。著有诗集《时光在风中行走》《眸光里的呼吸》《月光落在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