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行业如何华丽转身
文/杨华君
传统行业面临的生存困境
市场竞争白热化:全球化进程加速与市场深度开放,使传统企业深陷激烈竞争漩涡。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竞争激烈,新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凭借灵活经营模式、前沿技术及创意产品或服务异军突起,给传统企业带来巨大竞争压力。
消费者需求快速变迁:现代消费者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征,变化速度快。传统企业生产与运营模式相对固定,难以及时应对。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功能、设计感、环保属性等期望持续攀升,对个性化定制服务、便捷购物体验及迅速响应售后服务要求更高。
技术创新滞后:身处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传统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应用推广及更新迭代方面相对迟缓。这导致生产效率难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创新性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旺盛需求。
人才困境凸显:新兴行业和创新型企业对高端创新人才吸引力大,传统企业在人才抢夺战中处于劣势,面临人才短缺局面。同时,传统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难以契合现代人才对职业发展空间、个人价值实现及薪酬福利多样化的追求,导致人才流失现象频发。
成本压力攀升: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能源成本持续上升,威胁着传统企业的利润空间。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使传统制造业企业面临用工荒与成本增加的困扰,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及能源成本上升,进一步加重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削弱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融资渠道受阻:部分传统企业因自身资产规模有限、盈利能力不稳定及信用评级不高等因素,在融资过程中困难重重。融资难题直接影响企业战略规划实施,包括扩张计划、技术改造项目开展及创新投入增加等,严重制约企业发展步伐。
数字化转型艰难:传统企业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数据资产管理以及组织架构变革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企业缺乏数字化技术专业人才和相关经验,难以构建高效实用的数字化平台和数据分析体系。同时,数字化转型涉及企业组织架构深度调整、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及管理模式根本性变革,需要企业具备强大决心、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而这些恰恰是许多传统企业所欠缺的。
传统行业华丽转身的策略
产品创新方面
进行微创新:产品创新不一定要研发出颠覆性的黑科技,有时候一个小改进就能打开新局面。比如某调味品企业把酱油瓶的瓶口设计成定量按压式,解决了家庭主妇倒酱油时容易手抖倒多的痛点,产品销量一下子提升了40%。
实现产品升级:深入挖掘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对产品进行独特的设计与开发,或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使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与销售价格,实现盈利增长。例如服装企业推出定制服装服务,根据每位消费者的身材特点、审美偏好等因素,量身打造独一无二的服装作品,并据此收取较高的费用。
技术创新方面
引入成熟技术:技术创新不一定非要投入巨资搞研发,也可以通过引入成熟技术来改造传统业务。如某家具制造企业引入工业物联网技术,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控生产数据,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不良率也从5%降到了1%。
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加大在数字技术方面的投入,建立企业级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行为模式,为精准营销、产品研发和服务优化提供依据。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
拓展价值链:企业通过向价值链的上下游环节进行深度拓展,涉足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终端以及售后服务等领域,有效整合产业链资源,拓展业务边界,从而增加盈利来源。例如某些制造企业为了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向上游原材料生产或采购环节延伸,实现了对原材料供应的自主掌控。
构建平台化运营模式: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将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各类市场主体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并通过平台的运营管理与增值服务收费实现盈利。以电商平台为例,它们通过为海量商家提供便捷的线上销售渠道、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安全可靠的支付结算体系等一站式平台服务,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平台开展业务。
组织管理创新方面
打造敏捷组织: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往往是科层制,层级多、决策慢。推行“项目制”管理,成立跨部门的项目小组,赋予小组决策权,打破部门墙,让信息和资源快速流动,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激活人才:创新不是老板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员工的事。设立“创新基金”,员工提出的创新方案只要通过评审,就能获得资金支持。如果项目成功,员工还能获得利润分成,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力。
塑造创新文化:创新需要文化的滋养。把“允许失败”写进企业文化,认为创新就像探索未知,失败是必经之路。只要员工是为了创新而努力,即使失败了也不会被惩罚,反而会得到鼓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作者简介:杨华君,英文名Grady, 四川泸州人,中山大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诗人、画家,《知音》《青年文学》等杂志签约作家;曾出版长篇小说《离情》诗集《青苹果》《诗行天下》;其作品常见发表于《中华诗词》等刊物。中国品牌保护协会品牌发展战略会员,中国式创新管理倡导者,品牌营销管理人物,品牌专家,管理顾问。广东省民营企业家,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EMBA /MBA特邀客座讲师(惠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惠州职业学院)等。曾参与策划管理运作数十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