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他的好我一直记得
——赵康印象(六)
(刘玉伟)
从1975年夏天,我和赵康认识到现在,已经整整50年了。现在回想起来,就好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赵康1977年调到三原工务段机关,给沈光照段长当秘书。1978年,他又到段调度室任调度员,这个工作有利于他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他1979年9月考上陕西财经学院(后来并入西安交通大学)后,我也曾多次去学校看他。他们学校就在大雁塔的西面,离陕西省博物馆很近。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他一起从学校回北郊的北康村,我从他们学校门口乘坐公交车,他骑自行车跟着公交车,时不时地还会在公交车下面朝我挥手微笑。我坐公交车到龙首村后,他就骑自行车带着我回到北康村他们家里。他们学校放暑假时,他也会去铜川的柏庙沟工区看我。
我从和赵康认识以后,节假日就经常去他们家玩,有时去北康村,有时去南院门的6中。1976年的五一节,我也是在他们家过的。那时西安某地发生了踩踏事故,我在东三路口光华理发店上班的姐姐,见我没有去她那儿,就担心我会不会出事。5月2日下午,我和赵康准备坐火车回单位时,就顺便去跟我姐打个招呼。姐一见我们就哭了,姐他们理发店的同事就对我说,你姐知道你无家可归,怕你出事,昨天都哭了好几次了。我从那以后,节假日只要回西安,就要先去我姐那儿说一声,也免得她再为我提心吊胆。
我节假日经常去赵康家,他的妈妈也很同情我的身世,经常把我的事挂在心上。他妈妈是西安市第66中学的老师,我老伴他们家就在66中学对面的尤家庄村里,他妈妈的家和我老伴他们家还沾亲带故,我老伴的舅舅也在66中学当校长,我老伴也是66中学的学生,因此,赵康的妈妈对我老伴,还有他们家都很知根知底。
1979年10月,我老伴的爷爷去世时,赵康的妈妈来我老伴家里悼念时,听人说我老伴接她爸爸的班,也分到铁路上工作了。她就赶紧找到我的丈母娘,要把我介绍给他们家当女婿。我老伴家里当时正在忙着办老人的丧事,就让赵康的妈妈过几天再来说这件事。但是,赵康的妈妈就怕错过了这个好机会,就三番五次地去我老伴家说媒。我丈母娘见赵康的妈妈真心实意地想说成这门亲事,就让我和老伴在1980年元旦那天,就在赵康他们家里见了头一面。
我和老伴从1981年春节结婚,1982年4月有了宝贝女儿后,这一转眼四十多年就过去了,我女儿的女儿,我们的宝贝外孙女,今年九月就要上高中了。
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四十多年的酸甜苦辣,油盐酱醋调好了有滋有味的生活,爱恨情仇让我们不离不弃地走到今天。我和老伴也有过争吵,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就像是舌头和牙一样,两口子没有不磨擦的。
赵康1982年也结婚了,我们抱着我们的女儿还去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他从学校毕业后,先是担任系里的党总支书记,后来又调到银行工作,退休前他曾担任过西安市某银行的副行长。
我和赵康自从都结婚并都有了儿女以后,各自都要照顾家庭,忙碌着自己的工作,我们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了。他的老丈人也是三原工务段的退休职工,他有时回三原老丈人家时,我们还能见上几次。他的儿子赵亮也是他丈母娘带大的,我也在三原见过他儿子几次。我的小名就叫亮,赵康也是知道的,他给儿子取名叫赵亮,我真的不知是他是为了啥?
我的女儿2004年6月大学毕业后,为了女儿工作的事情,我7月份曾给赵康写信,并去他的办公室谈关于我女儿工作的事情。我女儿学的是法律,和他们银行的工作有些差距,这件事情就没有办成。但我依然记得他对我的好,更忘不了是他的妈妈从中做媒,才促成了我们美满的婚姻。我会永远感激他的妈妈!我如果不认识赵康,就不会认识他的妈妈,不认识他的妈妈,也不会认识我的老伴,就不会有我们这四十多年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夜深人静的时候,每一次回忆起过去的往事时,赵康他对我的好,我一直都记得。
(完)
刘玉伟,2025年6月20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