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 奇 石
——写在首届全国赏石文化博览会暨”九龙杯” 全国赏石艺术精品展开幕之际
文|都世科
首届全国赏石文化博览会暨”九龙杯” 全国赏石艺术精品展,将于2025年6月23日在宝鸡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石收藏家、赏石爱好者将云集宝鸡,观赏、交流共谋赏石文化的发展。本人作为一名业余的赏石爱好者,在此和大家交流一些收藏、欣赏奇石的感受,愿与大家共勉。
一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其形态各异、纹理独特的石头——奇石,构成了东方传统审美体系中一个独特而深邃的维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新视角。每块奇石都是大自然亿万年雕琢的作品,它承载着地球漫长的历史变迁,见证过恐龙时代,经历过冰川时期,大自然无心插柳的艺术品,或相似山川人物、飞禽走兽、花乌虫鱼等,没有人工雕琢,自然形成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及收藏价值的天然石体。
奇石之所以“奇”,不仅在于给人视角上的非常态,更在于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之力的敬畏与存在本质的思考。也是人类审美投射的一种载体。奇石收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古代文人将奇石视为微型宇宙,方寸之间窥见天地之美,是对自然造物至高无上的礼赞。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雅士有不少都爱好藏石赏石:孔子为石而乐、杜甫为石而醉、白居易为石而痴、米芾为石而癫、曹雪芹为石而叹……被称为赏石祖师的陶渊明赏菊、飲酒、赋诗时常坐的“醒石”,宋代诗人作诗云:“万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 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第一部奇石文章《太湖石记》的作者白居易晚年将玩石称做自已未完成的事业,在自家院子中将各种太湖石摆弄列队,院子逐渐被奇石头充满。在《太湖石记中》他以瑰丽的笔触详细记述了太湖石各种形态和现状,是太湖石审美鉴赏的重要参考,他在《双石》一文中的“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名句, 多少年来已成奇石鉴赏、收藏家的口头禅。宋代大文豪柳宗元在他的《与卫淮南石荐启》中提出了赏石的“形、质、色、声”四大要素。大文豪苏东坡的雅好之一也是赏石玩石。明代奇石爱好者林有麟所著《素园石谱》中系统记录了各类奇石的形态与价值。明代作家、画家、园林设计师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中记载: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意为观察身边细小的事物,就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
中国奇石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最著名的有灵壁石、和田玉、长江石等16种。被誉为中国四大奇石的东坡肉石、岁月、中华神鹰、小鸡出壳系奇石中的顶级珍品。只有鸡蛋大小的东坡肉石,看上去就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机理逼真;岁月石属戈壁石类,拳头大小的老妇人头像,鼻子、嘴巴、额头上皱纹、头发宛如真人;中华神鹰系黄龙石,小鸡出壳属玛瑙石,均形象逼真令人叫绝。
以和田玉、翡翠、玛瑙、为代表的十大宝石,和以雨花石、灵壁石、太湖石为代表的十大观赏石均系石中精粹,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有些更具有不斐的经济价值。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自由美的概念——不依赖任何确定概念而直接令人愉悦的美,奇石正是这种自由美的绝佳范例。每一块奇石都是地质运动偶然的产物,是时间与元素合作的作品,欣赏奇石,其实就是欣赏自然界的自由创造,承认人类艺术并非美的唯一源泉。人工过度干预的奇石,已经背离了奇石美的本真精神。
奇石收藏在当今社会已呈现新的形态,传统的由文人雅士收藏孤赏逐步变为公共博物馆中的收藏展示与群众参与的商业化运作,这使得市场上奇石价格飙升,造假技术也花样频出,日新月异,在此笔者提醒奇石收藏者务必在转让、交易过程中谨慎行事,必要时可请教内行,以防上当。
三
奇石是天然艺术品,在茫茫自然界寻找奇石,远不止“捡石头”这么简单,应当是一次身心的洗礼、一场知识和审美修行的检验,可谓有苦又有乐。捡石头通常需要走到河边、山谷、戈壁滩、海滩等环境中去,这种户外锻炼可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活动筋骨,但多时也会汗流浃背,腿脚困累,具备一定的吃苦和坚持精神便会有以下收获:第一、远离城市喧嚣,沉浸在大自然中,让心灵得到放松和宁静,每捡起一块可能隐藏着美丽的石头,都伴随着期待与惊喜,这种寻宝般的体验,可带来发现的乐趣以及纯粹的快乐和满足感。第二、学习地质知识,增长见闻。捡石头是学习地质学、矿物学的绝佳实践方式,可更多地了解不同的岩石类型、地域文化。第三、提升观察力与专注力: 在沙砾、泥土或许多石头中辨认出具有观赏价值的奇石,需要良好的观察能力,须训练眼睛去捕捉形状、颜色、纹理、光泽等细微差异,这种持续的注意力训练对大脑非常有益,也有助于提升学习和工作中的专注度。第四、收藏的乐趣与精神寄托:收集到的奇石,通过整理、清洗、摆放、欣赏,乃至建立自已的小博物馆,带来持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第五、社交连接与归属感:奇石爱好者是个庞大的群体,且比较活跃,通过线上论坛、石友聚会、石展,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分享捡石经历,藏品、知识等。
古人云: “得石者福、玩石者乐、品石者寿。” 随着源远流长的中国赏石文化不断发扬广大,定会为所有赏石爱好者再增福寿康乐。
以上是本人对赏石文化的粗浅见解,也算是抛砖引玉之言,期望与广大奇石爱好者在首届全国赏石文化博览会暨”九龙杯” 全国赏石艺术精品展上欢聚,以便“奇石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025.6.2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都世科,宝鸡市陈仓区人。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采、编和管理工作。高级编辑,曾获宝鸡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
多年来采写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新闻类稿件,其中200多篇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巜陕西日报》省电台等采用。其中通讯、报告文学《绿色王国的保护神》、《闯出国门天地宽》、《创新潮头唱大风》等在省内外颇有影响,20多件作品荣获省、市新闻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