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冶户川的盛夏馈赠
颛孙宏恩(陕西韩城)
盛夏的热浪在韩城市区蒸腾翻涌,韩城作家协会的会员们在郭珺主席的带领下,向着冶户川疾驰而去,只为寻觅一方清凉与诗意。
晨光为车身镀上金纱,王安德和刘琳二位老师驾驶的车辆沿着108国道蜿蜒前行,宛如灵动的游鱼,穿龙门隧道,过桑树坪,直奔冶户川而去。一路林荫如盖,满目苍翠欲滴,青山、蓝天、白云交织成画,仿佛大自然将最瑰丽的色彩倾洒在了这条通往秘境的路上。
刚一抵达窑头村的天越龙川禹门春酒厂,孙建国老师已满面笑容地等候在门前。他热情地迎上来,用他那双热情有力的手,紧紧握住每一位到访者,掌心的温度传递着最真挚的欢迎。在酒厂内,孙老师化身“活历史”,滔滔不绝地讲述冶户川三段传奇造酒史。从楚霸王楚汉相争时在此酿酒犒军,到宋辽战争中萧太后以酒壮行,再到卫军朋厂长返乡开启第三次造酒篇章,每段故事都饱含着他对故土的深情。“这灵官泉的水,可是老天爷给咱冶户川的宝贝!”他说起这酒厂水源,眼中满是自豪,“它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酿出的酒才这般醇香。”如今卫军朋厂长虽转战陕南,但员工们仍将酒厂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利用灵官泉的优质水源生产出极负盛名的林雀山泉桶装水,让这份自然馈赠惠及更多人。
告别酒厂,孙老师又领着众人走进自家杏园。“快尝尝,这都是咱自个儿种的!”他手脚麻利地摘下几颗圆润饱满的白杏,塞进大家手中。果肉轻轻一掰便离核,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让人忍不住眯起眼。而那稍扁、泛着桃红色的药杏,更是他专程从杨凌引进的“心头好”,“听说有抗癌功效,我就想着试种,万一能帮到乡亲们呢!”他边说边擦拭着额角的汗水,眼神里满是对杏树的关切,仿佛在介绍自家孩子。众人品尝着杏果,原想即刻采摘,孙老师却笑着摆摆手:“不急不急,等走时管够!”那份豪爽与热忱,让人倍感亲切。
移步孙老师家中,一场充满烟火气的盛宴等着我们。郭珺主席、刘琳老师、张夏琴老师挽起袖子下厨,孙建国老师则忙前忙后添柴生火、端菜递碗。手工面在锅里翻滚,肉臊子香气四溢,孙存福老师带来的辣椒、黄瓜拌成凉菜,再配上从酒厂带来的禹门春原浆酒,众人围坐一桌,谈天说地。建国老师时而举杯相邀,时而分享当地趣事,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屋内,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停驻。
饭后,孙老师兴致勃勃地带大家去看“镇山之宝”——渭北最大的白皮松。尽管山路崎岖,他却走得很稳,脚下是柔软的车前草,仿佛走在大自然铺就的地毯上。他还不时回头提醒:“小心脚下,这草滑。”遇到陡坡,还伸手搀扶同行的伙伴。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徒步后,那棵神奇的白皮松终于出现在眼前。二十多米高的大树,树冠如巨伞一般撑开,白色树皮布满鱼鳞状花纹,树根从悬崖峭壁间横生而出,粗壮的侧根如虬龙盘踞,形成稳固的三角支撑。树干上挂着林业部门的二级保护标牌,注明树龄已达300年。“这棵树可比我爷爷的爷爷岁数都大!”孙老师深情的望着这棵古树,眼神中满是虔诚,他的声音里也满是敬畏,这一刻,在他的身上展露出的全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珍视。
离开渭北最大白皮松,我们又行至牛角哨瞭望台,此处已是林源山区的最高点。孙老师再一次主动当起讲解员,指着连绵群山,从褐马鸡保护区讲到冶户川千年典故,如数家珍。“这片土地上的每块石头、每棵树,都有故事。”他说着,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要将所有的热爱都倾注在这讲述中。众人听得入神,忍不住赞叹这位被称为“冶户川通”的老师,更被他对故土的赤诚深深打动。
从瞭望台下来,时间已然不早,众人再次回到杏园。这一回,孙老师取出早已备好的竹筐,“敞开摘!带回去给家人尝尝!”他搬出梯子帮会员够树顶的果实,又叮嘱大家小心树枝,忙活的身影穿梭在杏林间,样子要多开心有多开心。一筐筐白杏、药杏装满,离开杏园时每个人的袋子沉甸甸的,不仅装着果实,更装着孙老师满满的情谊。
当我们踏上归途,回望冶户川,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激。这一天的采风,宛如一场美妙的梦境。我们在山林间收获清凉与宁静,在酒厂中品味历史与醇香,在杏园里采摘甜蜜与希望,在孙老师的讲述中汲取知识与智慧。从精神到物质,从感官到心灵,都得到了最丰厚的馈赠。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采风,更是一场与自然、与历史、与生活的深情相拥,让我们带着满心的收获与感动,期待着下一次与冶户川的重逢。
2025.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