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海曙红 江苏无锡人。1996年移居澳洲悉尼,新州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在天堂门外》、《水流花落》、艺术评论集《澳洲艺术随笔》,以及自选散文诗画册《远花》。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
作者:海曙红(澳洲悉尼)
向西,向西,为了一睹阳关,我们驱车穿过戈壁。惊叹灰黑粗砺的戈壁滩,没完没了接到天的尽头,仿佛登陆另一个星球。坐在舒适的旅行车里,我们拥有现代的一切,无法想象遥远的从前,古人是怎样行至阳关。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们背诵唐诗。有些特别的诗句印在脑子里,一直不会忘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轻尘、柳色,不足为奇;杯酒、故人,难以言尽。说来奇怪,每当生活中出现杯酒、故人这两样东西,阳关就会浮到眼前。
成长之中,常常听人提及“阳关”二字,似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却很少有人告诉我,阳关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地方吗?是一条不知通向哪里的路吗?也许阳关道并不平坦,能走到阳关的人,得翻越无数沟坎。跨过沟坎的时候,需要举杯饮酒,需要故人勉励。
因了杯酒和故人,困境才变得不那么凶险。因了王维的诗句,阳关几乎成为一个神话。并非所有的人都在乎阳关,并非所有的人都需要神话。只有想弄懂阳关的人,才会耿耿于怀,一有机会就去寻找,哪怕路途遥远,或者根本无路可寻;哪怕阳关在天的尽头,或者已经不复存在。
知天命之年,我终得一见真正的阳关。蓝天苍苍,沙梁道道,天地之间,一块竖石刻着千年的沧桑,立在黄土墩上:‘阳关故址’。阳关曾是一个关隘,它虽已消亡,故址犹在,就是一块竖石。回想儿时背诵的诗句,现实与想象有很大差距。想象是美,美是虚幻,直到身临其境面对悲凉的荒漠,才明白什么叫做阳关。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位于河西走廊敦煌的古董滩上。阳关曾经是通往西域的关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关隘,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阳关显赫于汉唐,衰落于宋元,最终被岁月的风暴和流沙无情掩埋。
不远处的小坡上,汉代烽燧土台还在,风霜黄沙在它身上留下了皱纹和伤痕。为了抵御西部异族的入侵,曾有多少将士在此警惕了望,曾有多少生命在此化作尘埃。昔日的雄关早已不见踪影,昔日的烽燧也已衰败残缺,不管是兴盛辉煌之时,还是潦倒落寞之际,烽燧和阳关这一对伙伴,始终站在一起,见证时间的浩瀚、空间的深遂、生命的壮美。
放眼无边无际的古董滩戈壁滩,谁能描绘,古时的阳关如此粗犷豪放,昔日的村落兵寨人喧马嘶;阳关的战场如此壮阔辽远,千军万马奔腾来去,也只不过是空中的一阵尘烟。刀剑争锋,兵戎相见,该消失的都已随风飘逝,能存留下来的,才是一个民族顽强的符号。
抚摸“阳关故址”的巨石,不要叹息。站在这里,听风沙萧萧,才真正理解诗人的襟怀;站在这里,念天地悠悠,才真正懂得古人的勇气。阳关还在这里,哪怕四野荒凉,岁月的侵蚀与它何干;阳关就在这里,哪怕没有城池楼台,精神的建筑无需物质的构架。
只有王维,安详沉着,举杯相送;只有诗人,自信放达,最解阳关。不写刀光剑影,不写悲叹洒泪。扎营在阳关的兵卒,谪逐到阳关的文臣,各路好汉走到阳关,需要的只是知音而已。西出阳关,何处觅故人?休烦恼,更尽酒,哪怕人生的日子会少。何其壮哉,西出阳关。
2025年6月20日

阳关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6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