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燕京文化集团】会长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倪润梅,笔名:水灵。河北沧州人。教师。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品在《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宁川诗刊《青年文学》《 首都文学》《高效英语课》《诗刊》《现代诗刊》《诗行走》等发表。
《塘月》
天暗下来的时候,月亮从藕花堆里冒出来了。月光像块旧纱布,铺在水面上,把满塘荷叶染得灰扑扑的。白天还咋咋呼呼的荷花,这会儿都蔫头耷脑,像叠起来的旧书页。李义山写“留得枯荷听雨声”,倒比朱自清的“田田的叶子”更贴眼前的景——不过这满塘新绿,还没到听雨声的时节呢。
月亮懂这些荷叶。晓得每片叶子都藏着事儿:叶心里的水珠是太阳晒出来的汗,卷边的褶子里留着蜻蜓翅膀蹭过的印子。月光先是爬上叶尖,凉丝丝的,像母亲纳鞋底的棉线滑过手腕。等给叶子镶上银边时,连被风啃出的豁口都像写了字。母亲的蒲扇在腿边晃悠,扇面的竹骨磨得发烫,贴着小腿,和塘底被藕根蹭光的石块一个温度。
荷香到夜里就变味儿了。沾着露水的香气扑在脸上,像母亲的粗布围裙蹭过脸颊,裹着塘泥的腥气,漫过桥、漫过篱笆,钻进蓝布衫的褶皱里。她摇着扇子坐在石头上,听月光爬上荷叶脉络的沙沙声,看它顺着叶边滴进水里,把水面搅成碎银子。突然就说起年轻时采莲的夜。南朝乐府唱“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比周邦彦写的“水面清圆”实在多了。那会儿船桨一划,惊起的萤火虫能把荷叶照透亮,哪像现在,零星几只——对岸新盖的楼房亮着刺目的灯,早把星星都吓跑了。
最有意思的是花影子。重瓣的荷花蔫头耷脑地耷拉着,月光在花瓣上洇开,像醉汉脸上浮起的红晕,又像谁蘸了水彩,一笔一笔描上去的。单瓣的倒精神,月光从缝里漏下来,在水面碎成光斑,风一吹,就颤巍巍地晃,像是被鱼尾搅散的,可鱼早游走了,只剩光斑自个儿在水皮上打转。母亲的手捏着莲子,指节弯成荷叶卷边的样子,几十年采莲,连骨头都长成了塘里的形状。掐开莲蓬时,“啪”的一声脆响,惊得青蛙从叶底蹦出来,莲子滚进竹篮,闷闷地撞了几下,塘底的气泡也跟着咕嘟咕嘟冒上来,在夜里荡开,又慢慢沉回去。
塘底的烂泥不吭声。那些烂乎乎的东西养着荷花,这会儿倒成了衬底。月光透到水里,照见藕节上的纹路,弯弯曲曲的,像是跟黑咕隆咚的泥较劲留下的疤。就跟母亲脸上的褶子似的,藏着一辈子的事儿,让月光一照,看着也没那么皱了。周敦颐说“出淤泥而不染”,母亲总啐一口:“这烂泥臭归臭,养出的莲子才够粉。”话音落时,塘泥里突然钻出个田螺,壳子蹭过荷叶的沙沙声,像极了她纳鞋底时扯线的响动。
后半夜,青蛙都不叫了,露水从荷叶上滚下来,水珠子砸在胳膊上,凉丝丝的,和月光一个温度。月亮越来越亮,把整个荷塘都装在里头。母亲先把蒲扇别进篮沿,手撑着石头慢慢起身,膝盖发出“咔嗒”一声,比露水掉在水面的动静还重些。竹篮底的莲子碰出轻响,像是要把藏着的黎明摇醒。篮子里躺着白天摘的莲蓬,让月光泡得发亮,每颗莲子外头都蒙着层白霜,摸上去糙糙的,像裹着个快睡醒的天亮。
月光还在流,先是漫过荷叶的筋脉,又渗进烂泥的呼吸,最后爬上母亲慢慢走远的蓝布头巾。头巾上沾着的荷香,和她脚步踩过的石板缝里渗着的、白天晒热的水汽,都被月光泡得发亮。等秋风起时,这塘荷叶也该学着义山诗里的样子,把月光都收进褶皱里了。对岸的霓虹灯还在闪,可母亲的蒲扇里,摇的还是几十年前的月光——那月光落在掌心,凉沁沁的,像极了她年轻时采的第一颗莲子。
第四届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主办: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我国引航级文艺组
织)
大赛日期:2025年4月26日--6月25日
主编投稿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茅盾,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新中国文化伟人。他的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魂,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将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为纪念茅盾先生,铸造当代民族魂,我国引航级文化组织中国燕京文化集团特发起“第四届茅盾文学杯全国文学艺术大赛”,欢迎广大爱国志士踊跃参赛!!
一、报名步骤:
1、提交作品:书画、诗歌、短小说、散文、歌词等,均可投稿。
2、投稿请发微信(为提高沟通效率,本大赛不接受邮箱投稿)。附作者简介300字内,照片一张。
3、投稿数量:诗歌1--5首;小说、散文、杂文限2000字内;书画投稿,限照片5张。
1、《中国当代文学史》隆重征稿!
2、《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隆重征稿!
主编尹长磊联系微信:zhizuozuihao123321
一、投稿事宜:
1、书画作品、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短小说、歌词等,均可投稿。
2、达到入选条件者,按照页码安排稿件。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总会长:尹长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