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江南
等风,等雨,也等你
姬哥寻梦南浔
姬哥,年逾八十的理工男,早年毕业于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师。仁厚,人称姬工,也喊“济公”。
心态年轻,背起相机四处游,哪里美就去哪!
来吧,济公到哪跟到哪! 这一站,南浔——富得流油的宝地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我亦如诗中盼归人,怀揣满心期待,挥别盐城,搭乘G8363次列车,于13时52分踏入了南浔古镇的怀抱。入驻“何塘月色”民宿,就此开启一段与江南古镇的浪漫邂逅。
“青砖伴瓦漆,
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一曲宛转悠扬的评弹版《声声慢》,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瞬间打开了通往诗画江南、水墨古镇的大门。
让我仿若穿越千年,来到了这如梦似幻的南浔。
南浔,这座湖州下属的明珠之地,頔塘河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悠悠地穿城而过。那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枕河而居,马头墙错落有致,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正如古人所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眼前这诗意的真实写照。飞架于河两岸的石拱桥,斑驳的桥身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它静静地伫立着,向来往的人们诉说着南浔古镇的往昔与今朝。
白日里,小莲庄的清幽雅致、张静江故居的古朴庄重、百间楼的绵延壮观,这些著名景点仿若磁石,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如“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般,探寻着古镇的独特魅力。待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河道瞬间被霓虹笼罩,五彩斑斓,美轮美奂。游客们乘着花船,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缓缓而行,手中捧着香茗,在桨声灯影里,续写着专属于南浔的浪漫故事,令人不禁想起朱自清笔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此刻,这里便是南浔的温柔梦乡。
南浔古镇的百间楼,依水而建,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河水如明镜,倒映着明清时期的砖雕门楼,庄重而典雅。马头墙上,凌霄花肆意绽放,与檐角的铜铃相伴,微风拂过,花儿轻摇,铜铃叮咚,仿佛在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将时光定格,化作水墨长卷中那一抹令人遐想的留白,充满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静谧与悠远。
南浔古镇之美,不仅在于其宜人的景色,更在于它曾经汇聚的富可敌国的财富。
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之说。
家财达千万以上者称象。
五百万至一千万之间称牛。
一百万至五百万之间称狗。
这独特的称谓是一种标尺,可窥见南浔的富庶,其财富之巨,令人惊叹。
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南浔的富商们秉持着家国大义,纷纷慷慨解囊,支援抗战,尽显民族气节。其中,“四象”之一的 张静江,更是被誉为蒋介石的“钱袋子”。他的义举,为抗战胜利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这些南浔富商,皆是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他们的经营理念与爱国情怀,即便在今日,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南浔古镇,还是闻名遐迩的美食之乡。丝绸、湖笔早已名扬海内外,成为南浔的璀璨名片。而双浇面、定胜糕、浔蹄等美食,更是让人垂涎欲滴。我有幸品尝了双浇面与定胜糕,面条筋道,浇头鲜香,定胜糕软糯香甜,令人回味无穷。至于浔蹄,虽未能一饱口福,但仅闻其名,便已心生向往。
定胜糕南浔的美食,就如古镇本身一般,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生活的烟火气,让人在品尝中,感受着江南的独特韵味。

文:姬哥
图:姬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