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躯筑志.踏浪成歌
文/陈福元
当命运的霜雪覆满肩头 我若不攥紧坚强的火种 谁能丈量出我心底的暗涌 那些深嵌骨血的灼痛 唯有独自吞咽才能淬炼成光
我若不在荆棘中挺直脊梁 又怎能在破碎的生活版图里 拼出属于自己的晴空 纵使命运折断我的羽翼 我也要以残躯为笔 在人间长卷上勾勒倔强的诗行
世人只见我嘴角上扬的弧度 却不知那笑容背后 是用多少个无眠夜缝补的伤痕 当泪水在眼眶里干涸成盐 我依然选择以微笑作盾 抵御命运的冷枪
从今日起 我要以身残志坚勇者胜之名 将残缺的躯壳锻造成无畏的铠甲 哪怕前路风雨如晦 也要踩着泥泞 踏出属于勇者的铿锵回响 因为我坚信 心若向阳 每一步踉跄都将成为登顶的阶梯……
陈福元简历:陈福元,男,网名“勇者胜”,中共党员,内蒙诗词协会会员,科左中旗诗词协会会员,兼职当地残疾人专员,工作突出,2016和2018年度被当地授予“残疾人专职委员”荣誉证书。是一位古韵诗词,现代诗歌及散文爱好者。虽然自幼残疾,但自食其力,心态阳光,热爱生活,“以身残志坚勇者胜”的微信名字,活跃在“达尔罕诗词微群”用火热的热情、激情及多彩的文字创造美好的生活。有作品在《达尔罕诗词》,《诗词月刊》等刊物上发表。
以残躯为笔,书生命壮歌——评陈福元诗歌《残躯筑志.踏浪成歌》
陈福元的诗歌《残躯筑志.踏浪成歌》,宛如一首震撼人心的生命赞歌,以赤诚而坚毅的笔触,将自身在命运逆境中的不屈与抗争,化作铿锵有力的诗行,深刻展现出一个身残志坚者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
诗歌开篇便以“当命运的霜雪覆满肩头”这一极具画面感与象征意味的意象,生动描绘出命运给予诗人的重重磨难。面对此景,诗人以反问“我若不攥紧坚强的火种,谁能丈量出我心底的暗涌”,强烈地表达出唯有依靠自身的坚强,才能抵御命运的无情冲击,凸显出坚韧不屈的精神。“深嵌骨血的灼痛,唯有独自吞咽才能淬炼成光”,此句将痛苦升华为成长与蜕变的必经之路,赋予苦难以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在诗歌的中间部分,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身在困境中奋起的信念。“我若不在荆棘中挺直脊梁,又怎能在破碎的生活版图里,拼出属于自己的晴空”,形象地展现出直面困难、积极拼搏的决心。“以残躯为笔,在人间长卷上勾勒倔强的诗行”,这一比喻巧妙且富有力量,将身体的残缺转化为创作与抗争的工具,彰显出独特的生命姿态与艺术追求。
诗人对笑容背后伤痛的描述,“世人只见我嘴角上扬的弧度,却不知那笑容背后,是用多少个无眠夜缝补的伤痕”,细腻而真实地刻画了自己在人前乐观、人后疗伤的复杂心境,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坚韧背后的艰辛。“以微笑作盾,抵御命运的冷枪”,则将微笑这一常见的表情,赋予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歌结尾,诗人发出“我要以身残志坚勇者胜之名,将残缺的躯壳锻造成无畏的铠甲”的坚定誓言,展现出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与勇气。“踩着泥泞,踏出属于勇者的铿锵回响”“心若向阳,每一步踉跄都将成为登顶的阶梯”等诗句,以充满希望与力量的语言,激励着自己与读者,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心怀希望,勇往直前,便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陈福元的这首诗歌,情感真挚浓烈,意象鲜明独特,语言简洁有力且富有节奏感。他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将自己的生命感悟融入诗歌创作之中,不仅是个人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更传递出一种激励人心的正能量,给予身处困境的人们以勇气与力量,堪称一首展现生命顽强与坚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