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的感觉真好
--赏读汪曾祺经典散文《夏天》
作者/葛国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尖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汪曾祺《夏天》)随着这段文字 ,汪曾祺先生把我们带入了夏天,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慵懒与舒适,便觉一股清凉之意自纸上漫溢而出,让人不自觉地放慢了生活的节奏,自然感觉到夏天真好。

汪曾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夏日的独特韵味,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的弹都掉不开”。仿佛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芬芳。“栀子花却是六瓣”,这看似平淡的一笔,却暗含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致观察。栀子花的香气,浓烈得让人几乎要窒息,“碰鼻子香”,这种说法既生动又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香四溢的庭院之中。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文字里,透着他观察市井生活的细腻视角。在他的笔下,却也有了几分幽默的意味。弥漫着
草木清香与诱人美食交织的气息,却也有了几分幽默的意味。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这些平凡的花草,经他一写,竟也有了灵性,仿佛在向读者诉说着夏日的故事。他以一支生花妙笔,将夏日的种种风物,勾勒得淋漓尽致,看似琐碎的细节,却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趣味。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等到露水下来,竹床的栏杆都湿了,才肯起身回屋。这时的困意,早已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入睡。”汪老先生笔下的夏天,不是烈日炎炎的燥
热,而是充满了生机与趣味的绿意盎然。
……

汪曾祺笔下的夏日,有清晨的露珠,有栀子花的香气有夜晚的月色,还有风的轻吟,仿佛嗅到了青草与泥土混合的芬芳,听见了蝉鸣与溪流的交响。在他的笔下,将夏日的种种风物,勾勒得生动而有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夏日图景,不仅写出了夏天的生机,更写出了生活
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其实,汪曾祺笔下的夏天,不仅是简单描写一个季节,而是一盏永不熄灭的乡愁灯。这盏灯,照亮了他记忆深处的家乡高邮,也照亮了每一个游子心中最柔软的角落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乡间俗语,为记忆中的盛夏涂抹上最鲜活的色彩。写栀子花“碰鼻子香”、高邮的臭咸菜”,这笔下的家乡话,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而是承载着岁月重量的情感载体。儿时的片段像微风般掠过心头,带着淡淡的怀念与温暖。仿佛是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记忆的门扉。它们如同夏日的蝉鸣,此起彼伏,回荡在记忆的长廊里,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是游子
心中永远解不开的乡愁结。
汪曾祺的《夏天》,不仅是一篇经典散文,写的是夏天的记忆,却是那么永远鲜活,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它让我们明白,平凡的生活,同样可以充满诗意;简单的快乐,同样值得珍惜。今天,我们学
习汪老,缅怀汪老,就是要像汪老那样热爱生活。
2025.6写于草页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