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夏至始终是最具生命力与感染力的时节。强军先生的散文《夏至,生命的华章》以2025年夏至为引,为读者徐徐展开一幅交织着自然奇观、文化底蕴与生命哲思的夏日长卷。
文章开篇以“四季更迭宛如乐章”的精妙比喻切入,将夏至比作激昂旋律,奠定全文热烈而富有诗意的基调。作者从文字溯源出发,挖掘“夏”与“至”的深厚内涵,结合古代天文历法与文人诗句,既展现出夏至作为重要节气的科学特征,又赋予其厚重的文化底色。周代祭祀的庄严、宋代假期的闲适、民间食面的风俗,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传统文化与节气习俗的交融跃然纸上。
文中对自然景象的描摹尤为动人。无论是荷塘中“接天莲叶”的蓬勃,还是田间作物的茁壮成长,都让读者感受到盛夏时节万物竞发的生命力。作者更以夏至并非最热,类比人生需沉淀积累才能达到巅峰,将节气感悟升华为对生命成长的哲思。而南北各异的消暑方式,则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与地域特色的夏日生活图景。
这篇散文兼具知识性与文学性,既是对夏至节气的生动诠释,更是一曲对生命热烈生长的赞歌。它提醒我们,在这白昼最长的时节,不妨放慢脚步,感受自然馈赠,在炽热中体悟坚韧,于喧嚣中寻得内心的清凉与宁静。(501字)
【散文】
夏至,生命的华章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在时光的长河中,四季更迭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而夏至,无疑是其中最为热烈激昂的一段旋律。2025年的夏至,于公历6月21日10时42分,农历五月廿六翩然而至,它带着独有的炽热与蓬勃,为我们开启了盛夏的序章。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是上半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古代“四时八节”里,是最早被确立的重要节气之一,古时它还有“日至”或“至节”的别称。从文字的源头探寻,甲骨文里的“夏”,本义是威武之人,后来成为华夏民族的代称;《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中国之人”,这里的“中国”指的是中原地区,《尔雅》则称“夏”即“大” 。而“至”字,原本描绘的是飞鸟落地的姿态,后来引申为“极致”,与“至亲至爱”“至臻至美”里的“至”同义,寓意着盛夏已然达到顶峰。
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将北半球的热情点燃到了极致。白昼达到全年最长,太阳仿佛不知疲倦,高悬于天际,尽情挥洒着光芒,让世间万物都沉浸在它的温暖怀抱中。北极圈更是上演着极昼的奇观,那无尽的白昼,宛如一场梦幻的光影盛宴,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此同时,阳气也达到了一年中的极盛,正午时分,日晷的投影缩至全年最短,像是时间在这一刻也被这炽热的阳气所震慑,短暂地停顿了一下。
自古以来,夏至就备受人们重视。周代时,有隆重的祭祀仪式,人们怀着敬畏之心,向天地神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宋代官员在夏至日会放假休息,享受这一特殊节气带来的片刻宁静;民间也一直延续着吃夏至面、尝新麦的习俗。“冬至饺子夏至面”,细长的面条不仅应景了“夏日绵长”,更寄托着人们对丰收的美好祈愿。每一口爽滑的面条下肚,都仿佛是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感受着它的慷慨馈赠。
古人用“昼漏极长,去极极近,晷景极短”来精准概括夏至的特征。当用漏壶计时,便能真切地感受到夏至白昼的格外漫长;此时太阳靠近北回归线,北半球离直射点最近,正午的日影也就最短。白居易曾写道“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形象地描绘出阴气渐生、夜长日短的变化;东汉数学家赵爽的“二至者,寒暑之极”,则更是点明了夏至与冬至是寒暑交替的顶点,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在这两个节气之间的奇妙转换。
“夏至”是炎热的起点,随着它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湿度不断增大,雷阵雨也变得频繁起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的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夏至时节天气的多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可能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但往往没过多久,雨又戛然而止,阳光重新洒下。这种骤来疾去的雷阵雨,虽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些许不便,却也为炎热的夏日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清凉与惊喜。
在这个炽热的季节里,大自然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尽情展现着它的生机与活力。池塘里,荷叶密密匝匝地铺满水面,宛如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给塘蛙撑起了一片清凉的小天地。荷花在荷叶的簇拥下,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像羞涩的少女;有的已然盛开,露出嫩黄色的花蕊,散发出阵阵清幽的香气,引得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笔下的夏日荷塘,正是此时最美的写照。
田间地头,各种农作物在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绿油油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憧憬;玉米挺直了腰杆,宽大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西瓜、桃子、葡萄等水果也不甘示弱,纷纷在枝头、藤蔓上展示着自己饱满的身姿,散发出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这是大自然给予人们辛勤劳作的最好回报,也是生命在这个季节里奏响的最美赞歌。
然而,夏至虽阳气鼎盛,却并非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地表热量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真正的“三伏天”稍后才会到来,今年的三伏天是7月20日至8月18日,每伏10天。就像人生一样,巅峰时刻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才能达到真正的辉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坚持,不断努力,才能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这漫长的夏日里,人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消暑方式。北方人喜欢在夏至这天吃一碗清爽的凉面,细滑的面条搭配上黄瓜丝、豆芽、芝麻酱等调料,入口凉爽,让人瞬间忘却了夏日的炎热;江南地区的人们则钟情于食梅品粽,制作豌豆糕、饮苦瓜汤,这些清爽的美食,不仅能消暑解渴,更蕴含着浓浓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情趣。午后,泡一杯清茶,坐在树荫下,听着蝉鸣,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让身心在这宁静的时光中得到放松和舒缓,也是一种难得的惬意。
夏至,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生命的启示。它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在热烈中的坚韧与顽强。在这最长的白昼里,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就像这夏日里的万物一样,尽情绽放自己的光彩,不畏炎热,不惧风雨,向着阳光,努力生长。
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仰望星空,感受着夏日夜晚的宁静与神秘。耳边传来阵阵蛙鸣和虫叫,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着一场美妙的交响曲。此时,心中的烦恼和疲惫也渐渐消散,只留下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在这夏至的夜晚,让我们怀揣着这份美好的心情,进入甜美的梦乡,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2025年的夏至,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它让我们领略到了生命的热烈与美好,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愿我们都能在这个盛夏时节,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清凉与宁静,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成长。(2205字)
共2694字 2025年6月21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