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86)》「向未来挑战」(2187辑)

晨间寄语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说长道短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有些话是一定要分场合的。毕福剑是个很有影响的公众人物,因为自己的名气大,且有万众粉丝,兴趣一来,忘乎所以了,便张口就来,说了不该说的话,祸从口出,害了自己,也引出了另类的说长道短。
长时间以来,这样的说长道短,是非是乎有些混淆,莫衷一是,标准不一,孰对孰错?
从公众的意义上讲,无论一度的妄议如何贬低,或者神坛不在。但是开国领袖在国人心中的位置不变,尤其是老人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人心,他的公而忘私,无以伦比。通过时间长河的检验,其思想的精髓,不仅影响中国的几代人,而且已经遍及全世界,事实胜于雄辩。
然而,触及到了人民心里的底线,这里不存在告密者的问题。如果谁的祖宗先人的脊骨被人挖了,见者举之,若还被斥以是告密者,那我没有话说。但事情不是这样,毛老人家已被国人视为先祖牌位类的人物,能让人家不说话吗?
生活在不同的社会,个人的权利义务不一样。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公众场合有“莫谈国事”之类的标语提示,其中就有防止日本间谍渗透的意思,意味着泄密。辟开所谓的反动言论不说,一个公众人物以大众的顶礼膜拜为笑料,首先就已经失去人心所向,同情代替不了众怒,自然是咎由自取了。
近日看到几位中年男就“说长道短”的一个讨论,其中一位发已白的中年男子说:等我老了,上到公交车,我不会叫人家让坐的;老了不是叫人让的理由,让与不让是别人的同情心和公德心。时下人们在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不能把坏人变老了,影响好人变老了。”这位中年人强调的同情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也是有教育有教养的表现。一个人的喜欢什么,自己心里有数,不喜欢什么心里也清楚。但有些“什么”,不见得被公众认可,此时的权利义务也就相应受到了限制。毕的事件,道出了一个真理内容,那就是人的“敬畏”之心。
百度上对敬畏的解释,意为既敬重又害怕,包含严肃、谨慎的态度,常用于描述对权威、自然或崇高事物的复杂情感。其核心含义为:敬畏由“敬”(尊敬、严肃)与“畏”(畏惧、谨慎)组合而成,强调对事物既尊崇又谨慎的态度。
今以说长道短为题,是在警示自己。这是个讲道理的社会,也是人情世故练达地方,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敬畏”之心,便有尊重和谨慎。谨言慎行,对谁都好,对吧!
新的一天,早安!
2025.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