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兵情怀.红色记忆.石河子9】张富贵:参观军垦第一连和军博馆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的战友们


1,七律·颂八师军垦第一连
《大漠丰碑》
(平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6.20
壁滩烽火铸军魂,生产维边固域坤。
盐碱滩头犁作笔,胡杨林畔汗浇根。
钢枪换镐戍新土,雪岭融冰润万村。
六秩沧桑凝伟业,绿洲深处是昆仑。
(注)以屯垦戍边的历史与自然抗争为主题,化用屯垦戍边勋业隆”、“热血如潮滋厚土”、“棉田千顷天山月”等意象,展现军垦人改造荒漠的壮举。
(平起首押,新韵)
作者:张富贵
2025.6.20
当年筚路启荒原,血染旌旗志未迁。
夜枕风沙闻号响,晨披霜露垦寒田。
棉云卷浪连天涌,麦浪翻金映日悬。
第一连终铭史册,边陲永固赛江南。
(注)聚焦“军垦第一连”的艰苦创业与丰收成果,融合“拓荒播绿上天山”、“青春无悔兵团人”“铁血犹辉绝域行”等精神内核。
作者:张富贵
1,词:鹧鸪天·垦荒志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6.20
大漠孤烟接远穹,兵团子弟战狂风。
犁开碱土千层雪,汗洒荒原万顷葱。
棉似海,稻如峰,戍边屯垦立奇功。
天山为证丹心在,绿浪连天映日红。
(注)以自然与劳动场景对比,呼应“盐碱滩中创奇迹”、“戈壁蜿漠穹”,突出军垦农业成就。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6.20
塞月如钩照戍楼,钢枪镐镞两相酬。
昔年烽火驱狼豹,今日田畴牧马牛。
霜染鬓,志难收,边疆永固写春秋。
石河子畔丰碑矗,第一连中故事稠。
(注)结合戍边与生产的双重使命,化用“剑影如霜驱敌寇”、“血染犁铧翻热浪”等意象,强调军垦人的忠诚与传承。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6.20
谁道红妆不戍边?斗兰湘女敢为先。
棉田踏露披星月,碱地挥锄破冻烟。
腰渐瘦,茧常坚,十年高产冠天山。
丝绸路上金冠耀,巾帼英名万古传。
【注】以女性军垦模范为原型,借鉴“川中巾帼张斗兰”“刘焕奎”事迹,歌颂女性在屯垦中的贡献。
【注释与说明】
1,历史背景:诗中“钢枪换镐”“屯垦戍边”等词,源自兵团“寓兵于农”的使命。
2,自然意象:如“胡杨”“盐碱滩”“绿洲”等,取自新疆地域特色。
3,精神内核:强调“无悔青春”“血汗铸业”,呼应兵团人奉献边疆的集体记忆。
4,词牌格式:鹧鸪天上下片第三四句对仗,结句升华,做足功课时参考经典结构。
【军垦第一连简介】军垦第一连位于新疆玛纳斯河西岸的石河子红山脚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五二团境内,这里遗存着当年兵团屯垦戍边创业初期垦荒时的地窝子群,干打垒伙房,陈列着当年使用过的木轮牛车,木犁、石磨及近百幅垦荒时期的老照片。
军垦第一连集参观、娱乐、休闲为一体,登高可遥望军垦名城石河子新城全貌,此景点已成为新疆红色旅游的景点之一。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简介】
坐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北三路59号
营业时间:10:30-18:00(17:30停止入园,周一闭馆)
新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在1995年对外开放,是全国唯一一座军垦博物馆。博物馆所在的建筑,之前是原二十二兵团领导创业时居住的。
博物馆一共有三个展厅,第一部分介绍了石河子出土的古代器物,第二部分介绍了艰难且辉煌的军垦事业和石河子的发展,第三部分展示的是垦荒时期战士的劳动生活,以及领导视察的照片。
博物馆的展品有近千件,有许多被认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同时还有许多珍贵的照片和文字资料,讲述了石河子从荒原发展成一座现代城市的过程。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703平方米,收藏各类文物5000件 ,军垦文物4000件,其中有29件军垦文物被列为国家一级珍贵革命文物,3件被列为国家一级历史文物资料。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占地约460平方米,分三个展厅:
进门的左侧为第一展厅,为“古代石河子”。该展厅陈列着出土的陶罐、石器、化石、青铜器等百余件;
进门往右拐为第二陈列室,陈列着军垦事业“辉煌的历史”。百余件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
紧挨着的是第三展厅“足迹在延伸”,主要陈列着垦荒时期军垦战士劳动、生活的照片,以及中央领导人来石河子视察的照片,共80余幅。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陈列由序厅、基本陈列、虚拟现实多媒体播放厅、半景画四大部分组成。
↓曾在生产建设兵团担任武装部长的董喜元邀请全体战友共进晚餐


【编审简介】董念学,陕1西富平人。从军23载,曾任团参谋长等职。退役后任《今早报》《三秦都市报》《西北电业职工》编辑。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兰品之书画院院长,中国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安诗词研究社副社长。国风社陕西分社社长,国风西北文学书画社社长,著有《念典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