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会记得济南市经三路58号
李凤艳
根据天气预报,昨日和今天皆是雨日。然而,昨晚8点45分,冯衍华老师在群里轻描淡写一句:“明天济南响晴”。隔着屏幕,我仿佛看到了他为文友行程担忧的心悄然放下,而老天爷成人之美的好意,更让我心生欢喜。
6月20日清晨,细雨如丝,柔柔掠过脸颊。我将雨伞卷入帆布包,心中却毫无阴霾。我知道,这样的天气并不会影响我出行的心情,因为我相信冯老师的话,我到达的是一片响晴的天空。D6002次列车如银龙般飞驰,8点30分准时停靠济南站。我迅速出了站,准备打车前往济南市经三路58号。我提前在百度上查过,这段700多米的距离并不遥远,应该来得及。然而,一下车,澄澈天光还是让我怔住了。济南的晴,原是这般豁亮,好似今天就是专为银枫文苑平台举办的“庆新春主题征文”颁奖活动而铺就的舞台。
其实,我对济南的路线并不熟悉。女司机送我到经三路58号时说:“顺着里面的小路往里走,就是了。”刚打开车门,就看见路边站着一位中年大叔,他热情地朝我喊道:“你是来开会的吧?顺路走右转就到了。”大叔的热情,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济南人的温暖,那种感觉就像遇到久违的亲人一样舒适。
推开门,我便听到了楼上传来此起彼伏的说话声。顺着声音找到了会议室。一进门,就被喜气洋洋的氛围包围了,会议桌上铺着鲜红色的绒布,墙上挂着红彤彤的励志标语,影视屏上写着“银枫文苑庆新春主题征文颁奖会”几个红艳艳的大字。参会的师友们都已经坐在写着自己名字的位置上,我环视一圈,发现都是我不认识的老师。这时,一位老师走过来向我攀谈,询问之后我才知道,眼前这位正是编委会的王勇老师,紧接着,银枫文苑创始人刘梅生老师和主编冯衍华老师也走过来,热情地握手欢迎我加入大家庭。那一刻,我原本的担心很快就被真诚融化了。
初识银枫文苑,是在朋友圈里看到张秀荷老师发的参赛文章《总把新桃换旧符》,我的心也跃跃欲试,且关注了公众号。脑海中我在思索着关于新春主题的素材,不由得想起母亲每年在春节前有做猪肉冻的传统,此情此景,使我倍感幸福。于是,挑灯夜战写了一篇散文《母亲的猪肉冻》发于银枫文苑邮箱算是凑热闹吧。
很快文章在老师精心编辑下刊发,使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后来年关在即,店里的生意带着年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想起婆婆和公爹在家也是忙的不可开交。而我多年以来回家看到的是婆婆包饺子,公爹摆贡品的温馨画面。那种感觉就像儿时我围绕在母亲身边亲切。于是,又突发奇想写了一首现代诗《年味》再次发到邮箱。
匆忙疲惫的生活,让我早已忘记征文的事情。新年后三月份,突然看见银枫文苑获奖名单上有我那首笨拙的诗歌,令我颇感意外。
有时,我要感谢自己的抉择。因此,有幸见证久仰大名的崔方春老师和付立果老师的新书发布,并获赠墨香飘逸的著作。崔方春老师的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两年前,我在齐鲁壹点和金融文学上常常拜读他的文章。崔老师笔耕不辍,佳作频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得知崔方春老师就在现场,我心中又是惊喜,又是激动。
曾经读崔老师的文章时,我总以为他是一位中年人,却不知他已是古稀之年。他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一股光彩和活力,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或许,正是文学的魅力,让一个人拥有好心情,保持健康的体魄。
是啊,热爱,年龄虽然不是问题,但我的心底还是升起一股强烈的敬意。这些老者,用文字为奋斗不止的人生注入了激情,体现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这种精神撼动着我的灵魂,我亦愿循着这份坚韧,在文字中扎根。
短暂的相聚或许更让人留恋,但文字会永远记得——济南市经三路58号的故事。那些温暖的瞬间、真诚的交流,都将在文字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珍藏。

作者简介:李凤艳,山东高密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潍坊市作协会员,高密市作协理事,高密东北乡作协会员。作品多见于报纸和各网络平台,其散文入选《2022胶东优美散文》《胶东散文年选》《胶东散文十年作品精选》《第四届青未了金融散文奖作品选》《中华诗文创作通用教材》,并屡次获奖。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