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不能醒
王建平
浩瀚文海中,纳兰词犹如一颗闪耀流星在文学史划出一道清丽;在美学史抹出一曲哀婉;在清代词坛皴擦出一丝顽艳。
词之鉴,心之鉴也。“不到情深处,不读纳兰词”。
纳兰词与人生际遇契合,清婉凄怨,至情至真,直抒胸臆。情因痴而伤,肠因愁百转,为爱度一生。文字符号之凝练,心炽热,泪沾襟。一曲曲格高韵远、摄人心魄的词,在清代词坛熠熠生辉。王国维赞纳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纳兰心事几曾知?”
时空跨越,远处传来疾驰的马蹄声,滚滚烟尘中坐骑上鲜衣驽马少年眉宇疏朗,风度翩翩,一串串蹄印一行行字,一声声嘶鸣一缕缕词魂。
纳兰出身贵胄之家。其父虽为康熙宰相,却不沉湎于富贵荣华,以“贵不骄,在官能贫”的人生信条,渴望自己成为逍遥洒脱的文人雅士,企盼能够成为治国平天下之志士。幼小的“冬郎”,五六岁就学骑马射箭、兵法知识和满汉两语,十岁能作诗词,十七岁入国子监。十九岁轻而易举通过乡试、会试,拔得头筹。本可殿试一举夺魁,“寒疾”使他与状元失之交臂,本属自己的荣耀,骤然消散。“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一生只做了个皇室卫士。
惊鸿照影,青梅凋零。他所爱的情窦初开的少女竟是表妹,枕函沉浸香绕,花径漏声残红。表妹竟被选秀宫中。高深的宫墙,他失魂落魄,为雪梅写下“红泪偷重,落尽梨花”“人生若只初相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世间,伤情的不是离散,是心动的初恋。
父母包办、媒妁之言促成他与卢氏婚姻,对追求自由恋爱的纳兰无疑是颈间枷锁。他独处发呆,卢氏读到了他初恋的词,不似寻常女子追问前尘,心生嫉妒,而是对丈夫的过往深表同情。倾国之貌,出众才情,他们一起读书赏月、烹茶下棋,尽兴嬉戏相拥,茶盏掀翻,生活洇润得涟漪一片。解诗情,识风雅的卢氏,深深触动了纳兰,尽管他们聚少离多,情思未断。“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背影,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真挚的爱情如微熏的春风吹拂着纳兰。他一生写过的词很多,表达与卢氏情感词为最。鸿雁传书,寄思言情,相思泪痕编织在轻纱之物上的咏叹,苦闷的心境寄予在悲风秋雨中。每一处景物都浸润着爱,穷尽他纯任灵性和缠绵婉约。词使他迷失了自我,那灵动的山,微波涟漪的水,一声轻轻的鸟鸣都会惊到她的身影。夜深人静,他也会一望再望,一番虔诚,一番渴念,一番凄苦,一番折磨,揽着柔肠,收拢不起思念的心。“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厄运之手伸向这对恩爱夫妻。卢氏难产,窗外梨花正落得癫狂,他握着卢氏渐凉的手,泪潸然,悲欲绝。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谁能把字海中毫不相干的文字组合成生命中的血与泪,情与景,用文字花瓣编织成玫瑰,凝练出缕缕香魂?
世间,爱难觅形迹,却在无须多言的词章里。
七年后,三十岁的纳兰再燃爱情希望火苗,他对江南女词人、才女沈宛一见倾心。因满汉不通婚父亲坚决不允许儿子迎娶她,哪怕是小妾也无可能,沈宛只能成为“外室”。这段爱情如流星般暂短绚烂,如冷月般清冷凄凉。沈宛意识到,所谓情郎妾意在现实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她身怀六甲,不堪忍受这样没有名份与尊严的生活。“我要的是枝头连理,不是墙角残红”。沈宛毅然决然地提出分手。纳兰追至渡口,却只抓住了她遗落的泪痕未干的罗帕。望着沈宛留下的诗稿,他彻夜辗转难眠。“天咫尺,人南北”“心字已成灰”。
世间,“爱而不得”不是最苦,“得而复失”才是“好梦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而今才道当时错”!他思念成疾,频繁生病,身体彻底垮了,临终咳血的“长相思”,句句噙泪,声声泣血。爱情饱经离殇。这位“世间最美的情郎”,具有“伤心人”美称的词人,他的所爱成为生命写照,字字行行凝练着心泪,痛彻肺腑。
“谁言花间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是人生境遇的慨叹。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天籁自鸣,浑然天成。
“一抹晚烟荒边戍垒,半竿斜日就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以物意象营造凄美孤寂之意境。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词中细腻的刻画描写,虚实相生的意境,远与近的强烈对比,借物言情的拟人手法,掺典于其中。情深几许?他自己的灵魂已经拯救不了自己,词,是唯一的精神排遣方式,将哀婉的词牌填满,只能将柔肠揉进血泪中。幽远顽艳的词风,却是千古绝唱。
爱情于他真的是有如“毒品”,欲罢不能。“灼灼软绡红泪”,以输液般缓缓浸入了他的生命。“天咫尺,人南北”。词燃烧出的炙热火焰,欲炸欲裂,却慰籍不了他千疮百孔的心。一时间仿佛成为骷髅的化身,在凄神寒骨中掩埋血与泪,两情化一魂。
三十一年的人生旅程,纳兰创作了四百余首词,还有诗和文稿。全部精神遗产,源自于他内心深处的悲鸣,生命的烛火照亮了文学的天空。
三百多年了,岁月打磨着人生的彼岸,是后人多情,还是爱情故事本身,清词布下的爱情线越扯越紧,词的魂魄被笔墨碾碎,融入词行,化为平仄,“独伴梨花影”。
“心灰烬,又在燃”。纳兰词拨惹着人的情感神经,由意象营造的凄美,一世的痴、半生的痛——情在不能醒。

作者 简 历
王建平,男,1956年生,黑龙江省肇东县人。1984年毕业于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科班。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书协黑龙江分会理事。
散文作品曾在《中国散文大观》《散文百家》《散文家》《黑龙江日报》等发表数十篇,散文作品获中国散文家协会华表奖一等奖提名奖、第四届中国散文论坛优秀作品奖。出版散文集《地中海拾贝》《王建平散文集》。与高长顺合作编剧话剧《职场游戏》、音乐剧《太阳的部落》分获第31届田汉戏剧奖三等奖、黑龙江省戏剧大赛第八届丁香奖优秀剧目奖,与高长顺合作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教育烛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新作(王建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