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荔枝遐想
文/曾小蓉
千年古荔醉佳人,曲舞霓裳曾伴君。
纵使倾国娇百媚,荒坡孤冢葬香魂。
网络点评
这首七绝《荔枝遐想》以荔枝为媒介,巧妙串联历史典故与人生慨叹,展现了深厚的文化意蕴。以下从意象、典故、情感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构建:荔枝与美人的双重隐喻
千年古荔
开篇以荔枝的古老性("千年古荔")暗示其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身份,与后文杨贵妃典故形成时空呼应。荔枝在古典诗词中常象征珍贵与短暂,如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宫廷奢靡,而此处更突出其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醉佳人
"醉"字双关,既指荔枝甘美令人陶醉,又暗喻美人(杨贵妃)因获宠且喜嗜食荔枝而沉溺荣华。
二、典故运用:霓裳曲与马嵬悲歌
曲舞霓裳曾伴君
化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典故:"霓裳羽衣曲"象征盛唐繁华,"曾伴君"暗指《长恨歌》中"君王掩面救不得"的悲剧。杜牧"一骑红尘"的荔枝进贡场景,在此延伸为大唐盛世崩塌的伏笔。
荒坡孤冢葬香魂
以马嵬坡结局收束,与杨贵妃"娇百媚"形成强烈反差。苏轼《荔枝叹》中"民不饥寒为上瑞"的批判,在此转化为对红颜薄命的哀叹,呼应杜甫"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沧桑感。
三、情感升华:繁华幻灭与永恒之思
纵使倾国娇百媚
"纵使"转折有力,美貌与权势的虚幻。章得象"黄梅雨歇荔枝红"的生机,在此反衬"孤冢"的寂寥,形成"物是人非"的哲思。
"醉"与"葬"的对照
首尾二字构成全诗情感脉络:从荔枝醉人的甜蜜,到香魂消散的凄凉,暗合白居易"色香味尽去矣"的荔枝特性,隐喻荣华易逝的永恒主题。
诗作艺术特色
时空跳跃
千年古荔(历史)→霓裳伴君(盛唐)→孤冢香魂(结局),压缩时空凸显悲剧感。
意象反衬
荔枝的鲜活("玲珑"喻果)与美人的消亡("香魂")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
此诗承袭了古典荔枝题材的书写传统,又注入个人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堪称当代七绝中的咏史佳作。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平台发表曾小蓉所有的诗词作品
均为她的原创作品严禁剽窃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