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不乏快乐,只是红尘喧嚣,被时光的洪流裹挟着,想得太多,在欲念中生活着,渐渐忘却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的轻盈。为了满足物欲,人们总是活得匆忙,在低头赶路、奔波挣钱之际,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从而觉得生活无趣。归根结底,这是缺少对生活的风雅追求和审美情趣。如果你希望得到快乐,就必须以有趣的思想情趣装满你的心,以有趣的事来丰富你的生活。生活最好的样子便是我自风情万种,内心喜乐安详。
在平凡小事中享受乐趣,让琐碎生活变得色彩斑斓。
生活中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剧情,大多数时间是平淡的。把所有琐碎的片段拼凑起来,往往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平淡是生活的主旋律,精彩只是人生的点缀。热爱生活的人,总能让生命迎接惊喜,给平淡而琐碎的生活带来些快乐。一餐一饭可以有滋有味,一朝一夕可以诗意盎然,人生小趣,便在平常平淡的生活里产生。在冬日暖阳夏夜星空下闲坐有小趣;看一片茶叶慢慢舒展、一条鱼儿款款闲游有小趣;走入市井街巷看人来人往、日常熙攘有小趣;回到故乡与乡亲说说话,寻访曾经的山水草木有小趣;哪怕只是闭眼,放空自己,发一会儿呆,同样有小趣……小趣处处有诗意,小趣处处有清欢。若能在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中,发现蕴藏的真趣,能听见风在私语,云在歌唱,朝阳向你微笑,月亮在悄悄地看你,能在相隔千里的云海之间,感觉到友人脉搏跳动,能从一杯清茶里呼吸到清新而略带花香的新鲜气息,那种感受,才是一种真实酣畅的情怀。汪曾祺在《慢煮生活》中写道:“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下漫步,夜灯下读书,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任窗外花开花落,云来云往,自是余味无尽,万般惬意。”他说得多好啊,人的幸福,也并不是在于那些千载难逢的好运中,而是存在于每天都发生的琐事和快乐中。真正的快乐也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事,而是懂得发现并且践行的那些隐蔽在生活中的小美好,过自己想要的日子。一个人,能用一颗平常心,认认真真感受人间烟火,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找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喜乐。人生有大有小。大,那是生活之外的生存,是志向,是理想,是拼搏。小,那是生存之内的生活。可对于这小,人人都离不了,只要你默默关注,静静品味,只要你愿意花点时间沉浸其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七味杂陈,虽只是平淡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却潜藏着静水深流的人间至趣,以小喻大的人生哲理。这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与欢喜,正是滋养我们生命的甘泉。一个人一生一世的细水长流,往往就在平平常常而又小小的幸福和欢喜里。万物有情性,做一个深情的人,在一粥一饭中去感受身边的温暖,在一草一木里去体会生命的精神,在一聚一散中去领悟人生的意义。在忙碌的生活里,用微笑点缀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欣赏者,才能看到更多的美丽和善良、发现生活里的趣味;才能心生对生活的热切感激、享受人生本真的恬静与快乐。
找到一个支点,让心情如雨过天晴。
每遇孤独无助,却又无法挣脱逃离之时,就该豁然达观地去寻找另一个支点、另一条蹊径、另一种价值、另一种坚持,等待生命中闪出渴慕已久的那道光,开出足以骄傲的那朵花。那道光、那朵花可以是读一本书,用读书、用文字开化心智。可以是旅游,到大自然中去清静心灵,找回自然,也便找回人的本真。山水比人伦距天道要近,山水总是在沉默的运思中自然而然地呈现鬼斧神工的美,它可警醒、拯救那颗在事务中经营、漂泊的心,更可以用风景打开心灵。自然之美,山水相依,花卉繁锦,林木蓊郁,山色空蒙,入目便是欢喜。大自然的美是万物勃发的美,有着无可比拟的灵气。走近、亲近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中放松身心,寻得返璞归真的智慧,找到心性的归依。选择改变,前往另一个地方。感受另一种人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发现久违的感动,找到人生的真谛。每一次出发,都在丰富生命的履历,每一次回归,都是喜悦和充实。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快乐人生,八九不离食,郁闷的时候,去趟菜市场,去趟火锅店,去趟大排档,去趟烧烤摊,用美食扮靓心情。难熬时,把自己交于努力、交于时间,认真做好当下每件事。等到熬过那天,有心无心种下的那朵花,必将以最美的姿态迎接你的重生,让心情变得像雨过天晴那样风清气爽。
重新开一扇窗户,让心情来个“调频”。
生活喜乐的人善于“调频”,从不偏执。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了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窗外盛开着玫瑰的花园。随风一阵馨香飘来,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拥着女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给自己重新开一扇乐观明朗的窗户,如同电视调频,所见所感,会大不一样。可让心情从悲痛的忧郁中转换出来,抵达轻松和快乐。我们在晨起暮落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一个转身,便会是遇见一个光明的故事,一个回眸,便会看到一处别样的风景。
做个美梦,给自己一个圆通境界。
“圆”是什么?丰满、完整而拒绝残缺破损。因而,“圆”是一种“美梦”,是多数人自强不息的动力。大文豪苏东坡悟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感慨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他依然很乐观,便又自我安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他看来,只要彼此“人长久”健康地活着,“千里共婵娟”便是一种欢聚。这的确是在心理上求得“圆满”的一大智慧,这种智慧大抵可称作“圆通”。佛家说,“圆”不偏倚;“通”无阻碍。只有“圆”才能“通”。可见,“圆”又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思想境界。所有真正的“美梦”应该是“圆”而“通”的,因为你不偏倚,不虚妄,不强求,顺其自然就会“事理通达”。无论命运的月亮怎样“阴晴圆缺”,你心灵的一方天空总会是“共婵娟”的。所谓“心想事成”,想必也含有“圆通”的哲理。“心想”想得“圆”,不仅是“事成”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考量“事成”的重要标准;它既能指导你有所求有所不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还会帮助你在源头上拦截掉“水中捞月”之类庸人自扰的痛苦,让你在“成”的结果上提高几分认识祸福相依、盈亏互转的清醒。这样的“梦”做得美妙,这样的“圆”画得吉祥。
心悦物美,伸开双臂迎接阳光。
世事本无常,生活永远不会称心如意。人活着,总是要追求轻松自在,喜乐愉悦。心就那么大,烦心的事多了,纠结的心就重了,心就不会轻,不会快乐。境由心造。我们主宰不了一切,但可以掌控自己的内心。心若天高云淡,人生才会晴空万里。不开心有多种可能,究其根本,就是你的智慧不够,自己硬是不快乐,没有人能让你快乐。快乐其实很简单,凡事别多想,先改变心态,然后才能改变状态。有句话说:“心悦则物美。”心中有景,朝暮良辰,美在心灵,乐在生活。当你心情舒畅,主动伸开双臂迎接阳光,阳光自然就会照到你。只有心里装满阳光,积极向上,日子才会单纯美好,人生才会快乐。你看,小草只有沐浴在阳光下才会更葱绿,花朵只有靠近阳光才会开得更鲜艳,人只有贴近阳光,生命才会灿烂。心怀阳光,你会发现,山青了,水绿了,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只要心是晴朗的,人生就充满阳光和温暖。晴朗的人生不是没有风雨,而是风雨来了,懂得为自己撑把伞。生活不是没有挫折,而是在浮沉中学会内心笃定,在烦恼中找到一个让自己快乐的理由。
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
人世间,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静好岁月,但是所有的人,都有权利给自己阳光和力量。你不能改变你的过去,但可以让你的未来更美好,心情更快乐。人生在世,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随时都可以享受生活,拥有快乐。带着阳光的笑靥,在简单里营造浪漫,这是我们的权利。温暖每一个寒冷的日子,让迎面而来的每一天,都能在微笑、快乐、感恩、慈悲和温柔中度过;让岁月不慌不忙,生活不紧不慢,这是我们想要的。岁月里,快乐就是幸福,开心就是收获。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诗人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终其一生,我们见天地,见众生,但最终见的却是自己。普通老百姓,虽然活不出名人的“成色”来,但却可以偷着乐,这倒也不失写意的潇洒。名人也罢,百姓也好,快乐活出自己开心的样子,才是人生真正想要的,才是生命真正意义所在。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给生命一个快乐的理由,别让自己的心灵承载太多的负重,轻轻地触摸自己的心跳和脉搏,让匆匆忙忙的人生,活出高山流水的韵致。赢一抹微笑,把生活放亮,别让岁月老了我们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