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字典的岁月长歌
汝海军
新华字典,对于每一个读过书、上过学的人来说,都是无比熟悉的存在,它是知识的宝库,更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而我家的这本新华字典,绝非普通的工具书,它承载着跨越半个世纪的岁月故事,在家族的传承中,宛如一座流动的“新华书店”,记录着几代人的成长与记忆。
这本看似陈旧的新华字典,有着一段颇具年代感的“出生”经历。它诞生于姑父在铜川煤矿工作的时期,那时物资并不充裕,购书渠道也有限,姑父托人在铜川市教育局“走关系”,才好不容易将它带回。就这样,这本远道而来的“朋友”,开启了在我家的传奇旅程。
它的第一位“主人”是读小学二年级的表哥。那时,这本字典是表哥学习的“秘密武器”,也是他攻克生字难关的“战利品”。表哥郑重地在字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那稚嫩的笔迹,仿佛是与字典定下的第一个约定。随着表哥升入高年级,学业难度增加,虽然使用字典的频率逐渐降低,但这本字典却并未被闲置,而是开始了它的接力传承之旅。
随后,大哥、二哥、我和妹妹,都曾将这本字典视为学习的“得力助手”。在我的记忆里,那些埋头学习的日子,这本字典总是如影随形。我甚至能清楚地记得自己名字所在的页码,以及那页上左边右边的字词,它们的含义、组词、造句早已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即便后来因时间推移和工作性质的变动,我与老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但这本字典始终是我不离不弃的伙伴。当兵的十多年里,它被我小心翼翼地携带在身边,放置在显眼的床头柜上,只要有学习、查找知识的需求,它便随时“待命”。
小妹用完这本字典后,它短暂地停歇了一阵。直到大侄子在老家陕西富平留古上学,它又重新“上岗”,工整地记录下第六位“主人”的名字。至此,这本新华字典已先后陪伴六人成长,跨越两代人,走过了五十多个春夏秋冬。如今,它早已不复当年的崭新模样,纸张泛黄,蓝色的外套也布满撕碎的痕迹,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手写符号,还有一两张因装订线松弛而脱落的纸张,却依然被历代“主人”精心呵护着。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网络愈发发达,电子词典、在线搜索工具层出不穷,纸质字典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在我心中,它的地位无可替代。时至今日,我的床头依然会摆放一本字典或词典,因为它不仅是我学习知识的工具,更是我成长道路上永远不变的忠实朋友,是家族记忆的珍贵载体。它见证了我们的努力与拼搏,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温暖,是我心中独一无二的“新华书店”。我爱你——新华字典,愿你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作者简介
汝海军,男,1980年8月出生,陕西省富平县人。于1998年12月应征入伍,在武警云南总队曲靖市支队服现役十二载。曾服现役期间,经常利用茶后饭前碎片之时创作自己的绘画、剪纸、书法、雕刻、室内设计及摄影等工作。先后有几十幅剪纸作品人虫画鸟、新闻稿件、书法、诗歌、散文被《人民武警报》《解放军报》《中国军网》《云南日报》《云南信息报》《春城晚报》《曲靖日报》《曲靖电视台》专题报道,被《边防文学》《边防战士报》刊发。于2012年5月转业后被安置到富平县林业局,仍继续用空闲时间创作剪纸、美术字和摄影摄像工作。在每逢春节前夕,都会主动为单位同事、乡邻、亲朋及社区群众义写春联送“福”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已送出的春联可达上千幅之多,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