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岁月如梭,迎来了涪陵工务段建段20周年的日子。回望涪工20年,有颇多感慨,颇多感言。
一、引 言
涪陵工务段为筹备开通西部大开发,穿越酉秀黔彭苗族土家族山区的扶贫路——渝怀新线而成立。
渝怀铁路全长624.523公里,其中:涪陵工务段管辖426.7公里,与广州局集团公司怀化工务段交界;2000年12月破土动工,2004年1月前期介入监管,2005年4月进入筹备,同年10月交付接管,11月23日路局下文正式成立,2006年1月17日开通运行货物列车,同年11月1日正式开行旅客列车。
我作为先遺人员,负责党群、劳资人事,与首批进入渝怀新线的237名涪工人充分见证了涪陵工务段走过的光辉历程,亲眼目睹了涪工人为渝怀新线的开通,经历3次大提速、接管开通成遂渝、襄渝二线、南涪、兰渝、渝利、渝涪二线、涪陵~中嘴~秀山二线,黔张常快速铁路黔江尽头线开通,设备质量大提升,涪工的发展壮大;亲眼目睹了涪工人构建“一流涪工、幸福员工”的美好愿景,确保线路安全畅通付出的艰辛;亲眼目睹了涪工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2005年“3.18”,重庆铁路分局随同全路56个分局同步解体。我和分局机关及相邻工务段调来的11位同事组成涪陵工务段筹备组,乘坐分局机关调用的那辆“安凯”牌大客车,满载分局解体时划拨的4台1BM台式电脑、1台A3打印机、1台落地式打印复印机、1台传真机、11张办公玻板等家当儿,浩浩荡荡开进涪陵区双宝路4号3楼3号顺达宾馆,租用6间套房开始艰辛的创业路。
按照路局每月下拨的10万元筹备经费,同志们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班子成员一边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踏遍沿线每个角落,查看线路、桥梁、路基、隧道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一边带领后勤人员驱车前往沙溪沟,对路局下达计划,在沙溪沟修建的那幢四楼一底的段机关办公楼建设进度督促把关。
在双宝路办公期间,先后有许多批遵义、贵阳工务段,家居涪陵城区、龙桥镇的线路工班长前来了解渝怀新线情况,线路工长雷玉刚,张兵、张网俩兄弟了解情况后激动地说,“我们看了从家门前穿越进入武陵大山的渝怀新线,把我们高兴坏了,那新铺设的P60无缝长轨,又粗又壮,比我们现在养护的川黔线、贵昆线上的钢轨拽实多了。经他们回去一宣传,让好几位不想调渝怀新线的工班长改变了主意,果断申请调往渝怀新线。
2005年9月,从相邻工务段抽调60多名线、桥、路“专家”组成2个验收组,兵分6路,在班子成员带领下,对管辖426.7公里渝怀线桥梁、隧道、路基、涵洞、排水设施全面进行了交验,对发现的间题及时督促工程施工单位进行了整改。
段机关所在地,过去是一道30多米深的壕沟,是沙溪沟修筑渝怀铁路和修筑进城公路弃土回填的空地,那座长达3公里连接进城公路的“沙溪沟隧道”由于久久未能贯通,段机关人员进城办事,只能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泥泞烂路艰难步行,或搭乘摩托车、小中巴颠簸。走出沙溪沟,沿着长江坎上那条龙桥镇经往涪陵城区的公路,绕行十六七多公里。直到2009年3月“沙溪沟隧道”贯通,宽敞明亮的进城公路开通,25路公交车开行,才缓解了段机关出行难。
2005年11月23日,路局发文正式成立涪陵工务段。文件要求:2006年1月初,调入新线人员,必须进驻到位!
11月25日,筹备组一声令下:20多号先遣人员从双宝路迁入新建落成的沙溪沟四楼一底的段部大楼,财、劳、安、行办(兼材料)、党办5大科室正式挂牌办公,机关人员住宿,拥挤在段部旁的涪陵巡养工区楼上,6名段领导办公室兼作卧室持续了3年之久。这天,标志着“涪陵工务段”正式挂牌成立。
由于机关干部严重缺员,各大科室管理人员不足2人,1人顶干3人活的现象屡见不鮮。大伙发扬“三老四严”的铁人精神,日以继夜地忘我工作。
夜深人静,段领导办公室和各大科室的窗户依旧灯火通明,同志们伴随沙溪沟的蛙鸣声,在这里度过无数个春夏秋冬。
笔者时任段劳动人事科负责人,在科室仅有2名干部的情况下,带领科室人员付出千倍努力,抓住培训机遇,抽调电脑高手,课余时间,加班加点,拍摄职工电子彩色照片,迅速建立完善了237名职工的电子履历档案,摸清了全员职工的工种、技术等级、政治面貌、特长爱好、家庭居住地址、职工联系电话及家庭主要成员状况,为4天后分配沿线42个线、桥、后勤班组生产岗位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为了确保职工工资20日按时发放到位,笔者及时与原单位劳资科长联系,通过网络传输收集调入人员的工资数据,与职工工资关系认真核对后,会同财务部门,确保了职工工资按时发放。
为了用好用活路局下拨的20万元渝怀新线开办费,要用这笔有限资金解决5个科室、4个车间、42个班组243名干部职工的办公家具、床铺、桌椅和床上用品,笔者陪同时任筹备组组长的党委书记何应新,跑遍重庆家具市场,货比三家,紧巴巴勉强购回所需家当。那批黄色大衣柜、黄色木床,黄色办公家具,早已进入了“博物馆”。
2006年1月7日,这是渝怀新线开通的日子。
我们从公交公司租来6辆大客车,天不见亮,就停在沙坪坝火车站广场。段党委书记谷爱民、段工会主席宋代华,和相关科室人员,有条不紊地带领新线职工,拧着行囊,搭乘大客车来到井口。
8点30分,工程施工单位调来的1台内燃机车、2台工程指挥车,牵引3辆轨道车、2辆大篷车,满载新线大军、随车行李、床铺桌椅、办公家具、床上用品、作业工具,向秀山进发。
一路上,段先遣人员为新线大军送上热络的盒饭、矿泉水和干粮。8日17时30分,新线专列抵达秀山,237名新线职工顺利进驻26个站区45个线、桥、后勤班组,段按人均200元标准支付3个线路、1个桥路车间各工区添置锅碗瓢盆。职工们一到工区,顾不上安顿床铺行囊,拿起道尺走上线路……
刚进入新线的时候,由于没有家属住房,生产住房紧缺,先前同职工一道进入新线的64户家属,只能勉强挤进狭窄的单身宿舍。
同年5月初,243名劳务派遣工分赴沿线工区,跟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生产住房雪上加霜。秀山站区3个工务工区的6户家属,为了让出单身宿舍,车间主任陈雪峰一声令下,秀山线路巡养工区20多年的老党员蒋远明率先垂范,带头做好妻子工作,随同工区6户家属含泪搬出单身宿舍,自己掏钱租房,让分来的30名劳务派遣工安然入住。
老蒋(远明)是秀山线路巡养工区的老班长,妻子在工区门口摆了个烟摊,生意不好,跟随当地老乡围车叫卖,影响站区形象。笔者时任车间书记,得知车站反映的情况后,向老蒋作工作,老蒋慷概道,“书记,你放心,有你一句话,保证不再有二回!”通过老蒋耐心细致的“枕头风”,再也没有见到老蒋妻子围车叫卖的身影。
磨溪、白涛、白马、中嘴、黄草场、郁山、干溪沟、长潭沟、鱼泉巡养工区是全段最偏僻的班组,买米买菜要到相距10多公里外的场镇购买。好多工区只好委托条件好的相邻工区朋友用路用车捎带。
高安树、何建分别是长潭沟、鱼泉线路工区的工长,他俩既是老乡,又是在一个单位干过的同窗。他俩说服妻子,一同扎进条件最艰苦,环境最偏僻的工区,妻子一边看守“长潭沟”隧道,一边协助丈夫的工作,双双扎根新线一干就是10个多年头……而今,高工长已退休多年,何工长2年前调材料工区任工长。
涪工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初通运营、艰难发展、结构大整合、改革分离”4个阶段,彰显了涪工的发展辉煌。
㈠ 艰苦创立时期的初通营运阶段
2005年11月23日,路局发文正式成立涪陵工务段。
按铁道部批复新线机构定员标准(考察德国西门子铁路的定员专家制定的新线定员标准):段组建3个线路车间、1个桥路车间、1个综合车间、5个科室、42个生产班组、324名定员(298名工人、26名干部)。
2006年1月7日,从自贡、重庆、遵义、贵阳、凯里5个工务段首批调入237名职工,分赴沿线42个线、桥、后勤班组(26个线路工区、3个检控工区、3个线路机工队、6个桥路工区、2个桥机队、2个探伤、4个机修、1个轨道车运输、1个机关后勤班组)。
当时路局要求管内38个车站所在工区全部进驻职工,由于12个车站没有工区生产房,要求搭临时帐篷进驻,段考虑到当时正值寒冬,12个无生产房的工区暂不进驻,全部分下有生产房的26个站区所在班组。
2006年1月7日至8日,调入职工全部分配到位。1月17日,全线开行4对货物列车,运行时速60公里/小时。
渝怀铁路初通时,靠涪陵工务段开行的一台“金鹰牌”轨道车运送人员,一趟车定员只能乘坐20人,以此解决职工通勤及酉秀黔彭地方政府副县级以上官员出行,全程直通8个多小时到达重庆北。
2006年11月1日,正式开行8609/8610次旅客慢车和5609/5610次旅客快车后,到秀山全程运行11小时,快车运行8小时。
一是生产住房紧。段机关6名领导住宿办公于一体,机关干部居住所在工区房和移民房。2006年4月,在原有班组调整抽调48名职工调入12个无生产房的班组(租住老乡房屋),38个开通站班组设置全部到位。2007年8月,路局下达计划新建的12处生产房落成,结束了租住老乡房屋的历史。
二是随行家属租房居住。2006年5月,全段243名劳务派遣工充实班组,给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生产住房雪上加霜,64户随行家属高风亮节,腾出生产房租房居住。
三是特事特办,先入学后办户口。新线开通初期,全段64户随行家属进驻工区,段工会、劳资、各车间分头与重庆主城、长寿、涪陵、酉、秀、黔、彭各区县教委衔接,特事特办,先入学后办户口,首批64户随行家属子女按时入学。
四是生产现员少,安全压力大。新线开通时全段干部职工不到270人,撤销永川工务段,陆续调入部分干部职工,后来补充243名劳务派遣工,生产现员増加到498人,班组平均现员人数由起初的4~5人増加到7~8人。随着近7年461名80、90后新分退伍军人和655名高职生、78名本科生、重庆、贵阳工务段分流调入198人陆续补充,到广安工务段整合前,全段生产现员由开通时的237人发展到1131人(其中正式职工888人)。
随着渝怀线3次大提速,由2006年1月7日初通时的80公里/小时,提高到2007年11月1日的100公里/小时,2008年4月1日提高到120公里/小时。
㈢ 结构整合大调整阶段
一是经历了广安、涪陵大整合阶段。2008年7月,广安工务段撤销,大部分干部职工并入涪陵工务段,在原有管辖的基础上,新増接管了汇南~团结村181公里襄渝线,渝怀、襄渝607.7公里正线及桥隧路基附属设备养护任务,到2009年12月28日襄渝二线开通,管辖正线里程增加808.286公里,干部职工人数由整合前的888人增加到1453人。
二是经历了线桥整合调整阶段。2008年底,按照路局生产布局调整要求,全段进行线桥车间整合,撤销5个桥路车间,并入6个线路车间改为线桥车间,成立线路、桥路重点维修车间各1个,同时撤销线路机械化维修等21个工区,成立轨面修理等15个工区,工区数由99个减少到93个,实行线桥共管、线桥重点维修的管理模式。
三是经历了普铁高铁设备共管阶段。为确保路局2009年“9.28”成遂渝“和谐号”动车组开行、2010年“12.28”襄渝线“蓝箭号”动车开行、2011年1.1”襄渝线京沪动卧车开行、2012年“9.30”南涪线货物列车开行、2013年12.28”渝涪二线、沪蓉高铁同步开通运营、2015年“12.28”成渝客专引入重庆枢纽及渝万场开通,2016年“11.26”渝万客专开行。
四是经历了人员大调入顶峰阶段。20年间,先后注入461名80、90后退伍军人,596名高职生、62名本科生,撤销广安工务段并入837人,重庆、贵阳工务段分流注入198人,涪陵工务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成为拥有11个科室、17个车间、115个班组、1648名干部职工(163名干部、1380名工人)的大型运输站段的顶峰阶段。
五是经历了改革分离阶段。随着工务、电务、供电、通信多工种管理综合化、维修一体化和大修专业化试点,2018年“1.5”,涪陵工务段一分为二,将原管辖的襄渝、渝利、渝万、遂渝、兰渝、重庆枢纽设备及所辖人员划归新成立的重庆工电段,涪陵工务段管辖渝怀线唐家沱~秀山段、兴涪线、2013年5月开通的重庆北~涪陵二线、2020年8月10日开通的涪陵~中嘴二线、同年12月开通的中嘴~秀山二线、黔张常快速铁路黔江尽头线、2025年6月27日开通的渝厦高铁巴南~黔江段,1500公里正线,职工人数由高峰时期的1648名干部职工(163名干部、1485名工人)压缩到今天的1065人(132名干部、933名工人),其中35岁以下青工628人,团员134人。
2015年3月26日18时19分,沪蓉高铁旁新建落成的涪陵工务段新机关大院,爆竹声声震天响,机关员工喜洋洋,经过2天紧张搬迁,11名段领导11个科室(中心)60多名机关员工赶在防洪之前,搬入了新机关宽敞明亮的五楼一底办公楼,正式运转办公。
涪陵工务段新机关办公楼与涪陵车务段新机关办公楼毗邻相连,像一对孪生兄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段领导高瞻远瞩,提前介入,对新机关进行了“三标、三线”配套建设,硬化了100米长的进院公路,配套完善了宽敞明亮的篮球场,多功能大会场,大小会议室,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办公档案储存管理,食堂,餐厅功能齐全,翠绿葱茏的大花园,园林、绿化带,错落有致的停车场,定置美观的掲挂物,整洁清爽的室内外环境。
在路局关爱下,在沙溪沟老机关办公楼旁,新建了职工培训教育基地,配套完善了教学设施,一改过去办班培训、召开职工大会、举办职工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在外租借场地的历史。这座肩负着高铁、普铁并行管理的新机关,伴随沪蓉高铁成长扬眉吐气。
七、决策者 重心下沉构建和谐涪工
一届届领导班子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实践行群众路线,心中装着职工,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坚持每年为职工办十件好事,以“三严三实”的作风努力改善一线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在总公司、铁路局、段三级财力资助下,经过3轮“三标、三线、安标线”建设,为沿线车间、班组统一制作了上墙揭挂物,规范了内业台账、文件资料汇编,保持了“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的“三化”态势。
新增、改、扩建生产生活房屋45处31254平方米,加包或内部配套改造标准间宿舍620间,为每间单身宿舍统一配备了电空调、热水器、梳妆架;对沿线45处生产房全面进行了内外墙粉水及外电配套设施改造,为职工宿舍、工长室、外走廊、工机具室统一安装了防盗门,为浴室、卫生间统一安装了塑钢门窗,底楼窗户统一安装了不锈钢防盗栏。
为17个车间105个班组增配更新了大批生活电器、办公及生活家具;为15个车间38个班组配发了室内乒乓球台;为6个片区修建了篮球场,为4个片区修建了塑胶篮球场,配发了篮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采取就地打井、支付抽水费、添置盛水设施等多种措施,解决了26个班组饮水难;为沿线班组增配更新了电视机、安装了卫星接收器,一线职工饮水难、住宿难、洗澡难、收看电视难、文体生活匮乏得到明量改善。
每年组织45岁以上的职工及女工健康体检,督促兑现公休假;采取有效搭施,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力度,关爱受灾职工家庭,慰问生病住院职工,组织“四十佳”劳模先进短期体养,为新婚职工“送祝福”,为临退休职工“送关怀”,年年举办运动会、涪工人自己的“春晩”、评选表彰四“十佳”等好事,让一线职工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组织”的关怀,在“家”的温暖下爱岗敬业、苦干实干,自觉为段的安全科学发展、构建“一流涪工、幸福员工”争作贡献。
回望涪工二十年,一批批加盟涪工的新秀,与同创涪工美好未来的干部职工一道,度过多少艰辛岁月。为提升设备质量,为安全、治安、队伍稳定,为构建“一流涪工、幸福员工”的美好愿景,为实现“安全优质工务段”目标,为涪工安全科学发展,无怨无悔,尽忠竭力,甘洒热血。
回望涪工二十年,几多艰辛,几多荣耀,几多甘甜,几多幸福,涪工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跌宕到辉煌,在那走过的7300多个日日夜夜里,多少涪工人为了涪工的愿景,像一头头老黄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一批批涪工青年立志涪工,扎根涪工,甘与涪工共患难,伴随涪工共成长,多少80、90后涪工青年成长为涪工栋梁,先后有268名青工加入了党组织,108名青工考取技师,27名青工考取高级技师,120名青工走上工班长岗位,68名青工从工班长走上干部管理岗位,36名青工成长为涪陵工务段、重庆工电段车间、科室“领头羊”,7名青工成长为党委副书记、副段长、段长,创造了连续6年实现“安全年”,连续6年保持集团公司“安全优质工务段”的最佳成绩。
回望涪工二十年,曾经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乘坐公交车到秀山要三天两夜,一去不再复返。从初通时的轨道车运送客人,到重庆北~秀山开行的旅客慢车全程11小时,快车8小时。2020年底,涪秀二线和黔张常快速铁路开通,重庆北~秀山的快车,由开通时的8小时压缩到6小时,较过去缩短2小时。到2025年6月27日渝厦高铁开通,重庆东乘坐动车,1小时06分飙拢黔江,再到后来的渝怀高铁开通,重庆北到秀山开行动车,全程只需2小时。
回望涪工二十年,2019年12月26日,黔江~张家界~常德快速铁路的开通,迎来了成都东~张家界西、重庆北~张家界西的4对8趟复兴号“绿巨人”往返动车、重庆北~秀山的2对4趟复兴号“绿巨人”往返城际动车的开行。重庆北~秀山开行的C731次“绿巨人”动车,全程运行4小时21分,较过去压缩3小时39分。 回望涪工二十年,涪工旧貌换新颜,涪陵沙溪沟,曾经雨天泥泞路,晴天尘土飞扬的进城公路,变成了绿树参天的景观大道;昔日的线路桥路2个车间好几个班组,几十号职工挤在一个院子里的境况不复存在,被矗立在车间大院正前方,一楼一底的车间工区办公楼,车间身后二楼一底的职工住宅楼,车间身旁宽敞大气的职工体育运动场取代,沙溪沟有了涪陵工务段职工教育培训基地。沿线各车间班组党团员青年,因地制宜打造了自己的“小菜园”,一年四季,蔬果飘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