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绘吉羽 心裁寄祥音 —— 和玺章鸡主题国画新作评析
【编者按】
鸡,向为中国画吉祥母题之典型,承载“文、武、勇、仁、信”的精神喻示,亦寄寓丰稔安康的生活祈愿。和玺章先生此组鸡图,以 墨韵凝神气:焦墨写翎羽之劲,淡墨染胸腹之柔,红冠点染鲜妍而不失朴厚,黄喙勾描利落尽显生动;以 构图藏机趣:《六顺》群鸡错落如乐章叠奏,《丰年》竹筐与禽鸟虚实相衬,《双吉》果枝与雄鸡顾盼成诗,皆在疏密聚散间暗合民俗意蕴与形式美学;更以 当代视角转译传统 —— 雄鸡不再是孤高的符号,而是烟火日常里的鲜活存在,翎羽间晕染的墨色、眼神中流露的灵动,皆折射出对平凡生活的深情凝视。
三幅作品,既守国画“写形传神”之根本,又拓吉祥题材之时代表达,恰证:传统花鸟的新生,源于对笔墨功底的敬畏,对生活意趣的捕捉,更源于将古老符号与当代情感相熔铸的创作智慧。
墨韵绘吉羽 心裁寄祥音 —— 和玺章鸡主题国画新作评析
张庆明
和玺章先生的这三幅鸡主题国画新作,以传统笔墨为骨、吉祥意蕴为魂,在宣纸上勾勒出灵动且富意趣的禽鸟世界,可从 笔墨语言、构图寓意、传统承新 三个维度细品其妙:
一、笔墨:浓淡皴擦间,形神俱生
先生深谙国画“墨分五色”之妙,以酣畅墨韵塑造鸡的肌理与姿态:黑羽处焦墨劲挺如铁,白羽间淡墨氤氲似烟,红冠用色鲜妍却不艳俗,黄喙、蓝爪的点缀更添灵动。《六顺吉祥图》中群鸡叠映,墨色层次拉开空间纵深感;《丰年大吉》里雄鸡羽毛的枯润变化,尽显毛茸茸的质感;《双吉图》以浓墨写尾羽,笔锋扫过的飞白,恰如翎毛拂风之态—— 笔墨未止于“描形”,更在枯湿浓淡间传递鸡的神气,达成“以墨传神”的写意境界。
二、构图:疏密藏巧思,吉意天成
三幅作品的布局皆暗藏“吉祥密码”:
《六顺吉祥图》以“群鸡聚首”之姿排布,六只鸡或仰或俯、或藏或露,既呼应“六顺”的祈福寓意,又通过疏密对比营造生动气韵;
《丰年大吉》将“丰”字竹筐置于背景,以符号化的喜庆元素,与前景觅食的鸡群形成“虚实呼应”,暗合“五谷丰登、家禽兴旺”的农耕意象;
《双吉图》借红果垂枝与双鸡对语的构图,让“吉果伴吉禽”的意象直观呈现,留白处更给观者留足遐想空间。
这种“以物载意、以形传情”的设计,让画面超越单纯的禽鸟写生,成为寄托民俗情怀的载体。
三、承新:守传统根脉,探创作新境
从题跋钤印的章法,到“诗书画印”的融合,先生的作品深植传统文人画基因:题字笔力苍劲,印章朱白相映,与画面墨韵浑然一体。但细察细节,又可见突破:比如《丰年大吉》中竹筐的编织纹理,以几何化的线条表现,暗合现代审美对“装饰性”的追求;《双吉图》里鸡的眼神刻画,比传统写意更添几分灵动俏皮。
若论进阶空间,可尝试拓展鸡的动态可能性(如斗鸡之雄健、雏鸡之憨态),或在背景意境上更求“画外之音”(如以山水衬鸡群,拓宽题材边界)—— 但这恰是传统笔墨创作“常画常新”的魅力所在。
三幅作品,是和玺章先生对“鸡”这一传统吉祥符号的一次集中诠释:墨韵里藏着对国画技法的敬畏,构图中饱含对生活愿景的热忱。它们既延续着“雄鸡报晓、吉祥纳福”的文化基因,又以当代视角赋予禽鸟画新的表达活力,堪称传统写意花鸟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题和公鸡趣三图
墨舞群鸡意韵长,六顺含章墨色扬。
丰廪开时千粒满,双吉啼处万枝芳。
朱冠点染精神足,劲翮挥皴骨相昂。
尺素凝祥生妙趣,新毫犹带古风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