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
1. 李秋兰:55岁,朴实勤劳的农村妇女,性格坚韧,一心为儿子的未来打拼。
2. 王建国:58岁,秋兰的丈夫,沉默寡言但心思细腻,因腿伤无法干重活。
3. 李志远:28岁,秋兰和建国的儿子,大学生,怀揣科技兴农梦想,希望改变家乡面貌。
4. 张大娘:60岁,村里热心肠,传统观念较重,对新事物持怀疑态度。
5. 赵技术员:30岁,农业技术推广员,助力李志远开展新型种植。
第一幕:归家
场景
李家小院,院中有一棵老槐树,石磨、农具摆放整齐。李秋兰在院里晾晒刚收的麦子,王建国坐在门槛上修补农具。
唱词
李秋兰(边干活边叹气,以假嗓起腔,声音明快又透着疲惫 ):
(唱)日头晒得那麦生烟哎,
弯下腰割麦我腰酸酸。
为儿攒钱我的心操烂,
盼他在城里把那梦儿圆。
王建国(停下手中活计,轻轻摇头 ):
(白)秋兰,可别累坏了身子,志远在城里有出息,咱受这点累,值!
李秋兰(直起腰,抹了把汗,本嗓、假嗓结合 ):
(唱)建国啊,咱这老骨头还能撑几年?
就盼志远寻个好工作,成个家立个业俺心才安。
(李志远背着行李,满脸笑容走进院子 )
李志远(兴奋地扯着嗓子喊 ):
爹!娘!我回来喽!
李秋兰(惊喜地扔下手中麦子,快步迎上去 ):
(白)志远,你咋回来了?不是说在城里有好工作吗?
李志远(放下行李,拉着父母坐下 ):
(白)爹,娘,我这次回来,是要跟你们说件大事!如今国家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我学的是农业科技,就想着回来搞新型种植,用新技术让咱村的地多打粮,好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王建国(眉头紧皱 ):
(白)志远,别瞎闹!咱农民种了一辈子地,还能变出啥新花样?你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就该在城里稳稳当当地待着。
李秋兰(也着急地摆手,用本嗓略带急切地说 ):
(唱)儿啊,城里那高楼多气派,
返乡种地实在不应该。
土里刨食没啥出路在,
莫要把你的前程来耽误喽。
第二幕:争执
场景
屋内,灯光昏暗,墙上贴着李志远的奖状。
唱词
李志远(双脚站定,神色坚定,假嗓唱出 ):
(唱)爹娘哎莫要把儿怪,
我胸中有那理想在。
新型种植前景它格外好,
科技助农定能富起来。
王建国(生气地猛拍桌子,站起身,本嗓高亢 ):
(唱)你这孩子咋就不听话,
偏要去走这险路啊。
要是赔了钱儿可该咋办,
全家这日子就要塌了架!
李秋兰(抹着眼泪,声音带着哭腔 ):
(白)志远,你就听爹娘的话吧,别再让我们操心了。
李志远(握住父母的手 ):
(白)爹,娘,我知道你们担心,可现在种地早就不是老样子了。我已经联系好农业技术员,还考察过市场,只要咱们肯干,肯定行!
(张大娘风风火火地跑进来 )
张大娘(咋咋呼呼地说 ):
(白)秋兰、建国!我听说志远要回来种地?这可使不得!咱村里祖祖辈辈种地,也没见谁靠种地发了财,可别让志远犯糊涂!
第三幕:决心
场景
田间地头,麦浪翻滚。李志远站在田埂上,望着远方。赵技术员背着工具包走来。
唱词
赵技术员(热情地打招呼 ):
(白)志远,准备得咋样啦?
李志远(充满信心,假嗓明亮 ):
(唱)万事俱备只等东风来,
就盼着播种一展雄才。
改良土壤选好那良种在,
定叫这荒田变成金钗。
赵技术员(点头称赞 ):
(白)好!有这股子劲儿肯定行!我带来新的种植方案,咱先在这块试验田试试。
(李秋兰和王建国悄悄躲在一旁观望 )
王建国(低声说 ):
(白)秋兰,你说咱儿子真能成不?
李秋兰(叹了口气,真假嗓转换 ):
(唱)看他模样这般坚定,
老身我心里乱纷纷。
且看日后收成是啥光景,
再做打算也不迟分。
第四幕:丰收
场景
数月后,试验田里,金黄的麦穗颗粒饱满,比普通麦田高出许多。村里乡亲们围在田边,啧啧称奇。
唱词
张大娘(惊讶地瞪大眼,提高音量 ):
(白)哎呀!这地是咋种的?产量比俺家的高这么多!
李志远(兴奋地向大家介绍,假嗓激昂 ):
(唱)科学种植它有门道在,
土壤改良肥效特别高。
合理密植采光它也好,
丰收的喜讯传四郊。
王建国(激动地走上前,握住李志远的手 ):
(白)孩子,爹错了!你这真是给咱村闯出一条新路啊!
李秋兰(满脸骄傲,抹着幸福的泪水,真假嗓交织 ):
(唱)我儿有志把梦追,
科技兴农树起那丰碑。
从今往后不再把儿劝,
全家齐心向前飞!
众人(齐声欢呼,唱起 ):
麦浪滚滚闪金光,
科技带来新希望。
农村旧貌换新颜,
幸福生活万年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