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之前偶闻的中国军民两用“仿生蚊子尺过超微机器人”,今天6月20日凌晨终于经新华网公开证实!
前不久,笔者志清曾联想过:当一只蚊子从耳边飞过,你会想到它可能是战场上的微型侦察兵吗?还有,当一只蚊子掠过耳边,你或许不会多看一眼。但若这只"蚊子"能绘制战场三维地图、在人类血管内精准送药、或潜伏于敌方基地实时传回情报呢?或飞行叮上某个特定目标人物精准投送特定致命物质呢?
但。今天2025年6月20日清晨,新华网授权的媒体,突然纷纷播报:
近日,中国国防大学科学家在《军事报道》上首次宣布:中国科学在世界上首先突破微型仿生机器人技术,研制出仅0.3克重的“蚊子机器人”。这种能在掌心起舞的微型装置,融合了当代生物特性与尖端科技的最新微型装置或称微型机器人,或将重塑未来战场的侦察模式,并或将彻底改写未来军事战争与民用救援的规则手册。
笔者志清提醒各位读者,要知道,要将如今市面上已大肆宣传为高端科技的“顶尖机器人”,缩小到蚊子般实物的微尺寸和仅0.3克重的、会先择飞向“特定目标”、执行“特定目标”的飞蚊!那,可是当代最顶尖的微机电系统(MEMS)、材料科学、生物仿生学、微芯片自动控制学等多学科协同攻关的成果,对微芯片设计、制造工艺提出了极高挑战——必须将传感器、动力装置、控制电路等精密集成于微小的空间才行。
而得益于其极小的蚊子体积、轻盈的质量和出色的隐蔽性,这款仿生机器人特别适用于情报侦察等“特殊”任务。它能够悄无声息地潜入传统侦察手段难以触及的区域,凭借难以被察觉的特性,完成侦察使命。这是何等顶尖实用科技与实用制造技术的组合?!
笔者志清知道,如今被尊为最顶尖的传统微型机器人常因刚性驱动器"卡脖子"——体积越小,越难兼顾灵活运动与稳定悬停。而中国某顶尖大学研发的碳纳米管橡胶驱动器薄如蝉翼,通电后却能像变形金刚般自由变形并锁定姿态。这种米粒大小的柔性材料突破物理极限,解决了困扰西方实验室多年的微型动力难题。
对比美国"蜂鸟计划"笨重的电磁马达,此次中国方案,用材料创新实现降维打击。据说中国某实验室视频显示,搭载该驱动器的机械蚊可瞬间展开翅膀悬停,或收缩肢体钻入0.1毫米缝隙。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言:"我们不是缩小机器人,而是重新发明了运动方式。"
笔者志清今晨获息,比次中国军民两用“仿生蚊子尺过超微机器人”问世,是当代顶尖机器人研发、制造领域的一次成功的“系统集成革命”:中国科学家经系统配合与合成,终于在不足小指甲盖里的"五脏俱全"的≥2厘米空间内,成功完成现代工程奇迹:能源、控制、传感、通讯四大系统高度集成。其直线驱动器通过电生磁原理实现300Hz高频振动,比传统电机轻90%却动力更强。测试中,这只"机械蚊子"能背负两倍自重货物(特殊物质),在碎石堆里灵活穿梭的场景,让《自然》期刊惊叹"中国将纳米机器人提前十年"。
笔者志清深信,至于其他细节,相信还暂时不可披露!为此特赋《梅弄影》为评为贺。
仿生形定。
适用军民逞。
机动超微似影。
难辩虚真,
揭开蒙面靓。
释蚊飞艇。
受控寻标境。
各种功能相映。
智慧华人,
创新芯片鼎。
一一2025年6月20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