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东坡剧开演

杭州馒头山社区
"东坡讲堂"杭州馒头山社区新开讲
作者:俞吕昌 - 杭州
2025年6月15日,杭城暴雨倾盆,但挡不住苏东坡研究者和爱好者从洛阳、上海等地赶来参加此次“东坡讲堂”的新开讲:杭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2016年8月西泠印社版《馒头山之变》的主撰人沈志荣题为《从苏东坡到网红墙:馒头山社区的千年穿越之旅》,在上城区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小礼堂举办。
讲堂由浙大兼职教授,杭州市苏东坡文化研究会发起人谌卫军主持。谌老师介绍了打造苏东坡文化IP的初心和构想,他认为整个杭州都是苏东坡文化园,而馒头山是打造苏东坡文化IP的根据地。
沈志荣以一个“老杭州”的视角介绍了“我眼中的老市长苏东坡”。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结合馒头山千年变化谈了人生感悟,说:这里是北宋杭州州治所在,是东坡先生工作的地方,有诗为证:“玉人家在凤凰山。水云间。掩门关。门外行人,立马看弓弯。十里春风谁指似,斜日映,绣帘斑。多情好事与君还。闵新鳏。拭馀潸。明月空江,香雾著云鬟。陌上花开春尽也,闻旧曲,破朱颜。”而苏市长的"朋友圈"成了如今馒头山地区华丽转身"网红打卡"的必然,接着沈老师以生动的事例介绍了苏东坡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前景。讲座现场互动中,大家纷纷向沈老师提问,沈老师一一作答。社区小礼堂的笑声鼓掌声与窗外风雨声响成一曲妙不可言的交响乐。
演讲稿《从苏东坡到网红墙》在“东坡讲堂”亮相后,迅捷风靡各个朋友圈与微信群,都说:这是立足社区,很难得的“落地生根”之作。著名民间文艺专家、原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吕春生先生赞赏说:“这是我近十年见到的真正的南宋采风记录。不错!难能可贵。”
2025年6月19日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李君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朱双碧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