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城崖悬空栈道游记
梁玲
·
这几日,太极城被一个消息振奋着:悬于老城后城崖的人行栈道通了。
何为栈道?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又有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如此描绘它:“缘坡岭行,有缺处,以木续之成道,如桥然,所谓栈道也。”
“一声惊呼,桂枝煞白了脸。刘玉珍,刘姐,那个清秀雅致、温柔婉约的女子,那个站在高高台阶上慷慨激昂,痛陈清廷的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女侠,她如何能被束缚住手脚,囚在不见天日的牢里?春儿说的在街上都能听见犯人受刑时的惨叫声是她的吗?桂枝抓着阮贵堂手臂的手簌簌直抖,身子发颤,上下牙齿磕碰出声。阮贵堂凝视她的眼睛,疲惫地说,我没有走,就是想救出玉珍和其他的革命同志,减少损失,城门关闭,我从后城崖攀爬回来的……”
这段文字,节选自我的短篇小说《桂枝》。脑子里萦回着这段文字时,我和两个朋友正漫步于悬空栈道。此刻,天空湛蓝、单调,黄昏斜阳横扫,四周草木放光。一棵棵绿树、一根根野草和脚下的河流,在暮色中,明亮而美丽。走着走着,黑夜来了,地球转过身去,像黑暗的水注满世界的水杯。四周悠悠而幽幽,唯虫鸣与鸟语。
突然,一阵夜风吹过,带起了一片落叶,飘向山林深处。一种无形的力量攫住了我。我看不见对岸的灯火,看不见身旁的朋友,也看不见悬空的栈道。周围漆黑如墨,大风悲号,沙尘漫天,树摇枝舞。我是穿越了吗?穿越到八十三年前的正月二十二?骤然心惊中,我看见一九四一年正月的一个黄昏,一个年轻的地下党员奋力翻越城墙,准备跳下后城崖时,紧追其后的敌人,将一块块石头砸向他,砸断他的腿;我看见他的身上血迹斑斑,身上的长袍破成一绺一绺的,结着血痂,背上没了遮体的布片,一块块黑疤咝咝冒着烟往下淌油;我看见,枪声响了,他的血染红了灵崖寺和灵崖寺周围的每一寸土地……
“拍个视频,在群里炫炫。”慧的声音突兀响起,将我唤醒。哦,刚刚所见是幻觉。可不是么,河的北岸,还有更远的新城,华灯初上,犹如一幅璀璨的油画,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描绘出人间的繁华,而栈道护栏的灯光,亦将林木茂密的后城崖壁映照得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右手抚上脸颊,抹去几颗清泪。不由得轻出一口气。后来的人们终究不负他和他的同志。此刻,我想起罗广斌、杨益言写在《红岩》中的句子:
“战争的硝烟散去了,
历史的尘土沉积下来,
历史的枪声停下了,
烈士的怒吼萦绕耳边。
烈士的鲜血流尽了,
革命的红岩永远不倒。”
终究是夜晚,不能尽情欣赏悬空栈道之美。于是,一个晴好的清晨,又与朋
友相约栈道。从新城行至老城洞子口,左拐,沿着崖下小道行至垭子口,再下几步台阶,便上了新修的栈道。栈道约一米宽,由一条条规则的朱红色木板铺就。东至老城城关一小坎下,西达垭子口的人行栈道,就像一条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朱红绸带,梦幻般蜿蜒在河岸线上,也像通向幽处的曲径。漫步其上,尽可饱览周围景色。
抬头看,悬崖绝壁呈压顶之势;俯视脚下,浓绿的河流让人恍惚;往前看,栈道像一条长龙,蜿蜒着穿越过葱郁的树林。奔流不息的河流在一旁缓缓流淌,伴随着稚嫩的鸟鸣。柔软的朝阳,透过浓密的枝叶,亦不褪栈道的美丽。
栈道两旁,绿树摇曳生姿,枝叶浓密,遮住了仲夏的阳光。栈道西头,一棵生于河岸的药树,人们说它500年树龄了。看上去,虬枝盘旋,古韵悠悠,倒不似谬谈。
药树之上,即是洞儿砭道观。悬于绝壁的洞儿砭道观,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通往道观的路极为艰险,进出道观实属不易。想来俗世中人,若无一颗虔诚问道之心,怕是被通往道观的陡峭之路阻挡了前行的脚步。不过,这倒成全了真正修道之人,避开红尘的嘈杂,以求清静无为、离境忘坐。悬于山崖的道观,与城之巅的文庙、一河之隔的灵崖寺,成就了老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一座城,儒释道并存,三教文化融合共生,既是儒家思想的包容,也是太极城海纳百川的胸怀。
且行且赏中,一个拐弯,一片碧碧翠翠的竹林出现眼前。阳光透过竹叶,散散照下来,风儿吹过,纤细伸展的枝叶随之轻舞。这时,闭目凝神,可听到沙沙的竹语,如轻抚琴弦,尽显柔美。竹,历来刚直、谦逊、不卑不亢、潇洒处世,是高雅之士的象征,也是文人志士的精神寄托。从古到今,多少读书人向往着一盏青灯、一阶青苔、一箱书卷傍身,着一袭青衫,听窗外一场不期而遇的竹雨声?怕只有竹知道。
老城抽水站、将军石、豹子洞等人文自然景观一一赏过。突然抬头,便望见密林中隐隐露出的楼房一角,心跳骤然加快。那里曾有我的家,我第一个真正的家就在那栋楼里。尽管蜗居那儿的日子,要还房贷,要养育幼儿,手头拮据,物质匮乏。可是,我们不觉得苦,反倒对生活、工作充满热情和希望……
怔忪中,摄影师在喊“梁玲在哪儿?”急忙收回心神,跑去与大家合照。
最后,我们到了老城炮台,在临江仙茶楼露台上看山望水。露台极高,迫近一朵白云,视野开阔空旷,群山起起伏伏。世界就在眼前,满目葱茏,鲜艳而真实。回头俯视我们刚刚走过的后城崖、悬空栈道,心下了然。人生的栈道上,他、他们,我、我们,都是赶路人。
·
作者简介:梁玲,陕西省作协会员,首批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入选作家。作品散见于《延河》、《章回小说》《文化艺术报》、《陕西工人报》、《自学考试报》、《西北信息报》、《华侨报》等。作品十余次获各类文学奖,其中,短篇小说《桂枝》获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大赛小说一等奖,短篇小说《夫子庙的苍松劲柏》获2017年陕西省职工文化艺术节小说类一等奖,短篇小说《古城盛开格桑花》获青海省作协、化隆县政府、海东市文联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香榭御府▪青海拉面杯”全国小说大赛一等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逝去的蝴蝶胸针》及长篇小说《佟家大院的女人们》。后者系陕西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书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