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的手擀面
文//张玉森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句俗语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古代节气文化的长河里,背后蕴藏着驱寒保健、感恩纪念、庆丰收、迎安康等诸多美好的寓意。每到夏至,这句俗语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与往昔的温暖回忆紧紧相连。

小时候,夏至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之一。每到这天,老妈总会系上她那洗得有些发白的围裙,一头扎进厨房,开始为全家手擀面条。她那布满老茧却又无比灵巧的双手,在面团上舞动着,揉、搓、擀,每一个动作都那么娴熟、那么自然。不一会儿,一块原本粗糙的面团就变成了一张薄如蝉翼的大面片。接着,老妈拿起菜刀,“咔咔咔”地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那面条,就像现在面馆里的二细面条,根根饱满,仿佛承载着老妈满满的爱意。

在下面条之前,老妈会精心地准备吃凉面的佐料。她把香椿芽洗净切碎,那嫩绿的颜色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红罗卜咸菜切成小丁,散发着淡淡的咸香;蒜泥、盐水、醋,还有搅好的麻芝,一一摆放在桌上。最后,再准备一大盆凉水,那清澈的水仿佛能洗去夏日的燥热。

老妈总是掐着时间烧锅,她知道家人什么时候会到饭时。等家人都到齐了,锅里的面条也刚好熟了。她把面条捞出来,迅速放进凉水里过一下,然后捞到碗里,再浇上各种佐料。“酸酸的,辣辣的,麻汁大大的”,我们每人端着一碗凉面,喜不自禁地吃起来。那凉爽的感觉瞬间透顶,仿佛所有的暑气都被赶跑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面,聊着天,笑声在屋子里回荡,那温馨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然而,十年前的那个夏日,老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时她已经96岁了,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但当它真正到来时,我还是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从那以后,每逢夏至,我还是会吃凉面,可却总也吃不出老妈手擀凉面的滋味。

现在,我也会自己尝试着做凉面,按照老妈的方法准备佐料,可无论我怎么努力,做出来的面就是没有老妈做的好吃。我嘴里吃着凉面,眼中却常常含着泪水,心里想着老妈。想着她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想着她慈祥的笑容,想着她为我们做的每一碗凉面。我知道,老妈的味道不仅仅是凉面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这种味道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永远无法忘怀。

夏至将临,我仿佛又看到了老妈在厨房里忙碌的样子,又听到了一家人的欢声笑语。虽然老妈已经不在了,但她留给我的爱和温暖,就像这夏至的凉面,永远在我的记忆中散发着独特的香气。

读《妈妈的手擀面》有感
读完张玉森老师的《妈妈的手擀面》,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作者笔下的文字宛如一幅幅细腻的画卷,将对母亲的思念和那难以忘怀的亲情缓缓铺陈开来。
文章开篇以“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句俗语引入,看似平常,却巧妙地搭建起一座通往往昔温暖回忆的桥梁。俗语背后丰富的寓意,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节气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赋予了夏至吃面这一习俗别样的温情。
作者对母亲手擀面条场景的描写细致入微,令人如临其境。“老妈总会系上她那洗得有些发白的围裙,一头扎进厨房”,一个“扎”字,生动地展现出母亲为家人准备美食时的投入与专注。“布满老茧却又无比灵巧的双手,在面团上舞动着,揉、搓、擀”,这一系列动作描写,将母亲娴熟的手艺刻画得淋漓尽致。那原本粗糙的面团在母亲手中逐渐变成薄如蝉翼的大面片,再被切成根根饱满的面条,每一根都仿佛倾注着母亲满满的爱意。这不仅仅是在制作食物,更是母亲用双手传递着对家人的关怀与疼爱。
在准备佐料的过程中,母亲同样用心。嫩绿的香椿芽、咸香的红罗卜咸菜丁、蒜泥、盐水、醋以及搅好的麻芝,每一样食材都被精心处理,摆放整齐。这看似简单的准备工作,却处处彰显着母亲对家人口味的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而那一大盆清澈的凉水,不仅能洗去夏日的燥热,更像是母亲给予家人的一份清凉慰藉。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凉面的场景温馨感人。“酸酸的,辣辣的,麻汁大大的”,简单的描述却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一家人享受美食时的喜悦。那回荡在屋子里的笑声,是亲情交融的最美音符,也是家庭温暖的生动写照。
然而,命运无情,十年前母亲的离去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这句直白而痛心的表述,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作者失去母亲时的绝望与无助。从那以后,每逢夏至,凉面虽依旧,但味道却已截然不同。作者尝试按照母亲的方法做凉面,却始终无法重现记忆中的美味。这种“吃不出滋味”的遗憾,并非是因为手艺不精,而是母亲的味道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它是家的象征,是亲情的凝聚,是无可替代的温暖。
文章结尾,作者在夏至将临之际,仿佛又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听到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母亲虽已不在,但她留下的爱和温暖,如同夏至的凉面,永远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这种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眷恋,令人动容。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领悟到亲情的珍贵。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往往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一顿亲手做的美食、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在岁月的长河中汇聚成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失去时,才会发现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美好,是如此难以割舍。我们应该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爱,不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张玉森老师的部分书法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张玉森,济南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就职于济南市教育局(现已退休)。退休后,他依旧钟情于书法,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展,获奖颇丰。他还是相关书协、联谊会、研究院的会员。他擅长文学创作,众多原创诗词、散文及其他文章被国内报纸、书刊及媒体平台刊载,并多次在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获奖。他被《齐鲁文学》杂志社聘为签约作家,是中国新诗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当代翰墨文化艺术院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