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新现代诗三首
情漫襄渝,战友同行
——祝贺铁道兵《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在湖北十堰市新书发布会圆满成功
白水河翻涌着
往昔的号子声声,
将铁道兵的
汗水与热血,
酿成记忆永恒。
镐头与山石,
碰撞的星光,
点燃十堰的群山,
响彻五十多个春秋
希望的黎明。
开山炮轰开,
云雾缭绕的
山峦叠障。
战士们用脊梁,
拉起钢轨的
荷重,
十堰的乡亲
捧出,
热腾腾的
牵挂;
军民用双手
铺设出生命的
里程。
是铁兵将士
是普通百姓哟,
穿山越岭的
足迹,
化作万丈彩虹。
汉江的浪花,
传颂着
铁血的柔情。
每一根枕木,
每一颗道钉,
每一寸路基,
都镌刻下
闪光的五星。
几十年春秋,
让共同铸造的
勋章哟,
依然闪烁十堰的
天空;
《不朽的军魂》
续写昨日的
无尚光荣;
当汽笛,
在群山与城市间
奏出交响,
白浪河见证,
十堰人见证一一
那些肩并肩
撑起一个时代的
恢宏;
今天我们啊,
又走进这片
多情沃土,
在襄渝铁路干线
交汇点,
看战友们,
同行在十堰的
每一条道路,
每一座峻岭,
再唱志在四方曲,
我们众乡亲合唱,
军民鱼水的
情深意浓………
想起四十多年前夏夜的月亮
四十多年前夏夜的月
又圆又亮
月儿漫过弯曲田埂时
父亲的草帽沾满月光
那是麦收后的夜晚
一家人忙着泡地插秧
母亲和姐姐们弯腰弧度
与秧苗栽进泥土的姿势
在月光里叠成同一形状
她们弓着腰并排倒退
比赛着追赶水中的月亮
姐姐们银铃般的笑声
惊起蛙鸣和草丛里的纺织娘
她们优美的倒影哟
被晚风揉碎在水田里
月光流淌父亲黝黑脊梁
淌过母亲鬓角新添的雪霜
也淌过我年少时的梦乡
挑秧的担子在田埂上摇晃
盛满汗水与银色月光
我高举马灯照向水田哟
母亲抬头说,快把马灯关上
看月光为秧苗镀上银辉
这是何等美妙的图像
听父亲啍着古老的歌谣
抽老牛的鞭子叭叭炸响
二亩水田在后半夜插完
稻禾行里的月儿呀
被扯成了一行又一行
启明星凑过来瞧瞧
惊讶的眼睛真漂亮
父亲的烟袋忽闪忽闪
母亲和姐姐伸伸懒腰
坐在送水渠边洗洗脚
她们仰望星空圆月
这时候它已转村边上
啊,回家倒头大睡
梦里梦外迎来初升太阳
当家里大公鸡高叫时
树稍上升起太阳
四十多年后啊
月亮依然挂在天上
而那块水浇地没啦
它已经竖起了高高楼房
月亮不知躲在哪儿啦
我经常在梦中寻找
寻找那稻田里的月亮
父母亲早已去遥远地方
老人常托梦回放那个盛夏
他们乘着月光一一回故乡
故乡的路阡陌纵横哟
怎么走也找不回月亮
于是,我给诗插上翅膀
在每个盛夏的夜晚
微信传给天上的月亮
识字的父亲一定读懂
几十年月亮没有变
它还是那个旧模样
只是它被挤没了去处
它只能孤零零远走它乡
在乡愁的长河里啊
轻轻地摇晃,摇晃
……
树是梧桐树,城是石头城
枝枝桠桠
撑开夏的光阴
金色的阳光
银色的月亮
在梧桐大道流淌
梧桐叶折叠着
六朝古都的掌故
夏风抚摸宫墙
在翠绿叶脉间
难掩曾经的沧桑
呈现今日的辉煌
若大华盖低垂
它像翡翠伞一样
当浓荫漫过街巷
裙裙飘逸生香
车辙与足印
都变得温柔欢畅
暮色爬上枝头
满城摇曳深绿
它静默的美
留住了南来北往
还有晨曦残阳
我曾不止一次
在梧桐大道漫步
捡拾记忆金黄
倾听石头记诗韵
且吟诗一首
赠给难舍的他乡
……
百度图片 在此致谢
赵成新,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1975年入伍,原铁四师十六团勤务连报务员、文书、师文学创作学习班学员。现任铁道兵文学创作中心自由诗工作部副部长,铁道兵诗人。
编辑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