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瓷为纸,釉里藏锋——吴雪先生跨界瓷上书法赏析》
文/葛子双
近日,《人间瓷话·吴雪、宰贤文瓷上书画艺术展》,在安徽迅达墨缘艺术馆拉开帷幕,笔者有幸一睹这场艺术盛宴并釆访到吴雪先生。
“艺无止境”,可以说在安徽省文联、省书协原主席、著名书法家吴雪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他以无畏的探索精神,打破传统边界,将笔触探入到瓷器天地,以瓷器为纸,深厚的书法造诣为笔,在瓷上书法,开启一场艺术追求的突破之旅,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在瓷器的温润光泽中焕发生机,绽放新意。
吴雪先生,安徽蒙城人。现任中国书协理事、安徽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安徽省文联、省书协原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西安碑林等机构和众多收藏家收藏;2008年荣宝斋出版《吴雪书法作品集》;同年9月在甘肃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2011年1月在滁州举办“吴雪书欧阳修滁州诗文作品展览”;同年12月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翰墨情怀--吴雪书法作品展》;2013年6月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春天的故事--吴雪书法作品展》;2013年6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梦--吴雪书法长卷》。
书法界都知道,吴雪先生书法以雄健骏疾、飘逸超迈的体势见长,风神骨气俱佳,书势书韵兼备。其行书多用长锋兼毫,挥毫疾书,一气呵成,洒脱典雅,风清骨峻,以神夺人,以韵取胜,笔锋入纸,力透纸背。欣赏他的作品,总能感受到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和飞扬飘逸的审美情调。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他的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大胆而创新的梦想——将书法与瓷器这两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完美融合,走出一条出别具一格的瓷上书法艺术之路。
书法与瓷器实为两个独立的艺术体系,纸张与瓷器在质地、吸水性等方面有着天壤之别,书法与瓷器虽偶有交集,但多为点缀。书家运笔于宣纸,纵情挥洒,墨色浓淡间尽显性情;陶工塑形于瓷坯,精雕细琢,釉彩斑斓中蕴含匠心。二者各行其道,鲜有人能将二者精髓融会贯通,达至浑然天成之境。吴雪先生初涉瓷上书法时,也是面临重重挑战。他有所悟地对笔者说:“瓷器无宣纸之柔,其质地坚硬且光滑,釉汁难以渗透晕染,刚开始书写时笔锋非常难以掌控。”于是之,他便一头扎进了瓷上书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多少个日夜,他挤时间蹲在工作室里潜心钻研,反复试验。为了找到适合在瓷器上书写的工具和颜料,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许多的陶瓷工匠和颜料制作师,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改进。他试用各种毛笔,从柔软的羊毫到刚劲的狼毫,从长锋到短锋,只为找到那支能在瓷器上挥洒自如的笔;他调制了数种釉汁配方,经过高温烧制后,观察颜色的变化和附着效果,不断地调整比例,力求达到最佳的色彩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失败如影随形。有时,辛辛苦苦书写好的作品,在烧制后却出现了颜色脱落、字迹模糊等问题;有时,因为对瓷器的质地和温度把握不准,导致作品开裂或变形。但每一次失败,都成为他前进的动力,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许多次的尝试和探索,吴雪先生终于找到了一套适合在瓷器上书写的方法和技巧。他巧妙地运用书法的笔法和墨法,结合瓷器的特点,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瓷上书法风格,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韵味和气势,又融入了瓷器的温润质感和艺术美感,使釉汁在瓷面上依形就势,或浓墨重彩,如奇峰突起,彰显雄浑之势;或淡墨轻染,似云雾缭绕,尽显空灵之态,笔墨与瓷韵相互交融,令人叹为观止。作为著名的书法家吴雪先生深知,书法之妙,在于线条的生命力与节奏感,一撇一捺,皆为情感的倾诉;瓷器之美,在于质地的温润与造型的精巧,一器一皿,皆是岁月的沉淀。他说:“想在瓷器上创书法新篇,必须掌握二者的特性,方能相得益彰。”为此,他在字体的选择与布局上,别出心裁。他不局限于常见的楷、行、草、隶,而是将多种字体巧妙融合,依器型而变。于瓶身修长之处,以灵动行书勾勒轮廓,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瓷盘开阔之地,用古朴篆书铺陈画面,似钟鼎铭文,凝重而深沉。字与字之间,疏密有致,相互呼应,与瓷器的曲线、弧度完美契合,宛如天成。他运笔提按适度,正侧兼施,自然转换,流畅行笔,迅捷而避草率。结体顾盼呼应,行气连贯而富有变化,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机。
他的作品,或刚劲有力、或飘逸灵动,仿佛有生命的精灵,在瓷器的表面翩翩起舞。楷书作品端庄大气,笔画规整,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力,在洁白的瓷面上显得格外醒目;行书作品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笔锋的转折和呼应间,尽显书法的灵动之美,与瓷器的曲线相得益彰;隶书作品古朴典雅,浑厚凝重,笔画的粗细、疏密变化,都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为瓷器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魅力。除了在书法技法上的创新,吴雪先生还十分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境的营造。他常常将诗词、典故、地方特色等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使每一件瓷上书法作品,都成了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载体。欣赏他的作品,有一种接地气的亲切感,又仿佛是在与古人对话,让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瓷上书法艺术,在吴雪先生手中,已非简单的文字与器物的结合,而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它突破了书法与瓷器各自的边界,为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这种创新,不仅为观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与审美上的享受,更为传统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吴雪先生的瓷上书法艺术作品一问世,便得到了众多收藏家、爱好者的喜爱和称赞。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荣誉和眼前成就所迷惑,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创新的追求精神;依然挤时间蹲到工作室里忙碌着。他的目光始终坚定地注视着瓷上书法,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艺术领域。他深知,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在艺术的长河中留下更加璀璨的篇章。
吴雪先生告诉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瓷上书法这门艺术,让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笔者祈愿吴雪先生在瓷上书法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为我们带来更多震撼心灵的艺术佳作,续写新时代的辉煌。采访至此,被吴雪先生不畏艰难的创新、探索和执着追求之精神所折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随吟诗一首,聊表崇敬之意:
《赞吴雪先生跨界书法》
墨海扬名韵自悠,技法跨界意方遒。
笔蕴古意抒新景,釉染清辉映素秋。
青色融瓷添逸趣,书风入器展风流。
创新追梦传佳话,德艺双馨美誉留。
2025·6·18于瑶海
葛子双,笔名:暮云,民族:汉,性别:男,籍贯:安徽长丰,出生年月日:1954、10、10,参加党派:中共党员,文化程度:大学,
主要经历 起止年月 在何处工作及职务
83年至86年 安徽大学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87年至89年 合肥塑料厂 厂办秘书、主任;
90年至 2006年 合肥塑料总厂党委秘书、宣传处长、总厂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
06年至14年美菱集团办公室主任、董事会秘书
14年至17年 安徽信达科技公司 办公室主任;安徽省山西商会秘书长;
18年至21年《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付秘书长;《中国人物网•合肥影响力》 编辑 、主编;安徽大型刋物《艺术•家园》(国内公开发行)执行主编;省楹联学会会员;
擅写:诗、词、骈、赋,散文、报告文学、杂文、人物专访;以及新闻、公务等各类体裁文章。
曾在《中国诗词》、《中国诗词副刊》、《轻工信息报》、《长江开发报》、《清明》、《安徽日报》、《合肥晚报》,省、市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和报刊杂志发表许多诗文。

梁锐,笔名惜缘。字灿坤,号紫阳轩主——海龙先生。男,大专学历。出生于安徽合肥。国礼书画家。年度上榜诗人。非马特约诗人。呼兰作家协会会员。孔子诗歌协会会员。国家级书法艺术家。出版邮票到法国,荷兰,德国,奥地利。自幼临摹颜柳书法,获全国《东方红★伟人颂》书画大赛金奖。获全国《翰墨杯》书画大赛银奖。中国书画家《协会领军人物》一等奖。全国《羲之杯》书画大赛三等奖。全国《庐山杯》书画大赛银奖。全国《梦想杯》书画大赛金奖。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喜欢琴棋书画。获金牌诗人杰出称号。曾多次在《长丰报》,《散文诗》,《江花》,《民俗》,《鑫品传媒》,《新时代中国优秀诗词作家精品集》,《大众诗词天地》,《全球诗歌》,《田园风情》,《皇帝诗丛》,《文学 人生 杂谈》,《文友诗赋》,《夜视觉》,《作家地带》,《诗路文风》,《羽墨飘香》,《诗梦撷英》,《红烛诗刊》,《新世纪文学》,《天中文学》,《红瑞文学》,《新绪文学》,《红梅诗歌》,《滨州头条》,《北京头条》,《国际诗苑》,《华人文化》,《墨椽飘香》,《山东诗歌》,《中国诗歌精选》,《湖南幽兰诗社》,《书香怡苑》,《比投微榜》,《诗与远方》,《合肥头条》,《广州头条》,《新视界微刊》,《绵阳头条》,《潍坊头条》,《上海头条》,《艺术焦点》,《伏羲文学》,《诗歌好望角》,《中华福苑诗典》,《大风歌文学》,《蒲公英的浪漫》,《神州文学家园》,《孔子诗歌》,《南极光诗刊》,《亚洲作家时尚大典》,《世界名人诗刊》,《中国诗歌名家新编》,《名人头条》,《世界名人录》,《世界汉语文学大观》,《清风祥云社》,《新安少年》,《今日头条》,《华人头条》,《诗歌沙砾》,《香港中国报道》,《诗歌瞭望台》,《梓树墨竹》,《精品名家文学》,《兰亭诗画》,《萧乡文学》,《中华诗词大辞典》,《中国爱情诗刊》,《福苑诗歌传媒》,《郑州头条》,《诗词楼阁》,《现代诗歌》,《中华诗魂》,《文学百花苑》,《月下花语》,《翰苑文学》 ,《名人名家典藏》,《洛阳头条》等报刊平台发表过多篇作品并获金牌金笔诗人奖。作品入驻人民大会堂央视礼宾书。早期担任《江花》特约撰稿人,《中国诗歌开发部》特约编辑。现任《诗与远方》文学主编,《诗源桃花坞》文学总编,《海的眼睛》文学诗刊总编,《华夏草本》文学诗刊总编,北京黄宾虹书画院安徽分院副院长。 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