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深》 之六
佘太君胡辣汤
赵清娣
深深巷子的最南端,坐东朝西,是卖糊辣汤,油条的小店。这家糊辣汤贼好喝,料配得全,味道特足,油条又虚又大,外焦里嫩,火侯适中,摆在控油的小筐子里:整齐划一,神气活现,站在那里,象整装待发的士兵。放现在,准准一个网红店。
掌锅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象阵前指挥若定的大将军,一边用尺把长的两根长筷子拨着沸油锅里的油条,一边朗声回答顾客:汤二块五,油条八毛,三根油条一碗汤共四块九,两碗汤四根油条共八块二,收你十块,找一块八。……
老太太人高马大,腰不弯,背不舵,面如重枣,声若洪钟。满头银发高高梳起,用一根大大的银zan子在后脑勺盘出个小小的发髻。
在生意的间隙,老人家爱讲当年:“打老日那会子,别看我缠着半大的“解放脚",挑着七,八十斤的担子给皮司令送口粮,摸黑绕山路走四,五十里,和小伙子们比我从不落后……"
老人家姓崔,缑氏崔河人。二十八岁守寡,靠着自己一双不怕辛苦的手,养大了三儿两女。解放初期,全县最早的女党员,有名的农会主席,后来继续做村支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改革开放了,老太太交班卸任。本可以坐享清福,可她不,硬是领着孙子,孙媳办起了早餐店。“我这一双手,从不会手心向上,靠人何如靠己?…"
我因和老太太的女儿是同事,知根知底。老太太的孙媳也当了奶奶,五世同堂,已近九十高龄的老人家仍活跃在创业第一线。
昨天是五一节,我突然想起了这位“老"劳动模范,正是这些平凡的劳动者,用艰韧的意念延续着家族的血脉,用勤劳的双手传递着质朴的民风。
未完待续
个人简介:赵清娣,河南洛阳人,偃师作家协会会员。长期在偃师市直中学任数学教师,喜爱文学,2005年退休后,笔耕不缀,屡有作品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