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瞿秋白同志就义九十周年
为衔春色上云梢
文/赵耀兰
书生领袖济时才,
铁骨柔肠死士怀。
不愧江南裁雨燕,
从容赴义一秋白。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今天是6月18日,正是这位受我们无限敬仰的共产主义先驱、光明使者离开这个世界九十周年的悲伤日子。为纪念秋白同志,我将瞿秋白汉口旧居陈列馆作一期文章,分享给大家,以向他追悼致敬。瞿秋白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他为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过序,是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他与鲁迅有着深厚的友谊,鲁迅题赠他“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他在狱中写下的长文《多余的话》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思考。作家梁衡写道:“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瞿秋白留守苏区转战。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不幸被国民党军队俘获。在狱中,他始终恪守革命信仰,保持了坚定的革命气节。6月18日上午,瞿秋白极其平静地写完绝笔诗后,被押往长汀罗汉岭下蛇王宫侧的一块草坪上,他环顾四周,盘膝而坐,对行刑官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年仅36岁。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的出版题词:“瞿秋白同志死去了十五年,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同志早在1923年写的一首七绝诗,是对他矢志投身革命勇于牺牲的最好注脚:
万郊怒绿斗寒潮,
检点新泥筑旧巢。
我是江南第一燕,
为衔春色上云梢。
2025年6月18日6点28分
作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迎宾南苑
赵耀兰,男1956年7月5日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康城镇人,1994一2017《交口县志》人物传编辑,《康城镇志》主编辑,2018年退休,作品获得“白鹭杯”文学大赛百家作者诗人奖,“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二等奖","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中华黃河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词诗组金奖。《盛世华夏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诗词组荣获"实力诗人奖”;爱好词诗,散文创作,赋写游记。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