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紐約)
故鄉守母孝既畢, 帶著悲傷心情和疲憊身軀,隨長女小穎回廣州休息。第二天,正在廣州參加文化活動的香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東方之珠文化協會會長美慧老師,知我已到穗。即邀我當晚赴荔灣區『鵝公村』五星級酒家,幸會粵港多位同道美眉才女,在場的有:香港詩詞學會梁晗曦副會長,東方之珠文化協會梁愛蓮秘書長、廣州王老吉公司高管、著名詩人廖廣群老師。舊友新知相見寒喧過後不離本行,谈詩論道交流切磋自成標配。佳肴美饌,大快朵頤,杯盤狼藉,酒酣耳熱興來之際,有誰踏韻而起,接著同聲應和,歌聲伴著欄外噴泉節奏響裊裊,初而舒緩繼而高昂,旋律在玻璃套間中蕩漾不息。我也慚慚融入其中,走出悲傷,又回到了現實生活中。
隔天我們雅聚於广州百年老字號,江南大道新張分店『陶陶居』。今次再會廣州帝奇生物科技公司創辦人之一的彭唐生博士,心中喜悅難以表達。彭博士文理兼修,詩詞曲無不工,是中華詩詞學會海外聯絡部負責人,成功的海歸。今天女兒小穎,女婿吳哲桐两位畫家也同座。據說陶陶居始創於清中期,取典白居易詩句「與君一醉一陶然」。晚清名士康有爲題匾,應是廣州茶肆酒家之祖了。臨窗街景繁華在前,古式古香內藴其中,在此品茗聊天海闊天空,有陶冶化育 喜悅怡神之感。尤其經歷傷痛挫折的人,實有消解排遣之功用。餐後我們參觀了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故居紀念館,他就在此大廈巨罩之下留的一處原生態房子,那是關大師當年在美院任教時的教師宿舍。葉選平的柳體題匾,更增添了文化色彩和歷史厚重感。我們就在匾額前合影留念,感受大師的藝術光環。
彭唐生博士即興題詞。
旧室移商厦,新楼蓄画廊。
隔山书舍座中堂。
似见关山明月、落西江。
穹顶融图画,霓虹淬石章。
雨淋日晒旧时光。
购物游人得福、慢端详。
中肯不用多言,寥寥幾筆,關山月故居的過去今生,現狀概貌,盡在52字詞中。彭博士功力不可畏不深。
隨後我們一行到女兒 女婿的畫室(抱山堂)小坐茶敘,順便參觀分享其近作及部分保留力作。小穎與哲桐皆科班出身,本科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美術系,專攻工筆花鳥。曾先後二次(第十四、十五届)入選全國美展。陳小穎師從嶺南大家方楚雄教授,廣美碩士研究生畢業,現任教高校美術,工作室由吳哲桐主理。哲桐繪畫傳統扎實,以兩宋院體為本,避其富麗,取其精嚴。摻入元人墨花墨禽一路,不趕時風,不與人爭,神凝意斂,自我完足。幽微玄妙而又寶氣莊嚴,觀之能生清淨之心。近年畫風轉趨淡雅,尤以荷花見長,市場向好。
抱山堂位於海珠區怡樂路祈樂苑,正對中山大學西門。匾額由前省文聯與美協主席林墉教授所題,紅木鎸刻。廣美李偉銘教授撰聯並揮毫賜墨寶:梅花一潭水,煙雨半山明。十個尺徑大字雄渾灑脫,大氣奔放。此二件真跡,皆為抱山堂的鎮堂之寶。引起彭博士詩興豪發,擴聯為詩寫下了一首五律,美慧會長應聲接唱,唐風也賡和一首。使此聯意境拓寬,內涵豐滿,小小畫室為之增色。並引起粵港美三地三人的聯唱,成為一段诗壇佳話
彭唐生(廣州)
梅花一潭水,烟雨半山明。
笔走龙蛇迹,纸听鸥鹭声。
砚池藏鹤影,书案长荷茎。
素雅成风格,功名动九京。
衣韻續題抱山堂
美慧(香港)
墨池梅影瘦,筆轉藕風輕。
鶴夢穿雲遠,螢窗照硯明。
抱山山入畫,解佩佩留聲。
若問丹青事,時來聽玉箏。
依韻續題抱山堂
唐風(紐約)
芸窗朗照明,腕底帶風輕。
勃勃生機發,徐徐氣韻行。
穿林鶯百囀,臨水鶴三鳴。
一派祥和景,為君獻摯誠。
賞畫品茶聊天之余,我壓抑已久,久曠的豆沙喉試哼了一首草原曲《我是一條小河》,香港詩詞學會梁晗曦(愛詩)副會長即興伴舞,曼妙舞姿驚艷了在場者並博得滿堂彩,真不愧是詩壇楊麗萍(孔雀公主)。原來梁老師家鄉彩雲之南的春城昆明,那是一個產生俊男美女,能歌善舞的地方,難怪呢?這是除了劇院以外,我見過的最美舞姿。
晚餐我們原來預訂『廣州酒家』一個包房,但大家歌興既起,都想找個地方抒發,女兒小穎提議說廣州有個高級會所,叫『music Box堂會』,內有自助餐和K歌一條龍服務,大家認為主意很好不妨一試。於是我們訂了一個中房套間,自5:00點開始直落至晚上十點半。觀其K房設施,中房空間比紐約的大房還寬敞,配套也還可以。唯音響质量一般,點歌機也老套沒音調升降功能,應該太久沒有更新了。但自助餐看來很整潔卫生,菜品菜式都不錯,大餐館有的這里都有,豬牛羊雞、魚蝦蠏𧐢,燒烤煎炸,茶水果汁,生菓燉湯,應有盡有。可惜我們這批女士文人,食量既少又喜清淡,今晚可就虧大了。但騷人之意不在食,而在陶然怡樂中,我們取了些菓品飲料後便開始點歌放聲。美慧、晗曦、逗姐三位是主角,我和彭博士今晚當綠葉。六點半後,中科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吳碩賢教授和助手,研究所副所長、一位女教授驅車前來聚會,我們相隔一年余後又相見歡。我去年寫的《中科院士的風采》一文大家都記憶猶新,有重量級人物助陣氣氛當然不同。自助式邊吃邊飲邊唱,倒是別有一番情趣。興之至口唱之、手舞之、足蹈之。大家忘了身份,投身其中皆食客,歌者也。吳院士愛唱傳統老歌,彭博士愛唱激情抗戰歌,美慧愛唱港台抒情歌,我喜歡雪山草原歌,晗曦呢,她什麼歌都能唱,且聲線優美唱得特別好聽。歡愉易過,彈指揮間,九點前吳院士的生物鐘響起,告訴他需按時回府了,我們握別後繼續狂歡至十點半,才依依不捨珍重道別。正是:
但從堂會放歌里,聽出心中每掛牽。
正應了「拋磚引玉」之言,有師友吟長續詠聯珠如下:
梁晗曦(香港)
随心漫舞小河前,胜友陶陶我亦然。
料得曲终人散后,高情长把梦魂牵。
(注):纽约唐风先生即兴演唱《我是一条小河》,诗诗即兴伴舞。时在广州市海珠区抱山堂雅集。爰以“小河”入首句。
唐生趣经(廣州)
常忆欣逢一载前,今朝再聚乐悠然。
陶陶居宴歌堂会,曲曲深情总挂牵。
廖广群(廣州)
漱玉听风水榭前,陶居未赴独潸然。
忽闻云外清歌袅,更惹诗怀萦梦牵。
梅振才(纽约)
自是友情排最前,琴棋诗画共怡然。
今朝好借小河水,洗尽人间名利牵。
黃天英 (紐約)
守孝完喪了掛牽,親朋摯友伴跟前。
小河名曲優姿舞,頓覺心寬亦樂然。
鄭東華(紐約)
陶醉山堂歌舞前,古風氣韻欲飄然。
羊城雅會逢知己,真摯詩情美意牽。
6月15日廣州抱山堂燈下
作者唐風:
诗人,作家。纽约华文作家协会,美洲中华书法学会,中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为冰心文学传媒总顾问兼撰稿,上海格律诗词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纽约中华诗词班导师,无邪诗社导师。喜探索辨微,求古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