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记忆系列之六
九里的季子庙
作者 张卉
“开吴之地,名士之邦”
镇江的丹阳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名流辈出。古城往西南35里地的九里风景区,不仅有六口奇特的“沸井涌泉”,更有一座江南闻名遐迩的季子庙,那是春秋时期与孔子齐名、有着“南季北孔”之称的季札的庙宇。

两千多年来,季子庙几经废兴,13年前,当地政府对季子庙进行了最新一轮修缮,焕然一新的季子庙,现存64座正殿和阴阳殿,128尊神像。这片安静的风景区,即使在黄金周,游客也不是很多,但庙宇内却终年袅袅香火,前来敬香祭拜的人们,除了游客外,大多为祈愿考试成功的学子或家长。
前院,并不大,最醒目的字迹,并非歌功颂德的匾额,而是海内外人士及远近村民为修葺古庙自发捐款的名录。
中院,令人心头震撼的也不是金顶红柱的殿堂,而是那座飞檐翘角的十字碑亭,因为亭中这块千余年来 栉风沐雨的十字碑,使季子庙成为南方最牛人物的庙宇!碑文是孔子 在季子去世后题写的碑铭,也是全国仅存的真正的孔子手迹。
据史料记载:碑文十个大字为古篆书体“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相传为孔子亲手所书,十字碑原件,早已湮灭于滚滚的历史之中,到了唐代大历14年间,有工匠按照拓本上的内容,对孔子手书石碑进行了拓本重刻,并安放于季子庙内。这块饱经了一千多年沧桑岁月的石碑,使孔子的真正手迹 得以传承下来。这座国宝级的文物十字碑也成了游人们拜谒季子庙时,必定参观的重要景点。
季札是春秋时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这位大贤虽然年长孔子20岁,但基本是同时代人。他是吴国国君 寿梦的小儿子,博学多才品行高尚,仁爱之心天下闻名,对功名财富看得很淡。他用“三让王位”、“徐墓挂剑”、“聘鲁闻乐”等事迹,践行了“受礼、诚信、仁义、贤达”的风尚。作为杰出的外交家,曾代表吴国出使中原诸国,显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敏锐的政治目光,贤能的高尚人品。
季札生于吴国,封于延陵,葬于延陵,史称“公子札”,“延陵公子”。他也是中国南方第一儒学大师,孔子对他久慕其名,尊他为圣人及老师,在他去世后,孔子亲自题字墓铭。“季子徐墓挂剑”的故事传颂了一千二百年后,大诗人李白拜谒季子庙时,听闻此事感慨不已,留下诗篇大作:“延陵有宝剑,
价重千黄金。
观风历上国,
暗许故人深。
归来挂坟松,
万古知其心。”

大江东去,历史沉浮,举杯邀月,鉴史知今。季子的博学贤能,淡泊儒雅,坚守而又高尚的品德,一直为后人仰慕,使得吴国终于从楚国的附庸国,变成了 让文明中原诸国忌惮的强国。在历史上传为佳话。
今天的九里风景区,春天山花烂漫,
夏天一碧千里,
秋天层林尽染,
冬天银装素裹。
它不是网红打卡地,却是集庙宇、亭台、泉井、河湖、田园为一体的秀美的国家2A级景区,是“闭门往事千年,开门即见历史”的吴文化的魅力旅游胜地。

作者简介
张卉,网名,花卉在开,北京市人,原为工程技术类工程师,退休4年来热心从事文学创作。已有30多篇散文、散文诗、格律诗,通过朗诵推送到多家媒体平台上。原创了一部话剧剧本,在去年年底公演,获得成功。现为《北京市古塔读书会》特约常驻诗人,中国楹联学会野草诗社诗人。


总裁:阳光 编辑:温心
审核:时光若蘭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