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寒,江苏省连云港人,1990年出生,江苏海洋大学毕业,连云港公益协会会员。国企工作,多年来,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诗文被选入多家文学作品选集,江苏省作协“壹丛书”入选者。
缄默,心之守
文/韩寒(江苏)
在时光长河的奔涌里,言语如灵动水珠,四溅、汇聚,编织成生活繁杂图景。可那脱口而出的刹那,并非皆为智慧清泉,有时恰似决堤洪流,裹挟着是非,将宁静生活冲垮,此时,沉默便成了守护心灵的坚固堤坝。
古往今来,多少纷争起于话多。街巷邻里间,闲言碎语常如暗箭,伤人无形。谁家夫妻拌嘴,旁人添油加醋传一番,小事化大,和睦家境蒙尘;职场之中,嫉妒者借唇舌为刃,散布谣言,把同事成果贬作运气或阴谋,公平竞争环境被污浊气氛侵蚀。这些长舌之人,看似只是过过嘴瘾,图一时口快,实则是用语言暴力,一点点破坏周围信任与和谐,仿若蛀虫啃噬房梁,初时不觉,日久根基动摇。
反观沉默,恰似静谧夜空,包容万象又沉稳自持。古圣先贤,多谙此道。老子骑牛出关,一路无言,却留下洋洋洒洒《道德经》,字字珠玑,阐释天地至理,他知晓话语过多会困住思想,不如归寂,于无声处听惊雷,悟透世间规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远离官场喧嚣,不参与朝堂攻讦,以沉默对峙世俗浑浊,守内心桃源,耕耘诗意岁月,其作品反倒因这沉淀,字里行间满是超脱尘埃韵味,流传千古。
于日常琐碎里,沉默亦是良方。朋友遇挫,与其喋喋不休安慰,说些不痛不痒道理,不如默默陪伴,递一杯暖茶,目光关切便是最强支撑;家庭矛盾前,冷静闭嘴,怒火就不会燎原,待情绪平复,理智回归,再平和沟通,方能化解症结。正如暴风雨中,树木妄动枝叶易折,若能站稳扎根,静静抵御,风止雨歇后,依旧挺拔。
时代浪潮汹涌,信息爆炸催生言论狂欢。键盘背后,匿名者肆意评判他人生活,恶意揣测、随意指责,以为屏幕相隔便能免责。实则每句恶言都如回旋镖,伤人同时,折射自身狭隘与戾气。此时亟需沉默匡正,闭上嘴,收起键盘,不是怯懦,而是修篱种菊,守护内心安宁净土。
“沉默是金”,这古老箴言穿越千年,熠熠生辉。它并非冷漠疏离,而是历经世事洞察后的通透选择。不语,是不给虚假消息传播助力,不让情绪失控主导行为;不言,是用内省代替争论,以沉思孕育成长。人人若能让沉默驻心,则生活少无端纷扰,社会氛围亦会在静谧中走向醇厚,个体于无声修炼中,雕琢灵魂,岂不美哉?
默守心隅,静绽芳华
文/韩寒(江苏)
在岁月的幽径深处,言语仿若灵动飞鸟,或婉转啼鸣,或振翅高喧,于人际的天空划出斑斓轨迹。然,当这飞鸟过度聒噪,便会惊扰生活之林的安宁,此时,沉默恰似静谧的巢穴,予心灵栖息,护情谊恒温,乃为人处世的智慧珍宝。
观古之贤士,多有以沉默为盾,抵御外界纷扰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嵇康于山林间,轻挥斧斫,素琴相伴,面对司马氏集团的征召,以沉默之姿,拒仕途诱惑,守内心高洁。那一曲《广陵散》,弦上流淌的是对自由灵魂的坚守,对尘世喧嚣的摒弃,他未以激烈言辞抗辩,却用沉默筑起一道决绝壁垒,令后世敬仰其风骨,沉默在此,化作最有力的反抗,诠释着不随波逐流的坚毅。
又见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虽居闹市,心向桃源。邻里乡亲或许不解其归隐之念,他却从不赘述缘由,只在田园阡陌间,默默耕耘,晨迎朝霞,暮送夕辉。那一份沉默,是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是遵从内心本真的笃定。于无声处,他将诗意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为浮躁尘世添一抹宁静亮色,引无数后人探寻那沉默背后的豁达心境。
再察平凡日子,长舌之风亦常悄然侵蚀。街头巷尾,总有好事者聚堆,张家长李家短,添油加醋,说得唾沫横飞。前日王家夫妇小摩擦,经其嘴一传,竟成不可调和矛盾;昨日李家小子的小挫折,被渲染成前途无光惨状。这些无端言语,如毒藤疯长,缠绕当事人心头,使之困厄、沮丧。而沉默之人,恰似暗夜灯塔,静静伫立,不被流言裹挟。他们深知,未经证实之言,不过耳旁风声,何必浪费口舌争辩?不如缄口,守一方心宁。
且看家庭之中,沉默亦为调和剂。夫妻拌嘴时,若一方冲动还击,势必火上浇油;若能沉默以对,先平复情绪,再理性剖析,诸多矛盾便可化于无形。亲子相处亦然,青春期孩子叛逆,父母与其唠叨施压,不如适时沉默,给彼此空间反思,爱与理解便能在这静谧间隙中悄然传递。
于社交场合,沉默更是修养体现。宴会上高谈阔论者众,然真正受敬重者,常是那位微笑倾听、偶尔插言的嘉宾。他不会轻易打断他人发言,亦不急于炫耀己见,而是以沉默为基石,构筑沟通桥梁。这沉默,是尊重他人表达的权利,是虚怀若谷的胸襟彰显。
“流言止于智者”,智者之智,在于懂得适时沉默。不说,并非无知或怯懦,而是洞悉世事后的主动抉择。恰似秋叶飘落,不喧哗,不悲叹,默默归于大地怀抱;如溪流潜行,无声浸润土壤,滋养沿途生灵。
在这熙攘人间,愿吾辈皆做沉默智者。于他人是非前,管住唇舌,莫让无心之语成伤人利刃;于自身情绪波澜时,按下言语冲动,借沉默梳理心绪。以沉默守心隅净土,任外界风雨琳琅,我自岿然不动;凭沉默蓄内在力量,待时机成熟,方吐真知灼见。如此,个人可修温婉娴雅之质,社会亦能崇敦厚包容之风,那隐匿于沉默下的芳华,必将静静绽放,馥郁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