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王红民(副主席)
策划:紫气婴儿(主席)张青杰(副主席)
主持人:公主小妹(秘书长)
讨论视频
文化强国量子诗歌文化传媒创始人,社长:王雷(紫气婴儿)
简介:
王雷,笔名紫气婴儿、婴儿,北京人。北大理学学士、法学硕士、推荐留校生,上海蚁猫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中科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2012年度客座研究员。《世界文学》平台,“优秀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执行主编。“盛世华夏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李白杯”全国诗书画精英大赛一等奖,“毛主席诗词杯”全国诗书画家大奖赛冠军,第二届“神州杯”年度大赛特等奖,“古韵新声·诗意中国”全国诗·书·文·诵大赛诗词银奖、书法星锐奖……
参与人员:
文/王红民(上海)
当土地裂开纵横的网状时
两个小身影跌进深秋
藤蔓缠绕的童话里
她们的笑声
惊飞了田埂上的麻雀
沾满泥土的小手
扯断最后一丝羁绊
沉甸甸的红薯滚落掌心
像握住爷爷大半辈子的守候
背篓压弯稚嫩的脊梁
汗珠砸在泥土里
洇开比蜜还甜的牵挂
她们摇晃着往前走
把夕阳
也装进了归家的行囊
红薯地里的童趣
文/王红民(上海)
秋风总爱用微凉的指尖,在土地上轻轻描出细密的皱纹。那时节,放学路上的田垄便成了最诱人的游乐场。两双沾满草屑的小脚丫,迫不及待地踩进深秋松软的泥土里,惊起几串欢快的笑声。
红薯藤编织的青纱帐,是大自然馈赠的童话剧场。藤蔓间藏着的蝴蝶,总爱逗弄追着它们跑的小身影。两小羊角辫突然停下脚步,屏住呼吸,看田埂上打盹的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远,留下一片扑簌簌的声响。
挖红薯是最有趣的游戏。沾着泥土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扒开藤蔓,像打开神秘的礼盒。当红薯咕噜噜滚入掌心时,仿佛握住了整个秋天的温暖。奶奶说,这是爷爷播在土里的期盼,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在秋日酿成了甜糯的温柔。每一颗红薯,都裹着阳光的味道,藏着土地的秘密。
装满红薯的背篓渐渐压弯了小小的脊梁,汗珠顺着脸颊坠落在田垄间。可谁也不觉得累,因为每一滴汗水都晕开了甜意。两小羊角辫哼着自编的歌谣,踩着晚霞的影子往家走。晃悠悠的背篓里,装着的不只是红薯,还有整个秋天的童话,和永远也唱不完的童谣。
也许多年后,每当闻到烤红薯的香气,记忆里那片红薯地便会重新鲜活起来。风里依然飘着童年的歌谣,土地上依然刻着时光的皱纹,而那两双小脚丫,早已走出了红薯地,却永远走不出那段被阳光晒暖的童年时光。
简历:王红民,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人。上海打拼 20 余年,就职于公元管道(上海)有限公司。喜欢散文、现代诗。中国诗歌网蓝v 诗人。《青年诗人》第 38 期学员。金声诗刊会员。神州诗歌报会员。神州诗歌报诗人之家委员会副主席。神州诗歌报散文主编。远阳文学副社长。末代诗人副社长。文同文化社创始人。文同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洋县作协会员。电子章回小说 《诸葛亮军团》《假如关羽没有失荆州》发表于个人公众号。多篇散文、现代诗发表公司报刊《公元报》有散文及现代诗发表于《诗歌汉中》《汉江》《洋州鹮乡》《秦岭之韵》《天汉一羽》《冬歌文苑》《诗行走》《洋县作家协会》《金声诗刊》《诗歌前线》《电子诗刊》《神州诗歌报》《祥云总社诗刊》《双亚集团黑米爷爷》《作家地带》《胭脂湖文艺》《白孔雀诗选》《远阳文学》《秦汉文旅》《锦诗阁》《黄果树文学》等。
2.垄上童谣
文/砚舟余波(湖北)
在爷爷的红薯田
两个小身影,俯身与泥土絮谈
爷爷把希望埋进垄沟
孙女的笑声,惊飞田埂
那只振翅的蚂蚱
竹篓张开怀抱
网住整个秋天的甜
一个将脸蛋埋进泥土
倾听红薯藏起的蜜
一个踮脚,跟竹篓拔河
要把爷爷的汗滴
堆成小小的山
风从田的这头,奔向那头
摇响童趣的银铃
红薯藤轻轻打着拍子
晃软了爷爷 满是笑意的心
那些沾泥的脚丫
踩着时光鼓点
把“耕耘”二字
谱成最甜的歌谣
作者简介:余波,字砚舟,号楚郢闲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资深媒体人、文旅资产管理专家、高级人力资源师、高级新媒体运营师。《神州诗歌报》会员委员会副主席、文同文化社特约顾问、法中经济文化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湖北"荆州礼物"品牌联盟主席、《楚郢闲话》新媒体创始人。深耕新闻、文旅产业领域二十余年,历任主流媒体记者、主编、文旅企业主要负责人。发表深度报道、文化评论、文化史料、散文、诗歌等作品逾百万字。文章散见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及全国多个数字媒体平台。学术上致力于荆楚文化研究,策划运营多项文化遗产活化项目,以新媒体传播赋能城市发展。
3.挖红薯
文/张青杰
当风解开秋的纽扣
汗水泡软贫瘠的土地
爷爷的锄头
挖开沉甸甸的甜蜜
大手拉小手
爱在背篓间传递
岁月的故事刻进爷爷的皱纹
和孩子们的笑脸
简历:张青杰,男,汉族,1968年出生于河南,北京大学毕业,现在北京电力系统工作,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之家常务副主席,喜爱诗歌、散文写作,在公众号、网络媒体上发表多首诗歌。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我与世界的沟通方式。
文/公主小妹
佝偻的时光,蜷在红薯的藤蔓上
弯成犁辕的爷爷,肩头摇晃着竹篓
小辫,钓起垄上的阳光
"俺背!"、"俺背!"童音翠绿了山岗
老茧裹住小手,沉甸甸的秋
顺着背篓的细纹,淌进灶台的火光
作者简介:公主小妹,山东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诗歌会员,唐宋风韵诗社主编,神州诗社编辑。华人诗者联盟总裁,桃源诗社文化传媒总裁,青年文学家塞北文学社签约诗人。 当代诗星签约诗人。
5.收获
文/杨珺(山东)
吹自山谷的风敞开舒缓童谣
爱的魔力馈赠在泥泞小路
红薯,笑脸,竹篓
一边是丰收,一边是幸福
纯粹的温情在心尖上流动
一切种子走向回家的路
2025.06.18
作者简介:杨珺,山东聊城人,诗歌爱好者,作品散见《神州诗歌报》杂志和诗社平台。诗观:诗歌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6.七律 爷孙收薯
文/心雨(济南)
垄上霜轻映晓晖,爷携双稚踏秋归。
藤翻金叶泥中卧,手捧红苕篓里依。
幺妹争提怜鬓雪,阿翁抢负护衣辉。
人间至味天伦乐,笑影随风入暮扉。
简历:作者简介:心雨,女,济南人,一个喜欢文字的个体户,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7.《根脉在薯香里绵延》
文/蝶舞(福建)
铁锨咬开黄土的缄默,裂痕蜿蜒成爷爷额上的河
藤叶翻涌,咀嚼着风。你俯身
指尖剥落薯块腹地,比月色更古老的尘封
所有人都想把整片田垄的份量,压入自己的脊梁
妹妹的手快过影,将悬着霜色的承诺
藏进自己的竹篓。田埂在步履下,熔成三股偷偷流动的时光
泥土蒸腾着甜腥,与日头煎出噼啪响的焦香交织
竹篓啃噬着肩胛,咽下夕阳的吱呀。我们都在争抢
把更沉的暖意,勒进骨缝,串起归途的星光
暮色漫过,将背篓洇染成大地憨厚的笑颜
三个身影叠成一篓沉甸甸的呼吸
正从泥土的年轮,滋滋作响,渗出梦的微光——
从土里刨出的滚烫,灼灼如
爷爷喉间未及吐露的嘱托
在薯芯深处,拱动新生的胚芽
而我们倾斜的背篓,在无声的角力中
漏下光阴的碎屑。它照亮——
每捧温热的泥土里,所有爱都站成互相支撑的根脉
2025.6.18
简历:黄聪明,笔名蝶舞(花间蝶舞),福建省南安市人,现供职于南安市教育局;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律绝、词牌、新诗均有所涉猎,原创诗词破千首,曾多次荣获全国诗歌大赛金奖;目前200余首诗词发布于中国作家网与中国诗歌网,另有部分诗词散见于《诗刊》《先锋诗刊》《中国网络诗歌》《青年诗人》《诗词方舟》《诗人》《神州诗歌报》等刊物。
8.田埂的童年
文雅
霜降在田垄刻下纹路时
两对羊角辫扎进赭色浪涛
薯藤编织的翡翠迷宫里
她们追逐着蜻蜓的金翅膀
抖落了田埂上沉睡的暮云
裹着泥香的指尖挑开藤蔓
饱满的红薯滚进童真的怀抱
那是老农藏了四季的月光
在霜降时节酿成金色色的梦
竹篓坠弯了稚嫩的腰肢
汗滴砸出星星形状的涟漪
泥土馈赠的蜜意漫过舌尖
她们踩着田鼠的脚印返程
把熔金般的夕阳
揉进沉甸甸的背篓里
诗人简介:许文雅,北京人,著有诗歌作品百篇发表于海西网文学网,头条,雁妮诗刊及其他诗歌网站与刊物。曾获得对联大赛三等奖,爱好文学、朗诵、主持等。曾任华协海西网北京分会宣传部长,广东分会副会长,天津分会副会长,天津分会会长。
9.箩筐的重量
子涵/浙江
铁锨切开土地的褶皱时
红薯急忙跑出来
拿着带有体温的泥土
童年的欢乐,未曾缺席
一拿一放,筐里的红薯
丈量着隔代亲的距离
归途,三个筐此起彼伏
压弯的岁月
把丰收的重量
吟唱成永恒诗行
作者简介:曹海兵,业余文学爱好者、“金平湖”文学社社员、平湖市作家协会会员、嘉兴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华人文学微刊》《齐鲁诗风》《探索诗歌》《金陵诗苑》《槐树花》《槐花苑》《中国诗歌网》等平台。
10.箩筐
文/高琳
三只箩筐装得下——
风沙和几座土坳
“爷爷,红薯给我呀,都装我这 。”
孙女踮脚,晃着羊角辫,稚嫩的声音在山谷回响
夕阳带着他们下山
孙女们的箩筐越来越轻
爷爷的箩筐沉入更深的土里
2025.06.18 晚
简历:高琳,笔名琳琳,上海人,1999年在全国育聪明宝宝征文大赛中获上海赛区一等奖。2022年璀璨山河杯全国诗词大赛获三等奖。2023年2月出版个人诗集《彼岸》。2024年3月获金庸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增爱·北星杯》二等奖。2024年获得上海市民诗歌节三等奖,2024年12月北星杯格律体新诗大赛一等奖。
11.红薯地里的密语
黄慧慧(陕西)
霜把土地腌成咸菜色那天
两串笑声捅破红薯藤的帐篷
蝴蝶举着金箔逃窜
惊起麻雀扑棱棱的标点符号
指甲缝里嵌着泥土的芬芳
扒开裹满故事的藤蔓
沉睡的红薯滚进掌心
像攥住爷爷窖藏的蜜罐
背篓摇晃着童年的刻度
汗珠在田埂上摔成星星
我们把晚霞卷成纸筒
对着山谷喊出跑调的童谣
回声撞碎在暮色里
溅起满地跳动的音符
作者简介【黄慧慧】女,陕西洋县人。喜好读诗画画与文学创作,热爱音乐舞蹈,热爱家乡的文化公益活动。偶有文章见网络平台。现从事美术教育事业。
文/曹源(湖南)
红土摊开,像晒干的血布
老人和孙女弯腰——
挖红薯的动作,轻得像怕惊醒什么
红薯沾着泥土
像未擦净的血痕
爷爷悄悄塞一个大红薯进筐
孙女也悄悄塞一个——
没有言语,只有重复的手势,
比千言万语更重。
我忽然看见祖父
田埂上擦汗的身影
红土地贫瘠,却长出
最笨拙的爱——
偷藏红薯的手
原来是最温柔的传承
有些情感
不必说出口
简历:曹远国,笔名曹源,湖南桂阳塘市人,桂阳诗文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有作品发表《嘉应文学》,《打工族》。桂阳诗文公众号及中国诗歌网。现在深圳打工。诗观:诗是诗人内心痛出来的语言。
13.粉墨红薯
文/荼蘼花
我听过关于红薯的故事。
母亲因此而患了心病
那一山的泥泞仍在。痕迹却被篡改
新的主角们重新施了粉黛
隔着时代的刀锋,红薯又被雕琢成另一种道具
大山,老人,孩子,呐喊声
依旧在深渊回荡:
“走出去吧,才有活路”
有人在高楼享用精致的料理——
红薯被制作成长寿的食物,
与废弃的餐巾纸一同起舞
却还是没有人去思考,谁在操控那幕后的大掌。它
搅动着纷纭,翻过来又覆下去
简历:作者简介: 李丽君,笔名荼蘼花。山西吕梁人,无趣的时候写写分行。
文/刘璇
想与你一起做简单的事
比如挖红薯,背回家
爷爷的背篓承载了童年欢愉
泥土地里两代人互相托举
大手拉小手,陪我长大
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有滋有味
所有的空虚被温情填满
小手拉大手,陪你变老
那一起流下的汗水
成了幸福的泪水
感染着屏幕前的我
多年以后,我
还和自己的儿孙一起挖红薯
讲起曾经和爷爷一起挖红薯的故事
简历:流点玄念:实名:刘璇,笔名:铜豌豆,商洛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微旬刊《大文坊》诗歌坊主编,汉中洋县《文同文化》编辑部点评老师。《大文坊》2023年度文学奖获得者,2023年荣获“我为家乡写首诗”全国诗词大赛中二等奖,2024年荣获全囯第七届“玉兰杯”原创文学网络电视大赛“十大文学成就奖”第三名和“专家评审奖”金奖,2025年荣获“通兴杯”全国散文大赛三奖,数次获得远阳文学社等全民诗歌运动同题大赛优秀奖,有百余作品散见报刊,在媒体平台刊发。
15.郭靖哥哥
一个小视频,而且是刻意拍的小视频片段,说明不了什么,没有必要过于引申。两个小女孩儿穿的这么好,她们的家境应该是不错的,她们应该不会经常是在地里劳动,也就是她们非常懂事儿,非常可爱,常能体谅大人和老人的辛苦,爸爸就此拍个视频而已。
她们的家境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应该是过得非常不错的。
没那么严重。红薯即使碰了皮儿也不会很快就坏掉。红薯有汁液,很快堵上并凝固。
他这个一看就是南方的土地。
北方储存红薯挖地窖是因为红薯不能受冻,到秋冬季节很容易冻坏。南方通常不需要挖地窖长期储存红薯。
作者简介:郭靖哥哥,河南郑州人喜欢诗词,与大家一起交流!
16.红薯
文/木子青(河北)
一块红薯
终究是要给人充饥
在特定的年代
甚至能救人一命
这种宿命已经融进血液
如果说,吃苦是为了吃苦
把一种苦难堆积成山
让别人仰望
请思考
矮下去的,又是什么
历史的苦难,就摆在那
这足够刻骨铭心
演绎没有错
毕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但一个爷爷,与两个垂髫小儿,穿着新潮的衣
在土地上,让一块红薯
在几个箩筐里翻来覆去跳舞
吸引的眼球够多了
红薯,也没想到
宿命还是被一些人
篡改了
作者简介:木子青,本名李静,河北承德人,愿以我眼观世界,愿以我笔写我心。
文/李月
爷爷把坡上的故事
讲给孙女儿听
锄头叩响泥土门
红薯从土里探身
像一群胖乎乎的惊喜
孙女们的笑 抖落草叶上的云
箩筐盛着 祖孙仨的光阴
一颠一颠 晃成秋天里
最暖的民谣~
作者简介:
李月,笔名月牙儿,来自河北张家口市。钟情于文学,诸多作品曾在各大平台踊跃投稿。
喜欢在文字里徜徉,携一缕墨的幽香,潇洒的走在文海里,写出自己的风景。倾心于万般柔美的风韵,雕刻着永不凋零的怡雅
文化强国实验室量子诗歌(筹)
主席:紫气婴儿(王雷)
副主席:张青杰
副主席:余波
副主席:王红民
秘书长: 公主小妹
秘书长:陈晓
主席团成员:紫气婴儿 (王雷) 张青杰 余波 王红民 公主小妹 文雅 流点玄念 陈晓 香花果 张立国 倚楼观蝶舞 金海龙 地球边缘 刘明言 王彦霞 Michael 鹏.友.朋 不二先生 苏山有鹿 天王 百炼成钢 白鹭主编 风荷 郭靖哥哥 虎虎生风 寂静流年 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