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忠魂 赤心贯日月
——冀鲁红色阵地跨域共建联盟
文/石金超
热烈庆祝红色教育共建联盟揭牌仪式,六月十五日分别在鲁阳红色记忆馆和鲁北抗日英雄第一村红色记忆展馆举行!当渤海湾的海风拂过黄骅烈士牺牲地的青碑,当鲁北平原的阳光照亮柴林庄抗日英雄村的土墙,一场跨越地域的红色对话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拉开序幕。河北省黄骅烈士牺牲地纪念馆、鲁阳红色记忆馆、南皮县烈士陵园与鲁北抗日英雄第一村柴林庄,以“跨域共建红色路,凝心同育后来人”的信念结盟,将散落于冀鲁大地的英雄史诗编织成教育长卷,让铁血忠魂在共建共享中焕发时代光芒。这不仅是场馆与村落的联结,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先烈的热血在此刻化作火种,志愿者的足迹在此处凝成丰碑,红色基因在跨域融合中完成从历史到未来的庄严传递。
一、铁血丰碑:英烈精神穿越时空的回响
1943年的渤海之滨,黄骅烈士用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他倒下的地方从此成为精神高地,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不屈”的密码;鲁北柴林庄的桑树园子里完成了庆云县大队的孕育,抗日军民曾用土枪土炮筑起了血肉长城,黄骅司令在柴林庄大桑树园子及以北的元旦之战的硝烟里依然弥漫着铿锵的誓言“英雄第一村”的名号里,藏着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和脊梁。南皮烈士陵园的松柏间,长眠着无数为家国捐躯的英魂,张华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让墓碑前的鲜花永不凋零;志愿者石金超行走在柴林庄的街巷,用镜头和文字打捞被岁月尘封的抗战记忆,让“最后一碗米送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赤诚重见天光。
这些散落的红色坐标,曾各自在时光中守望,黄骅烈士牺牲地纪念馆里,泛黄的文件与锈迹斑斑的武器诉说着战争年代的残酷;鲁阳红色记忆馆中,老兵的口述史与战地照片还原着“村村皆是堡垒,人人皆为战士”的壮阔。当它们因“红色教育共建联盟”的使命牵手,便不再是孤立的纪念符号——黄骅精神为鲁阳记忆注入“以身许国”的底色,柴林庄人在南皮的抗战故事为南皮陵园的英烈谱补充、完善了“全民御侮”的素材,缅怀张隐涛建立在庆云县的(津南农民自卫军)的壮举。这种跨越地域的精神共振,让“忠诚、担当、奉献”的内核在互鉴中愈发清晰,如同一座横跨冀鲁的精神桥梁,让先烈的目光穿透时空,与当代人的初心遥遥相望。
二、星火燎原:跨域共建激活红色基因密码
共建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红色基因的重组与激活。当黄骅烈士牺牲地纪念馆的老书记孙立国、黄骅烈士的孙子:黄俊财带着“红色教育共建”的牌匾走进鲁阳红色记忆馆、柴林庄红色历史博物馆、当鲁阳红色记忆馆田会生馆长在南皮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讲述渤海军区的历史,地域的界限被信仰的力量打破,单一场馆的教育半径扩展为覆盖冀鲁的精神网络。张华老师将南皮张隐涛烈士的日记图片,与鲁阳记忆馆的“红色文物”联动展出,那些文物上的“舍小家为大家”,与黄骅烈士的精神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石金超把展馆建立在华材希望小学,就是带领孩子们参观红色文化记忆展馆,烈士牺牲前“一定要把鬼子赶出中国”的呐喊,与孩子们稚嫩却坚定的誓言在展厅里回荡。
这种共建的力量,正在催生新的教育范式:在黄骅牺牲地,学生们触摸着当年的场景,听志愿者讲述“以少胜多”的战术智慧;在柴林庄,老兵、老党员演示着当年制作的土炸药,让“人民战争”的真理从书本走向现实。当鲁阳记忆馆的“红色课堂”与南皮陵园的“祭扫仪式”形成教育闭环,我们要链接线上VR展厅将四地的红色资源串联成“云端史馆”,红色教育便突破了时空限制,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活态文化”。这种跨域共建,恰似将散落的星火汇入熔炉,让红色基因在融合中释放出更炽热的能量,照亮青少年的精神之路。
三、薪火永续:从历史丰碑到时代担当的精神远征
挂牌仪式上,黄骅烈士牺牲地纪念馆的红色教育共建的铜匾与鲁阳红色记忆馆交相辉映,南皮烈士陵园的松柏与柴林庄的大桑树园子遥相致意。这不是纪念的终点,而是传承的新起点。共建单位签下的不仅是一份合作协议,更是一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如何让90后、00后理解“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如何让和平年代的青年读懂“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沉重?跨域共建给出了答案:用冀鲁大地的真实历史说话,用英雄故里的鲜活故事育人。
未来,四地将联合开发“冀鲁抗战精神”研学路线:从黄骅牺牲地出发,重走“渤海抗日走廊”,在柴林庄体验“抗日根据地腹地”的运作,到南皮烈士陵园举行“祭奠仪式”,最后在鲁阳记忆馆的“红色讲堂”里聆听老兵口述史。这种沉浸式教育,让书本上的“英雄”变成可触摸的“榜样”,让抽象的“精神”化作具体的“行动”。正如张华老师所说:“守护陵园不只是清扫墓碑,更是要让每个来参观的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是多少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石金超也在八年的调查中感慨:“柴林庄的每一块青砖、每一寸土地都记得英雄的名字,留存着历史的记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名字永远响彻在历史的长河里。”









通讯员风采:
石金超,男,汉,山东省庆云县人,1966年2月出生。红色文化传承人,爱心公益人士,鲁北抗日英雄第一村——柴林庄村红色文化挖掘志愿者。担任庆云县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诗词协会会员,庆云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员、冀鲁边革命老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员。石金超酷爱传统文化,尤爱红色文化,是柴林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记忆展馆、红色文化长廊、红色历史博物馆的创办者,并担任庆云县严务乡华材希望小学名誉校长,石金超抗日文化书院院长,庆云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