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香山公园之五
我们今天侧重来说一说关于香山公园的几处重要景点。
到过香山的人,都知道东宫门是香山公园之正门,其坐西朝东两侧有铜狮。这里乾隆所题的"静宜园"赤金大字匾额悬在门檐上。此门是改造后的大门,原静宜园大门是城关式建筑,门口有牌坊三座。
我们先说一说香山寺。据有关资料介绍,香山寺遗址即金大定二十六年,也就是1186年所建,原为金代行宫。据史料记载,原有五层大殿,前有石坊、山门、钟鼓楼、城垣、红墙碧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经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二次浩劫之后,只剩下正殿前的石屏、石碑和石台阶等为数不多的几件不怕火燹的石头制品了。其山门内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石碑内容,是乾隆书的《娑罗树歌》。山门外有几处著名古迹,听法松寺门两侧有二株遒劲挺拔、枝叶繁茂的古松,状如听法故名。 金鸡叫在听法松下甬路中心的方砖上,跺几脚可听到铮铮之声,犹如金鸡啼鸣。
关于双清别墅,我们前面曾经有过简要介绍。在香山寺东南半山坡上有一处别致清静的庭院即双清。院内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乐濠,一股流向静翠湖,此即"双清"二字之缘由。院内池旁有八角亭及参天银杏树。1917年河北省大水督办熊希龄,办香山慈幼局在此建别墅,始称双清别墅。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随党中央由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来平住在此处,直到11月份才迁居中南海。在此,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
此时,我们再来说一说香炉峰。如前所述,香山的至高点,其海拔557米,这个香山公园最高处,因其地势陡峭,登攀困难而俗称“鬼见愁”。香山公园先后在顶峰建起三个有特色的亭子。香炉峰“重阳阁”,意在九九重阳,登之可望京城。“踏云亭”因秋雨后,春雨前缕缕云丝穿行亭内外,犹如踏云一般而得名“紫烟亭”,因晨夕之际的薄雾淡淡如紫色云霭时隐时现,颇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味道而得名。站在白玉观景台上,远处昆明湖宛如一盆清水,各式建筑星罗棋布,使游人对北京城会有全新的认识。
这里还有西山晴雪碑,从平台北望,即可见到石碑一座上书"西山晴雪"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所立。为燕京八景之一。
这里还有玉华山庄。从"西山晴雪"往下走,过玉华四院、三院,即到山区中心地带的玉华山庄。此处是明代玉华寺后改建为山庄,是观赏红叶的好地方。
关于昭庙,从玉华山庄往北经芙蓉馆即到昭庙。这是一座大型藏式喇嘛庙。乾隆四十五年,也就是1780的时候,为接待西藏班禅来京而建。该庙的醒目建筑即琉璃塔昭庙,高30米,塔顶有黄色琉璃宝瓶和八条垂檐脊,檐间系有铜铃56个,闻风而响。
这里还有眼镜湖。见心斋下有两个小湖,像两个眼镜片,眼镜湖两湖之间的小石桥,颇似镜架故名眼镜湖。
(注:所有北京之行的参考资料、引用等均在最后章节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