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衡山国二王刘勃、刘赐与黄州邾城
文/戴 志
2025年6月17日
汉高祖刘邦立国之后,因循秦制,确立‘‘百官之职’’和‘‘分天下为郡县’’的制度。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淮南厉王刘长的次子安国候刘勃为衡山诸侯国国王(国都设在今黄州禹王旧邾城),辖境仍以秦末原衡山郡所属之地。从此,邾城内的衡山郡行政机构结束,代之以衡山王国机构形成。邾城由衡山郡城转型为衡山王都。衡山国属西汉郡国并行制下的诸侯王国,初期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如置官吏、征收赋税、断狱决讼、维护治安、统领地乡武装等。公元前153年,刘勃拒绝参与七国之乱,并支持朝廷平叛有功,改封为富裕之地济北地区为王。
刘勃调任济北王后,其弟刘赐于公元前153年至122年,继任衡山国国王,延续以邾城为都城。刘赐治理衡山国31年,治国无能,理家无方,庸碌懒政,不思进取。晚年附和淮南王刘安谋反,谋反事败自杀。西汉衡山王只历经了刘勃、刘赐兄弟二人,他们的统治跨越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初期,见证了诸侯王国从相对自治到中央集权强化的转折,最终因刘赐参与谋反而终结衡山国历史。最后一任衡山王刘赋死后,衡山国被汉武帝颁令废止,降衡山王城为邾县县城。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两汉黄州邾城
文/戴 志
2025年6月18日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继续执行景帝的‘‘削藩’’之策,消灭企图谋反的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之后,对‘‘邾城谋反事件’’借题发挥,于元狞元年(前122年),趁机将衡山国复为衡山郡。仅一年时间后,又将衡山郡降格为邾县,县治所仍设置在邾城(今黄州城北禹王办境内)。元狞二年(前121年),朝廷废衡山郡,划衡山郡、南郡两地设置江夏郡,领十四县,邾县是江夏郡十四县之一,作为县治所的邾城,依然是长江中游的军事要塞。江夏郡治所设在西陵县(今新洲区老县城附近)。
东汉时期,江夏郡治所曾迁徙到蕲春。三国时期,江夏郡治又迁移到武昌。
黄州邾城历经时代变幻,转瞬间由举世瞩目的王都,地位隆崇的江淮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跌落为寂寞无闻的小县城。邾县主官称邾长,辖境约今黄州区、团风县、浠水县及罗田县一部,历两汉未有变更。
东汉末期,建安十二年(207年),孙权进攻江夏,江夏太守黄祖兵败,惶恐中的黄祖得甘宁救脱。黄祖依甘宁此功,仅封甘宁为邾县邾长,甘宁心里极不乐意,不久后率兵挟邾城投靠东吴,成为孙权手下大将。邾城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甘宁政治和军事生涯的转折地,经历甘宁挟邾投吴事件后,邾城开始步入三国政治舞台,为吴魏两国政治和军事家们瞩目,成为吴魏双方,多年拉锯战的争夺要地。这些正史所记载的事件,从一个侧面再一次证明了,黄州赤壁,就是三国赤壁之战的主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