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军《岁月留痕》
自传连载
第60章:
热爱为舟,情谊作帆的退休新航
2022年,岁月的车轮缓缓驶过,却在我退休后的生命画卷上,镌刻下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这一年,我仿佛是一尾重新跃入江河的鱼,在热爱与奉献的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澎湃天地,每一段经历都闪耀着温暖而动人的光芒。
年初,命运的丝线牵引着我走进了金球俱乐部。推开那扇门的瞬间,我便被其完备的架构与蓬勃的氛围所感染。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都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徐亚光书记,这位曾在吉林油田新民采油厂深耕多年的前辈,他的关怀似冬日暖阳,驱散了我初来乍到的不安。每一次交谈,他都耐心地为我剖析宣传工作的要点,从大局的导向把控,到细微处的文字斟酌,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我的殷切期望。他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握着茶杯,目光温和而坚定地讲述着经验,那些话语如同明灯,不仅照亮了我工作的方向,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位长者无私传承的高尚情怀。
而司学东、徐爽老师和赵竹安、何天卓等领导他们的赏识与推荐,是我得以融入这个大家庭的珍贵契机。作为身兼多职的行业精英,他们给予我的信任与鼓励,让我倍感荣幸。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文化事业近乎虔诚的执着与热爱,这份精神也深深激励着我,在俱乐部的工作中全力以赴。即便腰间盘突出的病痛时常如影随形,每一次活动现场,我依然会咬着牙,扛起相机穿梭在人群中。镜头里,是大家灿烂的笑容与精彩的瞬间;脑海中,是对工作的坚守与热爱。当我伏案撰写稿件时,窗外的月光洒落,台灯的光晕将稿纸染成温暖的鹅黄色,我知道,这一份坚持,不仅是对职责的担当,更是对生活炽热的回应。
在俱乐部的工作让我找到了发挥余热的舞台,而走出俱乐部的大门,更广阔的天地同样向我敞开怀抱。我活跃在地方文化活动的浪潮中,东北大秧歌欢快的鼓点,总能点燃我心中的热情。看着张连举老师组织的秧歌队伍在阳光下舞动,那鲜艳的服饰、飞扬的彩绸,仿佛将生活的活力与美好都尽情展现。每当收到社会团体的活动邀请,我便如同奔赴一场与热爱的约会,即便路途遥远,即便需要自费打车,也阻挡不了我前行的脚步。在活动现场,我既是记录者,也是参与者,用镜头定格每一个精彩,用文字诉说每一份感动。当文章发布在今日头条,收获无数点赞与共鸣时,我内心的喜悦如同春日绽放的繁花,满溢而出。而徐丽、张晓彦和乡领导高海英等组织的采风之旅,更是将这份热爱推向了新的高度。查干湖的浩渺烟波在晨光中泛起粼粼碎金,红星牧场的广袤草原上,风裹挟着青草香掠过耳畔,南英山的秀丽风光里,层峦叠嶂如诗如画。在旅途中,大家对我的信赖,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当我拖着疲惫却又满足的身躯回到家中,回忆起那些与大家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心中满是幸福。我深知,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更让“北方都市文化”的影响力如涟漪般不断扩散,而我,有幸成为了这美好传播的一份子。
在为地方文化奔走的日子里,来自油田的呼唤又勾起了我心底最温暖的回忆。虽然离开了油田的工作岗位,但我与它的血脉联系从未割断。曾经的朋友们,如今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却依然记得我这位老朋友。孙芳芳、蒋瑞阳、李国辉、梁锦华、赵震……每一个熟悉的名字,每一次热情的邀请,都让我眼眶湿润。走进油田活动现场,看着曾经熟悉的场景,看着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仿佛时光倒流。机器的轰鸣声中,我用镜头记录下他们拼搏的身影,用文字书写着油田的新故事、新发展。当这些稿件在平台发布,得到大家的认可时,我心中涌起的,是对油田深深的眷恋与自豪,我知道,我从未远离,我的心,始终与这片奋斗过的土地紧紧相连。
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最终在2022年7月的“一路向北”之旅中得到了最诗意的释放。吴凤哲同学的热情组织,让我们这些退休之人,再次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程。更让我惊喜的是,原吉林油田党委副书记马平超、工会主席米金余、局纪委书记王永强等油田老领导也参与其中。他们虽身居要职,却毫无架子,一路上与大家谈天说地、同赏风景,那份平易近人的气度,让我由衷敬佩。然而,这场原本充满期待的旅行,却因爱人的突发状况,变得曲折又充满温情。
在报名的前一天晚上,夜色浓稠如墨,家中的灯光昏黄而寂静。爱人突然毫无征兆地剧烈呕吐,苍白的脸色与额角的冷汗让我心慌意乱。我紧紧握着他的手,提议取消行程,打算向吴总说明情况。可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他却像没事人一样,眼中闪烁着对旅途的期待,坚持要按计划出发。我拗不过他眼中的渴望,只好怀着忐忑的心情,一同踏上旅程。
旅途中,爱人的不适症状反复出现,她一直以为是胃病,便吃着随身携带的胃药缓解。我看着她强撑着欣赏风景的模样,心里像被无数根细针轻轻扎着。直到返程途中,距离松原市仅剩60多公里时,命运的考验突然降临。她的疼痛毫无预警地加剧,整个人蜷缩在座位上,脸色惨白如纸,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滚落,浸透了衣领。当时药物存放在大巴车底部行李舱,取用不便,我慌乱地翻找着随身物品,却找不到任何能缓解她痛苦的东西。那一刻,恐惧与无助如潮水般将我淹没,我紧紧攥着他的手,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
就在我孤立无援时,同行伙伴们的关怀如冬日里的炭火,瞬间驱散了寒意。原局党委副书记马平超快步走到我们身边,他温暖而有力的手搭在我的肩上,眼神中满是关切:“明君,胃疼不一定是胃的问题,心脏、胆囊炎都可能引发,千万不能大意,回去一定要好好检查!”工会副主席米金余也匆匆赶来,一边叮嘱司机尽量开得平稳些,一边帮忙联系熟悉的医生。其他旅伴们纷纷围过来,有人递上温水,有人轻声安慰,有人帮忙出谋划策。在大家的关心下,我们顺利抵达松原。
回家后,爱人的疼痛奇迹般消退,还固执地不愿就医,嘟囔着说已经好了,不想折腾。但我看着他依旧虚弱的样子,心里满是后怕,硬是拉着她前往油田矿医院检查。医生严肃的神情和凝重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我心上——她的胆囊情况十分危急,若不切除,短期内极有可能发生癌变,建议我们再去其他医院确诊。随后,我们在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彩超检查,得到了同样的结果。那一刻,我只觉得庆幸,庆幸坚持带他检查,更庆幸在旅途中得到了大家的帮助。最终,爱人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
术后的病房里,消毒水的气味渐渐被清晨的阳光冲淡。爱人躺在病床上,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血色。这时,我的手机不断震动,打开微信,满屏都是“一路向北”旅行中领导和朋友们的问候。米金余发来消息:“嫂子现在怎么样了?一定要好好休养!”马书记也关切询问:“明君,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还有许多朋友纷纷留言,字里行间都是牵挂。我红着眼眶,一一回复:“感谢大家关心,向你们报个平安,一切都在慢慢好起来!”这些温暖的字句,像春日的微风,轻轻拂过心间,让我再次感受到这份情谊的珍贵。我的同学吴凤哲夫妻俩亲自到医院探望,令我感动不已。如今爱人身体恢复良好,每当想起这段经历,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感激。
回想起“一路向北”的旅程,除了沿途的美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旅伴们在困境中给予的温暖与关怀。那些关切的眼神、温暖的话语、及时的帮助,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那段艰难的时光。这份情谊,我将永远铭记于心,也让我更加珍惜退休后这段充满爱与感动的人生旅程。
回首这一年,我感慨万千。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以热爱为舟,方能在生活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以情谊作帆,得以在岁月的航程中温暖前行。每一次克服病痛的坚持,每一次与大家并肩前行的时光,都让我深深体会到,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对生活永不熄灭的热情。未来的日子,我愿继续扬起热爱与情谊的风帆,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未完待续)
李明军,笔名文实。1960年3月出生于扶余县三岔河镇,大专文化,原为《吉林石油报》主任编辑,副高级职称。2020年3月正式退休。
多年来撰写新闻及散文、小说稿件2000余篇,发表在省内外30余家报刊杂志上。近年来,在搞好报纸编辑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新闻理论,《浅谈企业报的策划》、《如何挖掘新闻由头》、《如何让企业报经济版活起来》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业务刊物上,并有部分论文获省内外新闻理论研讨一、二、三等奖。并公开出版《松辽写真》、《走进新闻芳草地》、《百味人生》等著作,目前第四本新闻著作正在出版中。同时,他的名字已被编入到《中国当代学者传略》一书。现为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