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百山祖:从“植物大熊猫”到生态基因库
文/李伟华
在浙闽交界之处,有一座宛如巨龙盘踞的高山——百山祖。它以 1856.7 米的海拔傲立群峰,成为“浙南屋脊”,是浙江第二高峰,更是中亚热带向北延伸的重要生态屏障。它是“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的重要部分。这里,山峦连绵起伏,云雾常年缭绕,四季更迭间,呈现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观。我有幸三次光临,探寻它的奥秘。
百山祖冷杉:植物界的“活化石”传奇
百山祖冷杉的发现,充满了偶然与惊喜。1963 年,科研人员吴鸣翔在百山祖进行考察时,不经意间发现了这种形态独特的树木。它那挺拔的身姿、奇特的枝叶,瞬间吸引了吴鸣翔的目光。经过深入的研究和鉴定,1976 年,这种树木正式被命名,成为植物分类学中重要的一员。从此,百山祖冷杉的名字,在植物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978年,我在庆元中学读书时,就听到了百山祖冷杉的故事。直到1989年4月,我所任教的竹口中学举行全校作文比赛。挑选作文赛最优秀的8位学生,与任教老师一起去百山祖实地写作。我最关心百山祖冷杉,它在百山祖南坡海拔1740米处,是世界上仅存的三株自然生长的百山祖冷杉。它是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孓遗植物,有“植物大熊猫”之称,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SSC)列为世界最濒危的十二种植物之一。对研究古气候及第四纪冰川期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5月21日下午,我与朋友们来到百山祖管理站,了解到三棵自然生长的冷杉已经做了严密的保护措施,研究人员外,已经不能上去观赏。年轻工作人员思宇带我们在到楼上观赏管理站门口的5棵冷杉,百山祖冷杉的雌球花向上、雄球花向下,花期正值雨季,不利于花粉传播,自我繁殖十分困难。这次我们能看到冷杉球果,感到幸运。百山祖冷杉的树皮呈灰白色,裂成不规则的薄片,生枝呈淡黄色或黄灰色,光滑无毛或在凹槽内稀疏地生长着一些毛发。叶片呈条形。
这5棵百山祖冷杉是1979年通过嫁接技术培育而成的。这一技术对冷杉的繁衍和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冷杉的花期在4 - 5月,球果在11月成熟,这些生殖特性让冷杉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着生命的传奇。
百山祖冷杉与其他地方冷杉有什么区别呢?
百山祖冷杉的雌球花苞鳞上部向后反曲,叶内树脂道边生或生于两侧端的叶内薄壁组织内,球果成熟后呈淡褐黄色或淡褐色,苞鳞上端露出而反曲,尖头极短,长 1 毫米以内。这些独特的形态特征,使其与邻近地区的冷杉及近缘种(如台湾冷杉、日本冷杉、朝鲜冷杉等)明显区别开来,宛如大自然精心设计的独特标识。
期间也有游客问及百山祖冷杉有什么作用呢?
百山祖冷杉是第四纪冰期后,冷杉等高寒植物从低山向高山退缩的佐证,对于研究植物区系的发生和演变以及古地理学和古气候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古代自然环境的大门。作为珍稀濒危物种,百山祖冷杉的遗传资源对于植物育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基因中蕴含着无数未知的秘密,等待着科学家们去探索和发掘。
同时,百山祖冷杉的生长状况可以反映其所在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是生态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指示物种。它的存在,就像一个无声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山林的生态平衡。
百山祖森林植被:生命的绿色王国
百山祖是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生物多样性异常丰富,珍稀濒危物种集聚度极高。这里已发现维管束植物 2102 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34 种;大型真菌 632 种,是我国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的重要分布区。
走进百山祖的森林,就像走进了一个绿色的植物王国。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形成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树冠。冷杉与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珍稀物种共生,构成中亚热带森林的“基因库”。南方红豆杉,它的树干笔直,枝叶繁茂,每到秋季,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红宝石,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伯乐树,花朵艳丽,香气扑鼻,是森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百山祖的森林植被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百山祖的森林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就像一个个巨大的空气净化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同时,森林植被还能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在雨季,树木的根系紧紧抓住土壤,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在旱季,森林又能涵养水源,为周边的生态环境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
此外,森林植被还是众多动物的栖息地。它们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让动物们能够在这里繁衍生息。娃娃鱼(大鲵)在溪涧中潜游,黄腹角雉在林间穿梭,白颈长尾雉的鸣叫划破山涧的寂静。这里是中国东南部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森林植被与动物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百山祖瀑布:灵动的山水画卷
今年与朋友们百山祖之行,主要是拍摄和写生。我之前画过三幅百山祖国画。这次大多时间下雨,主要先写生小品,日后再创作。
千层瀑作为百山祖景区的特色景观之一,由独特的岩地质构成,水流分干层,层层叠叠,宛如大自然的杰作。到了寒冬,瀑布结冰莹,冰花簇簇沿壁而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宛如一座水晶宫殿,故而得名“千层瀑”。
当千层瀑终于映入眼帘,那景象瞬间摄人心魄。水流自高处层层跌落,恰似一幅流动的白色锦缎,在阳光与树影的交织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每一层瀑布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水流或急或缓,急处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水花四溅,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缓处则似珠帘轻卷,温柔婉约,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
瀑布撞击在岩石上,溅起无数晶莹的水花,如飞珠碎玉般四散开来,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薄薄的雾霭,给周遭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轻纱。那湍急的水流沿着层层叠叠的岩壁奔涌而下,仿佛是时间与自然之力共同书写的史诗,每一道波纹、每一处跌宕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见证着大自然的沧桑变迁。
瀑布两侧,岩石上覆盖着翠绿的苔藓和不知名的蕨类植物,它们在水汽的滋养下生机勃勃,为这壮丽的景观增添了几分柔美与生机。那苔藓,毛茸茸的,宛如绿色的绒毯,铺满了岩石;蕨类植物则伸展着嫩绿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周围的树木枝叶繁茂,像是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方灵动的水世界。偶尔有飞鸟掠过,清脆的鸣叫声与瀑布的轰鸣声相互交织,构成了一曲和谐的自然交响乐,让人心旷神怡。
拍完千层瀑后,我们来到百瀑沟。百瀑沟,顾名思义,一路沟壑形成众多瀑布。2006年8月,我的第一届学生举办同学会,在县城聚会后,大家相约登临百山祖,走的就是百瀑沟。
此时天空像被一块灰色的绸缎严严实实地裹住,阴天特有的清冷气息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我们惬意地躺在横跨瀑布的吊桥上,桥身随着若有若无的风与潺潺水声微微晃动,似是在与这阴沉的天色低语。
抬眼望去,天空灰蒙蒙一片,没有一丝云彩的点缀,像是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只留下大片留白,给人无尽的遐想。那阴沉的天幕仿佛是时光的幕布,将喧嚣与浮躁都隔绝在外,只余下瀑布的轰鸣与我们内心的宁静。我们用镜头捕捉着这独特的氛围,将这份清冷与静谧永远珍藏,让这份美好的记忆在时光的长河中永不褪色。
百山祖的瀑布与周边的森林植被、岩石等环境完美融合,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瀑布的水流滋润着周边的土地,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使得森林植被更加茂盛。而森林植被又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保证了瀑布水流的稳定。
岩石则为瀑布提供了独特的景观背景,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和侵蚀,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形状。有的岩石像巨大的蘑菇,有的岩石像威武的狮子,为瀑布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趣味。瀑布的水流在岩石间穿梭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
百山祖雨雾:梦幻交织的山林诗画
今年进入百山祖,已是下午1点多,上午那场雨刚歇,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抬眼望去,山间白云悠悠,恰似仙子遗落的轻纱,在湛蓝的天幕下轻盈飘荡,为这片山林增添了几分空灵与神秘。
深入山中腹地不久,雨雾便悄然漫进山谷。蜿蜒曲折的公路上,车辆如灵动的蛇般缓缓前行,雨雾如一层薄纱,温柔地笼罩着一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近处,被雨水洗礼过的树林愈发苍翠欲滴,每一片叶子都闪烁着生命的光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翡翠。然而,视线却被这雨雾温柔地阻隔,无法触及远方的景致,一切都宛如美人蒙上了面纱,欲语还休,引人无限遐想。
大家住下安顿妥当后,身心寻得一方宁静的栖息之所,疲惫也在静谧中悄然消散。待到下午四点,雨势渐弱,细密的雨丝如轻柔的梦呓,缱绻地诉说着山间的故事。我们迫不及待地驱车出发,去寻觅绝佳拍摄地。
一处曾有人烟火气息,如今却被岁月遗弃的所在映入眼帘。一座古朴的小桥横跨在潺潺流水之上,似在默默守望着往昔的繁华,见证着岁月的变迁。道路两旁的水杉高大而整齐,像是被岁月精心修剪过的诗行,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不远处,一块平坦的空地宛如大自然慷慨赐予的画布,等待着我们去描绘精彩的瞬间。
女士们站在镜头前,脸上洋溢着丰富的表情,或浅笑嫣然,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或凝眸沉思,似在思索着人生的哲理,或亭亭玉立,宛如优雅的白天鹅;或轻盈转身,恰似舞动的蝴蝶。每一个瞬间都被镜头定格成永恒的美好,成为时光中最珍贵的回忆。
受女士们那如春日繁花般绚烂的感染,我心底也涌起了一股对留影的渴望。我习惯刻板站着,认真看镜头的习惯,有点像拍身份证。摄影师皮三的提醒,让我忽然觉得,不如就在这自然的怀抱中,来一套太极拳吧,去演绎那电视剧中常见的武林高手形象。
我放松下来,缓缓抬手,动作如行云流水,似与这山间的清风融为一体。每一个招式,都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次呼吸,都仿佛与这大山的脉搏同频共振。在这方天地间,我寻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自在与洒脱,镜头也定格下了这别样的美好。
百山祖日出:江浙之巅的绝美奇观
百山祖,已是国家公园。登顶已经要有关部分审批,今年未能如愿。而我登顶,还是1989年4月的那次,夜里住在瞭望所,为了看日出,登顶比较方便。
凌晨四时,当城市仍在沉睡,百山祖的峰顶已悄然苏醒。此时,若前夜下过雷阵雨,云海便如层波逐浪般翻涌,将群山掩映在一片朦胧的乳白色中。随着东方渐白,天际线处泛起一抹淡淡的金红,云海开始流动变幻,似有万千精灵在云雾间舞动。
五时三十分左右,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如利剑般刺破黑暗。红日从云海中缓缓升起,初时仅是一个小红点,继而逐渐膨胀,光芒四射,将整个云海染成一片金色。阳光洒在峰峦叠嶂之上,山体轮廓愈发清晰,苍翠的树木与洁白的云雾交织,构成一幅如梦似幻的画卷。
当红日完全跃出云海,天地间一片光明,群山在晨光中苏醒,万物焕发生机。此时,静立峰顶,听风声呼啸,观云海翻腾,感受自然的磅礴与生命的律动,所有的疲惫与烦恼皆随之消散。
三次百山祖之旅,我经历青年、中年,步入老年,但都留下了不同的永恒记忆。
作者简介:
李伟华,号五一居士。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培训中心第二届教授、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CCTV书画签约艺术家、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人民日报》《中国统一战线》杂志等专题报道,央视频、浙江电视台等对其有专题访谈。事迹编入浙江民进编著的《师脉传承——民进浙师口述史》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