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七一 诗韵传薪火,警心颂华章:
洛阳市老年大学公安分校朗诵班庆七一汇报演出随记
文/艺鸣
当七月的骄阳映红洛阳城,一场夏雨让空气清新而凉爽。一群曾身着藏蓝警服的退休民警,在洛阳市公安局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舞台上,用诗韵重新点燃了警魂的光芒。6月18日,庆七一“诗韵传薪火,警心颂华章”市老年大学公安分校朗诵班汇报演出如期举行,15个饱含深情的朗诵节目与一首合唱,串联起从警岁月的坚守与退休生活的热忱,为党的104周年华诞献上了独特的警心礼赞。
诗画洛阳:从警记忆与文化传承的碰撞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集体合诵《牡丹诗词联诵》拉开了演出序幕。当李白、刘禹锡笔下的牡丹诗句从老民警们口中流淌而出,舞台仿佛化作了洛阳街头的执勤岗——他们曾在牡丹绽放的季节巡逻街巷,如今将花瓣般的诗行种进退休生活。潘洛鸣朗诵的《中国声音》紧随其后,从警时守护平安的铿锵步履,化作“感恩祖国伟大”的声线震颤,让听众在抑扬顿挫中听见了警魂与国魂的共鸣。
以物喻人的篇章中,刘岩的《爱莲说》与臧敏的《咏梅》形成巧妙呼应。“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恰似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初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梅,则让人想起风雪中坚守岗位的民警身影。而黄亚凤带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温柔舒缓的语调,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娓娓道来。她的声音如海风轻拂,让在场听众感受到退休后心境的豁达与从容,仿佛在岁月沉淀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意远方。
英雄礼赞:从自然意象到警魂传承的升华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张雪梅与许荣弟的合诵《英雄》,将演出推向情感高潮。当他们用颤抖的声线讲述那些穿警服的脊梁——或许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或许是史册中闪耀的名字——台下不少观众湿润了眼眶。这些曾守护一方平安的老民警,如今用声音致敬同行者,字里行间满是“人民至上”的信仰共鸣。
张艳霞的《百合花开》则以坚韧的意象,诉说生命的力量。她的声音时而低回婉转,如百合花破土而出的倔强;时而激昂澎湃,似花朵绽放的绚烂。这不仅是对自然生命力的礼赞,更暗喻着老民警们从警生涯中“哪怕无人欣赏,也要坚守绽放”的执着。而孙莉的《中国话》与张亚伟、臧敏的《我的南方和北方》则拓宽了诗意的维度。从“五千年文明孕育的语言密码”到“南方的温婉、北方的雄浑”,老民警们用声音丈量祖国山河,将从警生涯中走遍街巷的足迹,转化为对家国的深沉眷恋。
警心向党:从诗歌礼赞到信仰共鸣的华章
“党!永远在我们心里——这是从警生涯最坚定的誓言,也是退休后永不褪色的信念。”潘洛鸣原创的《党!永远在我们心里》,以警察视角回望百年征程,字里行间满是“警徽在党旗下闪耀”的荣光。集体合诵《我走来》则如一幅历史长卷,从“千条江河归大海”的壮阔意象,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召唤,老民警们用声音勾勒出党与人民警察“始终走在前列”的精神图谱。
演出在全场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落下帷幕。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台上台下的老民警们自发挥舞红旗,警徽虽已珍藏箱底,但举手投足间仍是不改的英姿。正如结尾主持词所言:“今天用诗歌传承薪火,明天‘警心诗韵’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这场演出不仅是一次文化汇报,更是一群老民警对信仰的再次宣誓——退休后依然“诗心不老,警魂永在”。
恋恋不舍的退休老民警们互相整理着演出服装,笑谈间说起当年巡逻时的洛阳春色。此刻,诗词的花瓣已落进他们的暮年时光,而警魂的薪火,正以诗韵为媒,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闪耀。这或许就是这场演出最动人的意义:当藏蓝换成诗韵,不变的是那颗永远向党的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