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苏轼的两幅画作
文/纪宇
谈到大文豪苏轼,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文学成就。在北宋文人辈出的时代,他能被世人和后人拥戴,连拿数个“冠军”,足见他的杰出非凡。他的散文与其父、其弟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被称作“一门三父子,唐宋八大家”。他的诗可以称作“第一”的有多首,传世佳句信手可抓。他的一首词《念奴娇·大江东去》可称全宋词中之翘楚。他的书法名列宋四大著名书法家之首,人们惯称“苏黄米蔡”。黄庭坚曾明确地说:“当朝书法以苏轼为第一”,其余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苏轼可称全才,史称他的绘画,开一代“士”人画之先河。他向文同,即表哥文与可学画竹子,得其真谛,以朱砂画竹为其首创。他的画现存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墨竹图》 。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苏轼的画存世量极少,且或有某些流失海外,人们一般不易见到,所谓非常罕见。
留存大陆,现藏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还有这样一个插曲。说起来,这还是邓拓先生的功劳。据说,此幅作品是晚清时从宫中流出,落入吴佩孚的侍卫长白坚(夫)之手。时过几十年,白家后人在北京转让此画,许多人不辨真假,不敢出手。事情传到邓拓那里,他去看了,经他研究,认为是苏轼的真迹。于是将他收藏的绘画转让了一些,加上他的稿费,凑下钱买下了这张极其珍贵的画作。
“文革”中,被诬为“三家村”之一的邓拓首当其冲,受到残酷迫害。他1966年服大量安眠药自尽。他花费毕生精力撰写的《中国绘画史》没有完成。去世前他把自己的收藏品,八大、石涛、仇英、沈周等人的画作包括此幅《潇湘竹石图》一起捐给了中国美术馆。

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有明确保存场馆的苏轼画作已知有三幅:《枯木怪石图》(26.5×50.5cm)在天津美术馆、《潇湘竹石图》(28×105.6cm)在中国美术馆,《墨竹图》在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
新发现署名苏轼的画作是一幅墨竹,一幅人物。
这一幅竹子,绢本(横38X91CM)右侧一条苏轼自题,竖写的是:“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尤可肥,人俗不可医。元祐三年三月二日,眉山苏轼。
画中心是元代“黄鹤山中人”王蒙题识。

图片来自网络
王蒙题识中说:东坡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燮为江君颖长作此大幅,极力仿之,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甚矣,东公之不可及也。功夫气候僭差一点不得。鲁男子云:“唯柳下惠则可,我则不可。将以我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余于东公亦云。
至正四年秋八月四日,黄鹤山中人王蒙瑾识。
这个题识占据了画的中心,我查了一下,此题跋为郑板桥题石涛画竹,不知为什么变成了王蒙题东坡画竹,若是造假,此跋实是画蛇添足。
画中钤印玺者有:
眉阳苏轼、项元汴氏审定真迹、武英殿宝、体元主人(双龙)、得密、日新、古稀天子、御书房鉴藏宝、宝笈三编、晋府图书之宝、项子京家珍藏、鉴古等。
画面右侧下,还有一段文字:“坡公运意高妙,笔墨精润。得之者人皆宝之。嘉庆十有一年,长洲汪容甫题”,汪容甫,原名中,字容甫,(1744年至1794年)题此字时是1786年,他当时42岁。
此画是真是假,似无可争论,赝品也。然造假者果真如此拙劣,造假东坡的竹,又造假王蒙的跋,盖一串帝王玺印,使我难以理解,且存疑,公布出来求教天下智者。
另一幅苏轼人物画自题“道潜禅师辩文赞,元佑四年六月八日,眉山苏轼画”,钤有“眉阳苏轼”印章。
道潜禅师是北宋著名诗僧(1043至1106年),他只比苏轼小六岁,可谓同一时代人。由于苏轼与道潜禅师关系最为密切,堪称最知心的方外之友。苏轼被治罪时,道潜也因为诗歌涉嫌讥讽朝廷而被勒令还俗,谪居兖州多年。直到建中靖国初年才受诏重新削发为僧。
因“乌台诗案”经受数月屈辱折磨之后,苏轼被贬至黄州,此时他的至交道潜(号参寥子),不远千里亲往黄州,陪他在谪居的地方住了一年多。苏轼非常感念这种无关命运起落,忧患与共、始终如一的高尚情谊,他感叹道:“仆罪大责轻,谪居以来,杜门念咎而已。平生亲识,亦断往还,理固宜尔。而释,老诸公,乃复千里致问,情义之厚,有加于平日,以此知道德高风 在世外也。”

图片来自网络
画为绢本,画面(横38X91CM)上有三个人物,两坐一立,一个书生模样的士子,感觉就是苏轼自画,一个捧着书本坐着的和尚,似是道潜。另一个是站立的女子,面容姣好,看其年龄,容貌打扮不像是书童。倒似是知书达理的青楼女子。那时候携妓外出品茗、吟诗赏画、游山玩水,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元佑四年是1089年,时值苏轼在杭州任刺史。道潜禅师本名昙浅,是苏轼为其改名道潜,可见他们交往之多,友情之深。
一次,东坡画墨竹于采筏上,交给官妓,请她去找道潜禅师为墨竹配诗,想考一考道潜作诗的才能。道潜见东坡所画墨竹,不假思索,当即提笔作诗道:小凤団筏已自奇,谪仙重扫岁寒枝。梢头余墨犹含润,恰似疏风洗雨时。东坡不禁叫好,愈加佩服。
这幅画究竟画的是什么故事,各个人物身份,还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画上加盖的玺印有:
石渠定鉴、石渠宝笈、石渠宝笈所藏、大清内府珍藏宝、三希堂精监玺、宜子孙。右底部钤我查了一下画上印鉴,眉阳苏轼、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八微耄念之宝、乾、并有宋徽宗的两枚双龙章,一枚圆形、一枚方形,都是红章。
诗书画全是高手的苏轼画过其它人物画吗,现有资料都说没有,或说“至今未见”,我曾查到他画过《福禄寿三星图》,我没有发现查到其它有关资料。
2024年12月25日

作者简介

纪宇,原名苏积玉,山东荣成人,后迁居青岛,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传记文学作家、收藏家,国家一级编剧,曾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文联主席。现为青岛市文联名誉主席、青岛天放艺术馆馆长,“诗人纪宇”公众号创始人,“止观战略研究院”公众号顾问。 其代表作《风流歌》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影响深远。

止观战略文化传播